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李清照词的评价,建国以后有过几次反复。一九五八年出版的几种文学史,把李词说成是“哀怨颓废”、“悲观绝望”,划入“形式主义”、“反现实主义的逆流”,显然是由于受了“左”的思想的影响。这种不公正的评价,已经为人们所抛弃。大家公认,李清照是宋代一位优秀的词人,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女文学家。但是以后又出现了一种偏向,就是对李词的艺术成就,以及她在词史上的地位评价过高。如王仲闻先生《李清照集校注·后记》说,李清照“较之柳永、周邦彦,固然远在他们的上面,就比较南北宋其他大词人,也不见得有多少逊色”。又说:“李清照……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又说:“清照词影响所及,竟下至本世纪初。”也有同志说:“李清照所开创的‘易安体’继往开来,集婉约派之大成。”(李玉铭《论李清照的婉约派词风》,《文艺论丛》十二辑)或曰:“她流传下来的词只有四十五首,却荟萃了词学的全部精华。”(黄墨谷《李清照评论》,载《重辑李清照集》)这些评价,我认为不尽妥当。下面谈几点粗浅看法,就正于各位前辈。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的籍贯,明清以来是“济南人”、“章丘人”两说并存。上世纪8 0年代所发现的一些金石资料,形成了“李清照里籍章丘说”的基础。而最近山东曲阜孔林李格非题石文献的发现,使李清照“济南人”说重新引起关注,甚至被有关方面称为“李清照研究的重大突破”。但通过清人汪珂玉的经眼书法文献《珊瑚纲》和新近出土的《贺仪墓志》及对于元好问《济南行记》等资料的重新解读可知,李清照只能是山东章丘人。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以具有“女性文学”品格的创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些许亮丽。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学”品格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 :一、从个人出发的对女性经验世界的构筑 ;二、以女性视角为基点的对外部世界的介入。总体来说 ,李清照在她生活的时代是独特的也是唯一的 ;李清照对后来女作家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4.
《左传·宣公二年》:“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修订本28页.以下省“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修订本”,只写页码.)“倒戟以御公徒”注:“把兵器倒过头来挡住灵公手下的人.”这样注解只是把字面意思翻译过来,没有把“倒戟”准确的含义注解出来,容易使  相似文献   

5.
杜牧自言其为诗“本求高绝”.什么是高绝呢?应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从诗的传统标准说,求其上继风骚,“言及君臣理乱”,有风骨,有兴寄,旨趣遥深;一方面是针对当时诗风而言,则当“不务奇丽,不涉习俗”,特立独行,迥迈时流.牧之七绝,可以被看成是他的这种追求的最佳成果.从总体看,其七绝很少无病呻吟之作,大多数作品是:有生活内容,有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6.
严嵩专权的影响阎少华从嘉靖二十一年到嘉靖四十一年,严嵩专擅朝政达20年之久,“贵极人臣富甲天下”,他鬻权纳贿,残害忠良,不仅被官修正史载入《奸臣传》,而且“民间儿童妇人皆能指其姓名,戟手唾骂”。严嵩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六个时期:即青少年时期;钤山“养望”...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一九二七年九月十日所作《<唐宋传奇集>序例》(下文简称《序例》),文末有“时大夜弥天,璧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一句。前些年有些人解释成:降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处于更加深重的黑暗之中;但反动派有如恶蚊只能猖狂一时;而鲁迅面对黑暗,则显示了大无畏的革命气慨。这种解释的用意虽不坏,但离先生的本意却十分遥远。而且其中的“璧月澄照”与饕蚊的“遥叹”等意思也仍没有着落。  相似文献   

8.
鲁迅“骂人”是特定时代的特定文化现象 ,并不只是鲁迅在“骂” ,事实上是更多的人在骂鲁迅。与其纠缠于鲁迅的“骂人” ,不如更多地去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如此 ,才能更好地了解鲁迅“骂人”的形而上意义。  相似文献   

9.
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论李清照云“易安心事岳王知”,在笔者看来,“易安心事”除了与岳飞相同的爱国情志外,还应囊括那些不便径直吐露的内心隐秘。通过对李清照词旨的逆探或对作品史料的钩沉、稽考,陆续发现她“幼年失恃”“党争株连”“婕妤之叹”“庄姜之悲”等多桩“心事”。破解这种隐秘,对解读李清照诗词,探究李清照身世和创作之谜,进一步走近其内心世界,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正> 李清照的《词论》,历来颇有怀疑为“托名伪作”者。至当代的词学界,还有一些学者持这个看法。马兴荣先生的《李清照<词论>考》一文,在这一派意见中,是很有代表性的。马先生说:“从世传为李清照的《词论》的出处来源,流传情况以及《词论》本身存在不应有的疏失和《词论》的主张并不指导李清照的词作三个方面来看,可以说《词论》的作者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