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比较文学研究会首届年会于1987年11月3日至4日在江门召开。本省比较文学专家学者40多人参加了会议。这次提交会议的论文有29篇,其中约86%是平行研究——多为文学现象的平行比较;14%为影响研究;没有科际研究。反映了年轻的广东比较文学研究队伍的可喜势头。会议回顾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在我国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认为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先是不自觉的导入。1919年章锡琛译日本文艺理论家木间欠雄的《新文学概论》,输入了比较文学许多名词术语。1920年吴宓在《留美学生季刊》上发表《论新文化运动》,首次介绍了法国学派的 相似文献
2.
3.
1983年10月25日至31日,中国农民战争史第三届年会在广西桂林召开。主要讨论下列问题: 一、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动力还是阻力;平均主义是否与封建主义等同甚至还不如封建主义?有的同志指出:有人以纠正过去农民战争史研究中的“拔高”现象为借口,恣意贬低农民战争的动力作用和平均主义的反封建意义,以至一会说农民起义只有破坏性,一会又说农民起义是封建制度的“修理工”。甚至说农民战争是由于实现平均主义才失败的,农民起义领袖搞封建主义才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4.
以回顾、检阅生产力经济学创立十周年的研究成果和讨论生产力经济学发展的任务为主题的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于1990年10月31日至11月8日在长沙举行。这是经济学界的一次空前盛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158人。学科创始人、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孙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香港经济研究会首届年会于今年1月23日至26日在上海举行.这次年会的主要议题是在过渡期如何保持香港的稳定与繁荣,如何进一步利用香港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与会代表一致指出:我国政府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圆满解决了中英两国之间一百多年来历史遗留的问题,是香港稳定和进一步繁荣的可靠保证.一国两制的理论是研究香港问题的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1986年10月20日至26日,省哲学史与科学史研究会和省自然辨证法研究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术交流中心联合召开了首届年会。到会代表近一百人,上海、安徽等外省市的数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萧焜焘教授作了《唯物主义与当代科学技术综合理论》、《哲学的繁荣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是全国性的和省、市、自治区一级的各种经济学会、研究会、协会的群众性的联合学术团体。它的宗旨是为团结全体会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服务。它的主要任务是:①组织和推动会员对国内外重大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②促进和加强各个学会、研究会、协会间的学术交流组织评选优秀成果。③帮助和支持各个学会、研究会、协会开展学术活动,并为它们的活动创造条件。④组织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与国际学术团体进行学术交流。⑤编辑、出版有关经济问题的书刊和资料。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于今年三月在杭州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宣告联合会正式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杜甫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综述惊春中国杜甫研究会成立大会及首届学术讨论会,已于近日降下帷幕。大会收到了代表们所提交的数十篇论文。学术研讨会在会长霍松林和副会长邓绍基、廖仲安、张忠纲等先生的主持下进行。与会的代表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杜甫... 相似文献
9.
杨光震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6)
最近,东北三省中国经济史学会在丹东市召开了首届年会,到会七十余人,他们来自全国十二省市四十多所文科高等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有关同志也应邀出席了年会。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于1988年10月在无锡召开。会议讨论了近几年我国文学发展的态势和世界华文文学格局中的中国当代文学。前者是这次年会讨论的热点。有同志认为,当前的文坛现状是“疲软”,它在人们心中造成的是“痛苦”。认为,新时期文学从70年代80年代之交的辉煌起点,经过80年代中期的繁荣,已在近两年滑下了低谷,挣扎在痛苦的、难以维系的困境中。两相对比,前期的辉煌是因为它在思想上的锐气与真诚,以及相同于“五四”民主科学精神的内在气质。这种难忘的文学现象,不能用“轰动效应”一笔抹煞。文学不单纯追求“轰动效应”,但至少不能回避惨淡的现实。而当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八届年会,于1993年11月18日——22日在苏州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中青专家、学者140多人,济济一堂,本着“双百”方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当代文学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先后发言、交流信息.张炯同志主持了开幕式.研究会顾问陈荒煤、会长冯牧也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长篇发言.会议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学术空气.话题几乎涉及到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较为集中的发言和讨论:一、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文学走向与会者认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文学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附属政治转而依附经济,对此感到焦虑和困惑.诸如对王朔走红,梁凤仪旋风;文稿竞价拍卖;消闲通俗读物走俏;文学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马克思(包括恩格斯)对生产力的研究和阐述大致分为两个时斓,一个是创立唯物史观时期(约在1843年——1859年);一个是完成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批判,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期。前一个时期的著作,马克思主要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研究和阐述生产力的。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主要从唯物史观方面阐述生产力。有人誉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13.
人们给生产力下过各种定义,但基本意思是一样的,即生产力是人们认识、利用、改造、协调和控制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显然,现在流行的生产力概念实质是哲学上的概念。研究生产力经济问题,应把其生产力与哲学、政治经济学上的生产力严格区分开来,得出作为生产力经济学的生产力。概念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定义则要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内涵和外延作确切而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正> 由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于1988年10月初在济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年会就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前景作了认真的检讨和展望,并对本学科的 相似文献
15.
<正> 由中国农战史研究会、河北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历史教研室联合主办的“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第八届年会”,于1992年9月22日至9月27日在北戴河举行。与会代表50多人,提交论文20多篇。大家围绕“农民史研究”、“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流民和流民起义”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概况综述如下: 一、亟待加强农民史的研究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的研究应如何打破目前沉寂、徘徊的僵局,走出低谷?这是与会代表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史学在我国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在传统史学中从来没有农民的位置。农民之被作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开始的,并走了一条坎坷之路,教训良多。其中最根本的教训之一,恐怕要算是出现了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偏狭的排他性。从最初的所谓“五朵金花”之一到随 相似文献
16.
的确,马克思从未说过他要建立一门生产力经济学。但他却在孜孜不倦的实际研究中取得了硕果。发掘和评价这部分历史遗产,是推进生产力经济学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马克思的生产力经济学主要是一门关于资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文艺理论研究会、四川省美学学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八日——二十五日在大足县举行年会,着重讨论的一个问题是:怎样把握现实主义的内涵。会上一些同志认为,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的著名论述:“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就是对现实主义下一个全面的定义。一些同志却认为恩格斯的论述不是对现实主义下全面的定义,而是对以塑造人物为主的叙事作品的一个高标准的要求。不然,就会把很多文艺作品排斥在现实主义的范畴之外。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研究》1980,(3)
四川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著作研究会第一次年会,于一九八○年三月四日至九日在成都举行。会议就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时,大家一致认为林彪、“四人帮”诬陷刘少奇同志搞“阶级斗争熄灭论”应予推倒。因为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随着阶级的消灭,阶级斗争也会逐步熄灭。我们不是“阶级斗争熄灭论”者。因为阶级斗争尚未熄灭;我们是“阶级斗争逐步熄灭论”者,因为阶级斗争正处在逐步熄灭之中。对于人民内部还存在不存在阶级斗争,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人民内部还存在阶级斗争。因为现在讲阶级斗争,已经不是过去剥削阶级尚存在时完整形态的阶级斗争,而是同剥削阶级残余的斗争,阶级斗争也是一种残余形态。这种阶级斗争,并不全部表现为敌我矛盾,同时表现为人 相似文献
19.
晏阳初研究会的部分会员和四川省、成都市从事教育、乡村建设、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界人士共七十多人,于1990年2月上旬在成都举行年会,其主要议程是:①沉痛悼念晏先生于一九九○年一月十七日在纽约逝世,终年一百岁。②副会长陈菊元和会长詹一之分别介绍了晏先生的生平和业绩,总结和安排了研究会的工作。③与会同志从我国农村当前的实际出发,对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楚史研究会于1981年12月中旬,在楚国古都湖北荆州召开了首届学术讨论会。会上共收到学术论文32篇。参加会议的,除湖北省楚史研究会部分会员外,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湖南、河南有关单位的同志。楚国早期都城丹阳地望问题,是会议中讨论最热烈的课题。与会者提出了五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楚都丹阳在今湖北秭归县。其理由是楚人最先活动于江汉平原,因商朝统治者“奋伐荆楚”才退居西部山区。秭归一带有山,古称丹山,古籍中所载“鬻熊居丹阳”,即指其居丹山之阳的意思。这里虽是山高平地少,但在古代是可能在此建都的,因为古巴国、庸国均曾建都于山区。至于具体地望应在今秭归城东数里的鲢鱼山遗址处。这里近年来考古工作者曾作过试掘调查,发现不少值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