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是赵占东的启蒙老师,是他创作的源泉。他在自然中写生、思索,把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作为花鸟画创作的依据,从而使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趣。赵占东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所感动,凡是美的人,美的事,美的自然,都能使他触景生情,产生创作冲动。他对于自然的体味是深刻的、立体的。日出日落,云烟变幻,悬争的瀑水,叠卧的泉石,以至于无人注意的野花野草,都使他痴迷,都能成为他创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2.
王洛宾一生中创编的西部少数民族音乐作品无数,但真正使他名扬四海的,总是少不了那些早已为世人所熟悉的哈萨克民歌.究竟因何使他对哈萨克族音乐情有独钟呢?追寻他创作和生活的艰难足迹,或可使我们对他的创作经历和与哈萨克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他与哈萨克族音乐的不解之缘有一个更加清晰而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我和张宏林没见过面.但是我一直在关注他的教学和创作,特别是他的焦墨山水写生创作. 为什么要关注张宏林?关注他的焦墨山水创作?这其中原因很多.这里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画坛自黄宾虹以后,焦墨山水创作后继乏人,呈式微之势,需要关注.二是张宏林的焦墨山水创作,走的是一条纯粹学术的路子,有别于江湖上一些草根画家的笔墨范式,且渐成面目,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赵欣歌 《民族论坛》2013,(6):68-68,F0003,F0004
正韩向阳来自牡丹之乡——洛阳,自幼随父亲习画,后来在天津工艺美术学院读书时,山水、花鸟都下过很大功夫,写生、临摹是他的必修课,多年来一直坚持不辍。再后来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先生开办的山水画硕士研究生创作工作室,沐浴贾先生的治学之道与苦学精神,使他的创作飞跃进步。在此,他重点解决了山水画的技术问题。贾又福山水画教学体系对传统的强调和重视写生的创造性,使韩向阳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开始传统文化方面的思考。通过领略  相似文献   

5.
他去了远方     
本期“文学天地”特地刊发了两篇情辞兼美的纪念性散文,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一位英年早逝的土家族作家的深切缅怀与尊敬。也许,对许多人来说,“彭志明”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不甚响亮的——他有限的创作生命留给我们的作品委实不算多——然而,他对文学的赤子之心,“对生命生活无限敞开的态度”却打动了我们,影响了我们,使我们在喧嚣浮躁的世界里对那颗坚韧、乐观、正直的灵魂心怀一份由衷且长久的怀念。  相似文献   

6.
对于作家、漫画家丰子恺的散文和漫画创作,历来不少学者撰文阐释其中的佛家思想,当然亦有学者分析儒家思想对他散文创作的影响,但却较少论及儒家思想对其漫画创作的影响。本文认为丰子恺的散文和漫画创作都应该是他人生哲学的反映,漫画亦同样反映了他的儒家思想。明乎此,本文将就其漫画创作出发,着重探讨丰子恺漫画创作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7.
狄少英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画家,自1991年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一直在部队从事美术创作,近30年的军旅生涯和长期的创作实践,使他的艺术情感不断升华。在他的感情世界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其作品取向总是与人民同在,与时代共进。  相似文献   

8.
托尔金《霍比特人》和《魔戒》的创作源于对北欧神话的热爱。他力图创造一种完整的文化,包括一套神话与历史谱系,一个语言系统和一种文学,希望为英国史诗传说的重建摸索出一条道路。托尔金自幼信奉天主教,他的创作无论是所表达的主题,还是重要正面角色的命运轨迹,都潜在地受到基督信仰和《圣经》叙事原型的影响。托尔金亲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描述都与他对战争的感受有关,批判贪欲、向往和平成为他的创作永恒的主题。托尔金的创作表现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其对神话价值的重新发现和创造性再生功绩卓著,根据他的作品而改编的影视也成为了电影技术史上的里程碑。彼得·杰克逊执导的《指环王》(《魔戒》三部曲)开辟了电影史的新天地,在拍摄《霍比特人》时又采用了一些新技术,有人称这是第五次电影革命。讲好中国故事,应从托尔金的成功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9.
作为“强力集团”中最具有天赋、音乐语言最为激进、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的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在19世纪的民族民间音乐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他将艺术歌曲这种体裁的创作贯穿了自己创作生涯的始终,集中体现了自己的艺术追求与美学原则。在和声技法上,他通过对经典的变格进行的艺术化处理,融入了自身对于变格进行的理解与创新,使变格进行这一技巧焕发了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牛颂 《中国民族》2014,(8):76-76
我是从电影《心跳墨脱》开始认识蒙古族电影导演哈斯朝鲁的,我知道他是一个为了电影可以玩命的人。后来通过电影《长调》,又加深了对他的认识,那就是对电影艺术的一种追求:用一个民族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形式作为手段,打通艺术与人生,打通历史与现实,打通心灵与生活,打通信仰与命运……他的这样一个特性,又表现在电影《唐卡》的创作上。和《长调》一样,《唐卡》也是一种打通。而这一次我不再只是作品完成后的观赏者,而是受邀担任了该片的总顾问之一,从剧本的通关到影片的完成、展映、研讨、推广,导演与其作品都进入了我的评价系统。其过程也使我本人也受益很多。  相似文献   

11.
对于作家、漫画家丰子恺的散文和漫画创作,历来不少学者撰文阐释其中的佛家思想,当然亦有学者分析儒家思想对他散文创作的影响,但却较少论及儒家思想对其漫画创作的影响.本文认为丰子恺的散文和漫画创作都应该是他人生哲学的反映,漫画亦同样反映了他的儒家思想.明乎此,本文将就其漫画创作出发,着重探讨丰子恺漫画创作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体现了他的"冰山"创作原理.即用简洁的语言和文字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并将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把文学的可感性、可悟性与读者的思考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悟去发掘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建民是80年代以来在民族器乐创作领城中颇有建树的一位中青年著名作曲家,他以独特创新的创作思想创作了多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笔者多年来通过对王建民古筝作品的演奏和学习,产生了一些个人感悟,并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本文主要论述了王建民筝曲风格的形成原因,对他作品中新颖的创作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同时本文,还论述了现代筝曲创作中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对西洋音乐的借鉴的关系,并对现代筝曲创作的发展方向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作为维也纳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古典主义时期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音乐创作题材广泛,留下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例如《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悲怆奏鸣曲》和《月光奏鸣曲》等。其中《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巅峰。他突破了传统的曲式布局,使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具有革命性。本文以《悲怆奏鸣曲》作者的创作背景为起点去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以及演奏技巧等,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好音乐情绪来演奏这首作品。  相似文献   

15.
李二任 《中国民族》2012,(Z1):104-105
是他,首次将爱情作为主题展现在新中国的银幕是他,使这部影片成为新中国首部纯母语电影早在1934年就以严格的现实主义方法创作出了"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的奇葩"——《神女》的吴永刚,在1950年导演了一部由袁文殊编剧、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辽远的乡村》,但反响平平。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文化文学尤其是小说史上,梁启超以自己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和“政治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小说理论和创作史上的无人可及的地位。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离不开近代这一大的时代和政治、文化、文学背景,而其出现则使近代的文化和文学尤其是近代小说更有声色和内涵。本文拟以近代的政治、文化和文学(小说)为背景,探讨梁启超在近代小说的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即他在发现了小说的同时又丢弃了小说)及对近代文学和“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艺心理学认为童年经验中蕴藏的最初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细微的观察视角和创作无意识不仅会贯穿作家的一生,而且还会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到作家的创作中,对他的文学作品产生深刻的影响.张爱玲少时爱的缺失让她过早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孤独,使她的作品都带着深深地失落感与隐隐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8.
刘勰<文心雕龙>的创作目的是儒家的经世致用,当他的这种创作目的和文学内在规律发生冲突时,他得出的结论有时会出现偏颇和矛盾.  相似文献   

19.
他的故事看似平凡,他的经历看似简单,可他以一种平凡而又伟大的精神,用一种力所能及的方式默默地做着他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正是这样的平凡,正是这样的纯粹,也正是这样的精神,使中国变得有希望,他感动我们,也感动中国。  相似文献   

20.
张承志是新时期文学中的一位重要的回族作家。他的一些作品曾赢得文学界的一致好评 ,一些作品引起不同意见的激烈争论。马丽蓉博士的新著《踩在几片文化上 :张承志新论》(宁夏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1 2月 ) ,以全新的视觉 ,原创性的理论分析 ,概括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为张承志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从而消除了有关张承志思想和作品的误读误解 ,也消除了新时期文学评论中的一个盲点 ,使张承志其人其文在新的学术视野获得了重新定位与评价。全书首为导论 :一次意味深远的文化皈依 ,末为结语 :迎遇“大师”的挑战。正文分上中下 3篇。上篇人格论 ,共 4章 ,一、精神浪子的追寻苦旅———张承志“寻父情结”探 ;二、母性 :温暖和力量的生命启示———张承志笔下女性形象剖析 ;三、生命的特有诠释———“在路上”的张承志 ;四、关于“清洁”的四种话语系统———张承志“清洁精神”之透视。中篇文体论 ,共 3章 ,五、意象 ,为我们掀起文本的面纱———张承志和他的小说创作 ;六、一段无法绕行的“过渡带”———张承志和他的散文创作 ;七、一次尽情尽意的艺术驰骋———张承志和他的长诗创作。下篇作品论 ,共 5章 ,八、终于拥有了一块心灵草地———张承志与他的“草原小说” ;九、文学操作背后的文化皈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