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考察和说明主体与客体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之中具体展开的。客体决定主体;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基础是实践;实践的程度受实践的条件制约。我认为这是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三个紧密的”链条”。紧紧抓住了这个“链条”,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本文试对此作初步探讨。客体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是用来标志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的对立面。所谓主体,是指能够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人;所谓客体,是指能够被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客观物质世界。在解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马克国主义认识论坚定地把客体第一、客体决定主体,作为首要的、根本的观点,作为整个认识论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
根据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认识的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模式中包含着一个"是"到"应当"转化的难题.难题的症结在于对"认识"的理解.运用广泛认识论的观点,难题也就迎刃而解,相应地,对"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模式也就有了新的理解和表达.  相似文献   

3.
马列主义教研室哲学组,最近开会,就真理的标准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第二个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的原则问题。同志们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不同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之点,就在于第一次把实践引进了认识论,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与标准,从而使认识论发生了革命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作为认识论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的革命.唯心主义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主观自生的、看成是上帝赐与的.旧唯物主义则认为,人的认识是存在的反映,但它却把这种反映看成是照相、照镜子一样,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旧唯物主义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不能正确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伟大工具。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认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对认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三者有机的统一;坚持认识辩证发展的原理,把认识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坚持能动的反映论,把胆大和心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的实践观是他的认识论的核心。他把实践纳入认识论体系,并贯穿认识的全过程;强调人的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是其认识论的突出特点。这就提出问题: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引到认识论中来”,认为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不是改变世界”的观点就值得重新思考了。  相似文献   

7.
“认识如何可能?”这是近代认识论史上的重大问题。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机械性和消极性,决定了他们无法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康德认识论凸现主体能动性的伟大作用。从而唯心地在主体自身达到主客体的同一.只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实践观去说明人的认识活动,才真正解决了主、客体的同一。唯物主义认识论经过的认识论的中介环节,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走过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才成为科学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8.
如果将认识论放置于人和世界的总体性关系中来加以考察和把握,则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应是认识论的两个基本领域,这是对认识论进行反思时所首先必须确立的一个基本立场。据此,基于实践基础之上的"主体间性理论"即"交往实践观",才是知识得以客观化的一个有效途径,这是因为:一是交往实践所赋予人的客体指向性保证了认知主体能够超越自身的主观片面性;二是交往实践的规范性是匡正认识者并使其认识过程具备收敛性、有效性、客观性、普遍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本体论、知识论哲学并不采取全盘否定、完全抛弃的态度 ,而是采取扬弃、超越的辩证否定的态度。首先 ,马克思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抛弃了“世界起源论”,并不自觉地开始否定从抽象到抽象的思想方法 ;其次 ,在实践认识论的思想方法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摒弃了以假设世界不存在为前提的世界起源论 ,代之以世界统一性问题的世界本原、本质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就是在科学的实践论基础上将唯物主义的本体论、认识论、人论以及人的价值论、历史观、人生观和理想追求内在结合起来 ,对一切旧哲学进行批判性地改造 ,为满足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所创立的一种崭新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术界对认识的源泉问题的认识上众说纷纭,各持已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有的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有的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物质世界是认识源泉的源泉;还有的认为,实践只是认识的途径和方法,物质世界才是认识的源泉.这些不同看法,涉及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一些基本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文选德同志<邓小平理论学习笔记>中的三篇哲学论文,构成了他对唯物辩证法本质的理解系列.他从认识论切入,到方法论推进,最后达到本质论揭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世界的实践的历史性的理性思维.这种理解,使他站在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的当代逻辑尺度上.  相似文献   

12.
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本质、对象、来源和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人类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就是因为离不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自己对认识的来源及其作用的看法。本文就我国少数民族的认识论思想,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在认识论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它坚持的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它坚持的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论是认识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认识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分析未来社会的基本态度和对待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集中地体现了实践认识论 ;邓小平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坚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继续坚持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进程中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 ,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认识论的发展需要以技术进步为基础。数字技术是指以现代计算机和程序算法为核心要件,将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并将所得数字化信息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播等操作的技术集合。数字技术的诞生与发展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具有重要创新推动作用。从认识结构来看,数字技术为认识结构的要素增添了新内容;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数字技术通过提升人类的实践水平以强化其认识能力;从认识与伦理的关系来看,数字技术延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伦理域场。厘清数字技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新推动,利于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时俱进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5.
列宁说:“毫无疑问,,在黑格尔那里,在分析认识过程中,实践是一个环节,并且也就是向客观真理的过渡。”①那么,在黑格尔那里,实践这个环节在整个认识论的链条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黑格尔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没有也不可能“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吗?②是否肯定了这种“基础”作用,就会抹煞黑格尔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呢?本文依据黑格尔的原著,对这个问题试作解答。 (一)在黑格尔那里,逻辑学和认识论是一致的,但是,黑格尔专门论述认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关系是学哲学与用哲学、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和理论指导实践的关系。认识论和思想路线本质上是对立统一的。从表现形式上看,两者是有区别的;思想路线比认识论路线具体、丰富、与实际较直接、较接近;认识论路线比思想路线抽象、概括、与实际较间接、距离较远,但两者又是统一的;一条认识论路线的命题,如果被具体化了,它的内容更接近实际了,那么,它就变成了思想路线;反之,如果把思想  相似文献   

17.
1908年,列宁为了澄清当时党内哲学思想的混乱,前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对实证主义作了系统的、详尽的批判。首先,列宁科学地论述了认识的客观基础和党性原则;其次,列宁强调,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最后,列宁强调唯物辩证法,并在它的基础上批评了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列宁对实证主义的批判为工人阶级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在当代无疑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列宁说:“毫无疑问,,在黑格尔那里,在分析认识过程中,实践是一个环节,并且也就是向客观真理的过渡。”①那么,在黑格尔那里,实践这个环节在整个认识论的链条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黑格尔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没有也不可能“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吗?②是否肯定了这种“基础”作用,就会抹煞黑格尔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呢?本文依据黑格尔的原著,对这个问题试作解答。 (一)在黑格尔那里,逻辑学和认识论是一致的,但是,黑格尔专门论述认识的发生、发展以及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见于主观逻辑的“观念”论中。不是断章取义,而是通观整个思想,我们必须承认,在实践观上,黑格尔有以下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思想以"实践"范畴为思想形式,以"实践生成论"为思想方式阐释"人类世界"的概念。世界观教育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出发点,应该由此规定。世界观教育的实施,要以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最基础的知识作为构成条件。这是学习和养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休谟通过否认上帝、纯粹理性和物质实体的独立性,否认普遍必然性的存在,完成了他对以往认识论形而上学基础的剥离;又通过将人视为知觉集合体和行为集合体,将认识的重心放在由印象和本能行为构成的日常生活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经验基础也就是他的人性前提。因而,把握休谟认识论的人性前提,是理解休谟认识论特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