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时候,我很怕父亲。记得我刚开始跟父亲学木匠的时候,他总是很严厉。不容我仔细思索就要我回答许多超出学徒工范畴的问题。别人答不出来,他悉心指教。我如果答不出来,他轻则拂袖而去,重则动手敲打。所以我学木匠那阵儿,吃饭都不同他在一块儿。有一次,我趁父亲不在,自作聪明地一个人装配了一个大衣柜。左敲敲右打打,刚刚装好,父亲回来了。他走到衣柜前,阴着脸,转着圈儿看。虽然在装配中毁了一根木料,可我心里为自己终于能单独完成一件作品而欣慰,私下里等待父亲能给我几句褒奖的话。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普通的三轮车工人,在旧社会里没有读过书。解放以后读了一些书,但还只有小学程度。要我来谈谈如何学习毛主席著作,恐怕谈不好,谈错的地方请同志们批评。恨透了旧社会在旧社会里,我的父亲在地主家当长工。地主逼债,父亲只得带着病去上工,后来父亲病死了。父亲死后,母亲也活活地饿死了。我的一位邻居看我很可怜,便对在上海拉黄包车的一位工人说:“你把他带到上海去,拾  相似文献   

3.
父亲抢电话     
去年11月底,我工作之事终于尘埃落定,来公司报到之前,回了一趟老家。因为时间太紧,没呆几天我便要启程了。那天是我在省城读书4年来。父亲第一次送我去车站。在候车室里,他从始至终一言未发。火车进站了,父亲从身上卸下背包,替我背好。当我登上列车时,父亲踮起脚尖终于喊了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特权     
正母亲是一个温和宽厚的人,几乎从未与别人争吵过,惟独跟父亲过不去。父亲偶尔犯了错,母亲便会揪住他的小辫子不放。有一天,父亲来了兴致,下楼跟棋友聊天下棋,兴高采烈地走了,可没过半小时,又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母亲问其原因,父亲说:"那家伙输了不认输,老悔棋。"父亲气鼓鼓地撅着嘴,像个孩子似的发誓不再跟那爱悔棋的老家伙下棋了。母亲怎么劝都不听。我回到家,母亲便把父亲的"恶劣行径"数落给我听,我随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怀抱     
似乎从一生下来我就是专门跟父亲作对的.这话听着让人心酸,可事实的确如此. 母亲说我和父亲的对立在我刚出生就开始了.落地才3天,我就有了自己的意愿,就是不愿意让父亲抱.别人抱着好好的,只要父亲伸手接过我,我马上就号啕大哭,常常哭得涨紫着脸上气不接下气.为此,从我有记忆开始父亲几乎没抱过我.  相似文献   

6.
一个半朋友     
我爷爷给我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儿子纳闷不已。父亲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说:“按我说的去见见我的  相似文献   

7.
吃亏     
《快乐青春》2010,(11):30-30
阎王对两个小鬼说:。你们可以投胎做人了。我有两个名额,一个一生都给别人东西;另一个一生都从别人那拿东西,你们愿意做哪个呀?  相似文献   

8.
父亲和我     
吴秋 《家庭科技》2014,(4):12-12
我的父亲是个与众不同的人。小时候,我和父亲坐火车,检票员从来不验我们的票。我和父亲去商店,不管柜台前挤了多少人,父亲只要静静站在后面抬起手,售货员就会先接父亲的钱,然后递回东西。  相似文献   

9.
《家庭科技》2014,(2):6-6
正人物:张阿姨档案:61岁,浙江宁波人,16岁的儿子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如果没有那场车祸,我儿子都40岁了,或许我早就抱孙子了。如果没有那场车祸,老伴也不会抑郁成疾,早早离我而去。如果没有发生这一切,我们家该是多么幸福美满,而今也是儿孙满堂了吧。我是1953年出生,地地道道的宁波人。家里兄弟姐妹有7个,我排行老四。我老伴家在过去,算得上大户人家。他爷爷、父亲都是中医,称得上中医世家。我老伴  相似文献   

10.
唐骏 《快乐青春》2009,(12):17-18
父亲是常州灯芯绒印染厂的一名科级干部,母亲是常州东风印染厂的工人。除了哥哥之外,我还有个比我小8岁的弟弟。我们一家5口住在常州城中一个小弄堂的旧平房里,两个小房间,连卫生间也没有。常州城不大.行走大约1公里就到了城乡交界处,新房子的建筑工地便在那里。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父亲今年70岁了,是个陀螺迷,每天晚上都要去广场上打一两个小时的陀螺。10年前,父亲刚退休那会儿,由于以前一直坐办公室,长期案牍劳形,使他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椎间盘突出、高血压等多种病症。一天傍晚,父亲闲逛路过一个广场,广场上有几个老年人正在比赛打陀螺。只见他们左脚稍迈、右腿立定微屈、腰身轻轻扭动、左手背在身后、右手高举、手中握有一支约2米的长杆,杆头是一根  相似文献   

12.
那年年底,我想到自己在城里安家近十年了,如果能让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父母来城里过年,他们肯定会高兴的。于是,便回乡下接父母。父亲答应了,但手头农活没忙完,不能随我同来;母亲却担心母猪快要下崽、家禽无人管等等。脱不开身。 不久,父亲刚忙完家里的农活就赶来了,布鞋上的泥巴还未磕干净就敲我家的门。妻一开门,随手送上一双棉拖鞋。父亲是个没见过多少世面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不知道城里人进家门要换拖鞋,便问我换这个于啥。我只好说:“这是暖脚用的,您要是觉得不习惯,就不用换了。”于是,父亲便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在光洁的地板砖上,看傻了妻的眼,她一边摇头,一边下意识地抱怨起来。  相似文献   

13.
吃相辨人品     
正一天,与一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寡言,饭问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合作过几次,印象还不错。父亲说:"虽然我对他不了解,但从吃相看,基本可以估摸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夹菜有个习惯性动作,总是用筷子把盘子底部的菜翻上  相似文献   

14.
永不放弃     
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从小他父亲就希望他长大后能当一名出色的律师,但他在浪费掉父亲毕生的积蓄后,却从律师学校休学了。他父亲失望得流下了眼泪,并生气地对他说:“我看你这辈子都不会成功了!”  相似文献   

15.
有一段时间,我作为巡回医疗医生,到偏远的农村工作,在用药时大多只能就地取材。记得曾有一位衣衫褴褛的男子,抱着一个5岁的女孩前来就医,只见女孩面红唇赤、喉中痰鸣、咳喘不停,体温38.5℃。看来患儿是急性支气管炎发作,父亲又身无分文。怎么办?我便让其父去砍一根竹子,将竹茎在火上烤,把流出来的竹液兑水给孩子喝。第二天患儿病情缓解,继续用药五天后痊愈。此后,我们还用同样的方法治好了几名高烧抽风的儿童,家属们万分感谢,夸我们为“神医”。  相似文献   

16.
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与学习上却对我要求很严格.  相似文献   

17.
香港——秦牧文学生涯的摇篮 1919年8月19日,秦牧生于香港的一个姓林的侨商家庭。父亲祖籍广东澄海,给他取名阿书,学名林觉夫。3岁时秦牧便随父母飘洋过海到了新加坡,直到12岁时才回国读书。他自己说,“我生在香港,长大于新加坡,在海外度过我的童年,12岁时才回到祖国,算得上是个小华侨”。幼儿时期的秦牧不可能对香港留下什么记忆,就是少年时代回国途中曾在香港稍作停留,也不可能有深刻的印象。真正对秦牧一生发生过重大影响的,是青年时代在香港念高中的那两年。1936  相似文献   

18.
momo 《优雅》2010,(7)
女人,你的出生便是不幸. 日本明治七年,樋口一叶出生在东京的千代田区.她的父亲从德川时期起便是山梨县的农民,为了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日本传统社会里为家族谋得一席之地,他选择了离乡背井去京都闯天地,最终成为了一名土族武士.  相似文献   

19.
“求购:小提琴,无力出高价。有意出售者请打电话给……”。 为什么我偏偏要注意到这则广告呢?就连我自己也不清楚。我平时是很少看这一类广告的。 我把报纸摊在膝上,闭上双眼,往事便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那时全家人备尝艰辛靠种地勉强度日。我也曾想要一把小提琴,可家里买不起…… 我的两个孪生姐姐爱上了音乐。哈丽特·安妮学弹祖母留下的那台竖式钢琴,而苏珊娜学拉父亲的那把小提琴。由于她们不断地练习,没多久,简单的曲调就变成了悦耳、动听的旋律。陶醉在音乐中的小弟弟禁不住随着节奏跳起舞来,父亲轻轻地哼着,母亲也吹起口哨来,而我只是注意听着。 我手臂渐渐长长了,也试着学拉苏珊娜的那把小提琴。我喜欢那绷紧的琴弓拉过琴弦所发出的柔美圆润的声音。“哦,我多么希望能有一把琴呵!”但我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一天晚上,全家都围坐在桌旁,我的姐姐们复习功课,母亲做针线活,父亲在给他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城的朋友乔治·芬科尔写信。父亲说,芬科尔先生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家。  相似文献   

20.
《家庭科技》2016,(6):40-41
正心理导读:我并不是很喜欢玩扫雷,但我必须玩下去,必须赢至少一局!因为我不愿意承认,这么简单的游戏都能难到我。我是一名大三学生,从昨晚9点到今早凌晨4点,我玩了7个小时的扫雷游戏。整整7个小时!竟耗费在扫雷这种低级游戏上!我都不好意思说出采,或许说出来都没几个人信。现在,我要反思自己这种疯狂的行为,我相信任何行为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原因,我要剖析出来,我不能玩得这样不明不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