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的女性小说的足迹清晰地体现了女性意识的发展变化。80年代初期的女性小说体现出注重女性作为人的价值,倡导人性解放,呼唤人道主义的意识,标志着新时期女性意识的复苏。在80年代中后期的女性小说中,重新认识女性作为女人的自身价值,关注女性生存状况,成为这一时期女性意识的重要内涵。90年代的女性小说则转向对女人自身的价值的探寻,强调性别的差异与对立,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反对男性中心主义,抗拒父权制是这一时期女性意识的重心。90年代末期的女性小说,推崇更为彻底的个人趣味和更为极端的自恋、自虐意识,表现出精神本质的虚无,又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衰微。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女性写作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从一开始,女性心理便成为女作家们注目的重点。本文对这一时期女性文学(主要是小说)中所反映出的若干心理症结作出梳理,对文学的性别问题、女性爱情观与价值观、女性气质、女性幽闭心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勾划出80—90年代女性文学的心理流变轨迹  相似文献   

3.
女性作家以女性的视角、文本形态、叙事逻辑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生存体验,表现出对自我、对环境的理想化的自恋。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景观,标示着中国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已转化为女性写作的主动行为,女性书写已从性别歧视、性别压抑、性别遮蔽中解脱出来而浮出当代文化历史地表。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3):132-136
20世纪80年代,中美两国的女性剧作家大多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进行创作,她们以女性问题为载体,以家庭作为剧本的基本框架,聚焦现代女性的生活,表达女性的欲望和诉求。中美女性话剧中所表现的女性问题,折射了当今社会在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当代女性正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及她们在事业和家庭、伦理与情感矛盾冲突时的痛苦和选择。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林白的创作以其特有的女性写作立场、极端个人化的写作姿态引人注目,其作品不仅述说了女性在社会转型时期解构男权文化、重寻自我价值的愿望,而且深刻揭示了当代女性所遭遇的生存尴尬和情感迷失,透视出女作家在探寻解构男权文化、体现女性价值过程中的内心困惑,启示人们关注和审视女性作家的特殊"价值意识"和出路:摆脱自身狭隘的"小我"之境,融入社会"大我"之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90年代的女性诗歌可以说是我国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女性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不逊于男性诗人的骄傲成绩。尤其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对于女性意识的萌芽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引导了当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对诗歌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诗歌在自我意识上的表现,体现出了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本文针对20世纪80-90年代不同时期女性诗歌中的自我意识进行考察与探究。  相似文献   

7.
两部长篇小说给女性文学的启示──兼论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风貌金燕玉两位女性教授作家在1993年不约而同地捧出了两部长篇力作:王晓玉的《紫藤花园》,马瑞芳的《蓝眼睛·黑眼睛》。1993年是一个颇为奇特的文学年代,神圣的创作开始变成被“炒”的对象,某部...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说的女性小说指的是由女作家创作.真实地表达女性经验,带有明显的女性话语特征的小说本文。和80年代中期以前一样,在80年代中期以后的女性小说中性爱内容仍然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女性意识其它方面的内容往往是通过性爱这个棱镜折射出来的。8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对女性文学创作表现出了更大的宽容度,心态亦趋成熟。在这样的大背景已女性小说的性受意识也发生了重要乃至革命性的变化。女作家们不再象80年代前期那样项影自怜、叫屈和愤激,而是从性爱的各个方面对男性中心观念进行颠覆。从创作主体方面来看,一批在80年代中期以前成…  相似文献   

9.
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 30年代塑造的蘩漪、白露和金子 ,另一类是 40年代塑造的丁大夫、愫方和瑞珏。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曹禺前期塑造的具有个性解放特色的女性形象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曹禺后期塑造的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女性形象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时代风气的嬗变以及曹禺独特的创作心理对这两类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并揭示出造成曹禺前后期女性形象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女性人类学与中国女性人类学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以往人类学研究偏重男性的缺陷,女性人类学主要研究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力图通过对女性历史与现实的考察,来探讨女性文化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女性研究在中国的广泛开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整个社会对女性问题的重视及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研究达到高潮,各类妇女研究书籍纷纷问世。但分析近年来我国有关妇女研究的成果,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其对性别的研究往往只注重女性,或者说是"女性问题研究"。如果能够在这种研究中适当运用人类学深入访谈的微观调查手段,就可以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对妇女个人的主观行动以及她们对中国社会的看法做进一步了解,从而勾划出妇女地位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女性犯罪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体制的转型时期,女性犯罪急剧增长。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探究当前引发女性犯罪的诸多原因,对遏制女性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旋 《江汉论坛》2006,(8):129-131
方方、池莉20世纪80年代均以“新写实”作品轰动文坛,并逐渐成为当代特色各具的优秀作家。她们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艺术个性一直为评论界关注。本文从两人以描写知识女性为主题的作品入手,着重分析两位作家在展示女性生存境遇与女性情爱尴尬困惑的不谋而合及由此体现出的鲜明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八十年代以来云南省女性人口的健康和婚育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以来 ,云南省的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 ,女性人口的健康和婚育状况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本文拟根据90年代与80年代人口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 ,力求简要、清晰地反映出这些变化。一、云南省女性人口的健康状况健康状况是衡量某一特定人群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中 ,死亡率与平均预期寿命又是最具实质性的指标。80年代以来 ,由于云南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女性人口健康水平的不断改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表1—1中可以看出 ,云南省女性人口的死亡率基本呈持续下降的态势 ,且均低于男性死亡率。与19…  相似文献   

14.
悲剧精神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的自觉的感性体验和理性反思意识现象.近现代风云变换的历史巨变为悲剧精神的现代转型提供了现实土壤,时代的悲剧精神、女性自身的生存经验构成女性文本独特的审美风范."五·四"时期的女性悲剧作品契合时代表现了"过渡时代"的悲剧;三十年代左翼运动的兴起影响了文学精神,女性的悲剧创作内涵不断宽展,悲剧风格不断丰富;新时期以后,文学向启蒙精神回归,"五四"的批判否定精神得到承续,悲剧出现了创作高潮.  相似文献   

15.
社会的转型 ,时代的变化呼唤着女性发展 ,女性发展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在我国 ,古代文化压制了女性发展 ;近代文化误导了女性发展 ;现代文化所传承的古代文化和近代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因素阻碍着女性发展。女性发展需要先进的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是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又一个高峰时期。“五四”以来,女性写作出现了三个高峰时期:“五四”时期女性作家自我意识初步觉醒,而在民族危亡时刻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环境下,女性被迫集体“失语”;80年代女性意识再度觉醒;90年代的女性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随着又一次思想大解放而迈进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试图从宏观上对40年代女性小说创作以及40年代女性小说的研究现状进行总体勾勒,着重找寻战争与40年代女性作家及其创作的关系,从而为我们准确把握和研究40年代的女性创作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女性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女性高等教育需关注基础教育,注重教育质量和效益,从而促进高等女子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女性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女性高等教育需关注基础教育,注重教育质量和效益,从而促进高等女子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90年代文坛上兴起的女性文学创作新潮流中,林白以她特有的女性写作立场、极端个人化的写作姿态凸现出非同寻常的意义.她以充满强烈的女性意识的言说策略和生动的笔触述说着当代女性努力摆脱被男权文化叙述的命运、实现女性本我价值的愿望.然而她笔下一个个女性形象的悲凉结局却透视出女作家在探寻解构男权文化、体现女性意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艰难与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