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道德理性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主体的道德理性基础 ,是维持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必需的行为准则 ,如果整个社会不能确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理性来作为人们共同的“内在道德律令”和“外在行为准则” ,那么 ,市场经济就会失去主体行为的道德文化支撑 ,市场经济必要的运行秩序就难以建立。道德理性基础作为支撑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文化力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经济运行的导向力、经济个性的激发力、经济组织合作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主体的道德理性基础,是维持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必需的行为准则,如果整个社会不能确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理性来作为人们共同的“内在道德律令”和“外在行为准则”,那么,市场经济就会失去主体行为的道德文化支撑,市场经济必要的运行秩序就难以建立。道德理性基础作为支撑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文化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运行的导向力、经济个性的激发力、经济组织合作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贫富分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主体的经济理性作用,贫富分化加剧是因为部分经济主体的经济理性没有受到道德理性的制约以及某些政策、制度不合乎道德理性的要求。为了有效调控贫富差距,要发挥道德理性的价值调控作用,使分配趋于公平与合理。  相似文献   

4.
公共行政的道德基础就是在公共行政组织的构建和运作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伦理精神、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以及在其公共行政过程中的伦理关系和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等道德内涵的总称.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我国公共行政组织及其运行的道德基础,特别是从公共行政的政治伦理理念、公共行政中的利益关系--道义关系、公共政策制度伦理体系等方面,来反思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共行政组织运行的道德基础,对我国公共行政法制化建设和道德行政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政府的道德基础就是在政府的构建和运作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伦理精神、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以及在其公共行政过程中的伦理关系和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等道德内涵的总称.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我国政府及其运行的道德基础,特别是从政府的政治伦理理念、公共行政中的利益关系--道义关系、政府道德基础的载体--公共政策制度伦理体系等方面,来反思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运行的道德基础,对我国公共行政法制化建设和道德行政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政府道德基础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的道德基础就是在政府的构建和运作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伦理精神、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以及在其公共行政过程中的伦理关系和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等道德内涵的总称。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我国政府及其运行的道德基础,特别是从政府的政治伦理理念、公共行政中的利益关系———道义关系、政府道德基础的载体———公共政策制度伦理体系等方面,来反思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运行的道德基础,对我国公共行政法制化建设和道德行政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宗教理性和道德理性都是理性异化的产物。它们都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客体,体现了理性的智慧,后来都成为一种异己力量,反过来支配、控制、压迫、统治人。  相似文献   

8.
现代道德建设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思想 ,而且要借鉴国外文化中的优秀道德思想。本文试着重从康德道德哲学中对理性的深刻论述中探究现代道德建设的基础。主旨在于说明现代道德建设要从社会人的理性本质出发 ,要发挥理性在现代道德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 ,要强调理性原则在现代道德建设中的至上性  相似文献   

9.
主体价值是经济与道德相统一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和道德是作为主体的人所特有的物质生产活动的产物。不论是经济还是道德 ,抑或是二者的关系 ,都不能离开人 ,都不能外在于人。经济和道德的统一在于它们各自的共同的主体指向 ,在于它们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和推动了主体人的需要和发展。因此 ,经济和道德相统一 ,归根结底是以主体人的价值作为其基点的。  相似文献   

10.
围绕道德基础问题,学界曾有过激烈的争论,并形成了两大阵营:道德理性派和道德情感派。理性派认为:真正的道德基础是道德理性,而道德情感则是"丛林杂草",需用道德理性对其进行规约;情感派则认为:集中体现着人的生命意志的道德情感才是真正的道德基础,道德理性主义对道德情感的长期压制不利于道德的完善。其实,两派存在着一种"交互性"的误解:理性派所批驳的其实是人类的"物质贪欲",而非情感派极力维护的"道德情感";情感派要批驳的是作为外在利益的有效获取手段的科学理性,而非理性派所倡导的"道德理性"。双方都犯了"分析不彻底,合题不充分"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其实,从追求人类道德实践之至善这一共同基本立场看,二者其实是一种"理不离情,情不离理"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1.
政府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引发了一系列不规范的经济行为。这种行为导致了政府与民争利、机制性和集团性腐败等社会深层次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加快政府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唯物史观对“经济基础”的经典定义重在提示其本质是生产关系,即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经典定义是“经济基础”最普遍和最一般。这是建立唯物史观,反对各种唯心史观的需要。后人的阐发定义侧重于说明人类社会以往历史形态的经济基础的本质,只能是该社会诸多生产关系中“占统治”(或“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这是经济基础普遍和一般。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是特殊和个别,对这一范畴界定应从“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状况以及诸多生产关系,特别是非“主体”地位生产关系的特殊性出发。界定这一范畴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耕地保护的行动逻辑及其经济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运用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耕地保护的行动逻辑 ,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农企业和农民耕地保护成本和收益构成要件的分析揭示耕地保护的经济学原因。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中央政府和农民具有强烈的耕地保护倾向 ,地方政府和非农企业耕地保护的动力不足。要切实保护耕地 ,需要采取措施变动经济当事人特别是地方政府和非农企业的成本收益预算线 ,使其耕地利用决策符合国家的耕地保护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4.
把人的实践活动理解为现存世界的基础 ,并在这个基础上阐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互为前提、互为中介、相互制约、相互映照的 ,这是理解马克思全球化理念的关键。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在探解人存在的两种关系“互为中介”思想的基础上 ,深刻地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内在规律 ,开创性地预言了人类社会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我们考察和研究当代全球化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对于当代哲学解决全球问题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的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渐趋恶化,这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预示着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新古典经济学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经济人假说,充分论证了“经济人”的理性是如何追求并达到自利目的的。“理性经济人”使得经济学理论研究更趋“科学”化成为可能。然细究“理性经济人”的内涵,我们发觉颇值推敲。  相似文献   

17.
经济诉权是广大社会成员所享有的。针对经济违法行为请求国家司法裁判的权利。独立的经济公益诉讼是经济诉权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原告资格界定了经济诉权主体的范围;经济公益诉讼受案范围界定了经济诉权客体的范围;经济诉权的内容包括起诉权、请求裁判权、期待胜诉权、上诉权。与民事诉权相比,经济诉权是公益诉权。  相似文献   

18.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法治保障,这对我国的法治尤其是经济法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把握好调控监管、市场经济与法治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坚持政府为主导、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摈弃政府动辄使用直接行政手段和"运动式"调控的做法,将其能动的调控监管纳入问责制,不能任其脱法。规划和产业政策法、财税法、金融法、资源和环境法等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需依托的主要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作为法的部门,却在我国目前所有诉讼制度中还没有独立的经济诉讼制度,这显然是法制不完善的表现。论证经济诉讼存在的必要性,分析经济诉讼存在的理论基础,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构建我国特殊的经济诉讼法律制度的目标模式,进而完善之。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的理性整合型现代化模式是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模式的基点;并把功能性整合、制度性整合和认同性整合“三位一体”的整合层次生动、自然、和谐地蕴涵在理性整合型现代化模式中,从而有机地构成了这种模式的具体内容。因此,它将指引着21世纪的中国社会现代化从胜利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