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学界在民族发展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较高成就.本文对这30年来民族学界就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小民族社会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发展、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问题的研究做一回顾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确保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大好局面具有促进作用。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一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二是民族地区城乡二元结构更为突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更为落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更为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更为滞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更低、差距更大。三是…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为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推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农民,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中西部农村地区,那里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因此,农民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关系到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资金是制约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发展相对较慢,加之金融业落后,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融资障碍.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融资对策,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加快产业发展是其核心内容,产业发展不仅是加快现代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恰恰是经济发展问题、产业发展问题,具体表现为:产业单一、市场化水平低;集体经济严重匮乏;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劳动力转移问题。在研讨民族地区村镇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应以小城镇化为切入点,加快民族地区的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发展渝东南少数民族先进文化、推动民族地区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针对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促进该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东北朝鲜族村整体步入"小康社会"。这一成果得益于新农村建设的成就。率先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东北朝鲜族开始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它们的发展可以成为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从建设示范性、发展超前性、产业优势性和地缘族缘优势性研究东北朝鲜族新农村建设的特点,总结"十一五"东北朝鲜族新农村建设,为"十二五"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多有浓郁的宗教信仰氛围与悠久的信仰历史,如何处理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宗教信仰问题,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的宗教信仰,要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一方面,要认识到宗教信仰对于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能够起到一定的助推助用,要发挥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调动信教群众的力量,推动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宗教信仰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不利影响。因为它影响到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挤占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空间,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的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多有浓郁的宗教信仰氛围与悠久的信仰历史,如何处理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宗教信仰问题,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的宗教信仰,要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一方面,要认识到宗教信仰对于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能够起到一定的助推助用,要发挥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调动信教群众的力量,推动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宗教信仰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不利影响。因为它影响到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挤占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空间,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的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农牧区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甘肃是欠发达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做的事情很多。从甘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省民族地方农牧区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工业返哺能力差,因此,建设新农村的任务相当艰巨。甘肃民族地区即存在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又存在牧业,牧民、牧区“三牧”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比其它地区更艰巨,更复杂、更繁重,重点和难点都比其它地区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牧区,为甘肃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宏大建设工程,需要长期不懈奋斗才能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考验,又是机遇。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必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紧扣立足点,寻求对接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找准切入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实质上是思想观念的落后。因此,要出色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项历史重任,必须从转变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和…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十一五”规划,我国将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处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政治、文化相对落后,经济、生活水平相对贫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拟从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入手,对这些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一、少数民族聚居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1、端正和明确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建设、发展思路。多年来,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工作机制和思路完全以单纯的GDP为指挥棒。虽然在一定历史阶段,这种机制和思路促进了少数…  相似文献   

13.
西藏新农村建设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以藏民族为主体的民族地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背景下,文章结合西藏的具体情况,系统地提出了西藏新农村建设的四种发展思路: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型新农村;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型新农村;建设边境贸易发展型新农村;建设西藏特色农产品开发与加工型新农村,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湖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关问题,阐述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湖北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对延边州新农村建设进程评价结果,依据中央政府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法规,借鉴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经验,结合延边州实际,对延边州推进新农村建设对策建议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潘丽琴 《民族论坛》2007,(10):20-2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民族地区的农村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存在着一些制约本身发展的劣势,同时,由于这些地区旅游资源的特色,为其开展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劣势、旅游资源优势、旅游特征、旅游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合理发展旅游,以促进民族地区新农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毛南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毛南族聚居区.这一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农民增收难度大、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低、性别比高、生态脆弱、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诸多现实难题.客观、理性地面对当前的现实困难,探寻相关的解决对策,有助于提高毛南族教育、科技文化水平以及社会生活质量,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促进毛南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07,(12):10-11
为帮助民族地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宏伟目标,探索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的路子和途径,2004年9月,湖南省民委决定在民族地区的龙山县长潭乡长春村、花垣县团结镇老鸦塘村、桑植县官地坪镇平头界村、芷江侗族白治县公坪镇顺溪铺村,域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大寨村、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杉木根村开展全省民族地区小康建设试点工作。2006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省民委将上述6个民族地区小康建设试点村更名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具体工作由省民委经济处牵头,三年过去了,各试点单位积极努力,善尽其责,开拓创新,共同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任务和强化措施等方面,论述了全面推进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冬丽 《民族论坛》2011,(7X):89-92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宗教信仰问题。这主要基于民族地区多有浓郁的宗教信仰氛围与悠久的信仰历史,而现阶段民族地区农村的宗教活动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另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吸收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调动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