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广西首当其冲迈进中国-东盟"零关税"时代,而水果商和老百姓最早尝到了"零关税"的甜头. 2010年12月9日,笔者来到位于凭祥市浦寨边贸点的天源水果交易市场,但见市场停满了中越两国的重型卡车,工人们忙个不停,一箱箱来自越南的西瓜、龙眼、火龙果被卸下车.随即被装上中国的卡车,运往全国各地.公司董事长林先霖欣慰地告诉笔者: "自实施水果‘零关税'以来,我的货场水果年成交量由以前的几万吨增加到现在的45万吨.‘零关税'旺了中国-东盟水果市场,我的水果经营之路也越走越宽啊!"  相似文献   

2.
2004年1月1日,东盟出口到中国的部分农产品逐步实现零关税,一些低价水果开始涌进国门,不少业内人士惊呼“狼来了”。这几年,零关税如同一把双刃剑,让果农有得有失,果农们从手足无措到开始从容应对。今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简称:自贸区)建成,中国和东盟将对包括蔬菜、水果、机电、化学制品、纺织品和服装等约7000种产品实行零关税。  相似文献   

3.
文东 《今日南国》2010,(1):45-46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启动。中国与东盟双方相互开放市场,我国对外贸易的平均关税为为9.8%,而对东盟平均关税则降至0.1%,93%自东盟进口的产品实现零关税,东盟也将对中国90%以上的进口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将为自贸区内的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  相似文献   

4.
永福罗汉果     
《今日南国》2010,(5):36-36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称“自贸区”)正式迈入零关税时代。按照此前制定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对东盟93%的产品实行零关税政策,涉及产品数量多达7000多个。  相似文献   

5.
考察2004~2013年间,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总量特征、市场结构及进出口集中度,并利用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测度了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1)2004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快速增长,但双边农产品贸易逆差也逐渐扩大。(2)中国在东盟的农产品出口目的地较分散而进口来源地则集中于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主要为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结构相对多元化。(3)中国农产品总体上不具有比较优势,而越南、泰国、印尼等国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则较为显著。(4)中国对东盟7国的农产品进口互补性指数要略高于出口互补性指数,这也印证了东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地。  相似文献   

6.
南宁万宝路水果商行的顾老板已从事水果贸易多年了、但以前贸易成交量都不大。自从2004年中国与东盟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开始对500多种农产品降税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顾老板说:“自贸区正式启动后,中国一东盟贸易90%的产品将实行‘零关税’,我的生意会做得更大。”  相似文献   

7.
CAFTA对东盟与广西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AFTA进程的不断加快,东盟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品种和数量迅速增加,东盟农产品越来越依赖中国市场,并促进了广西对东盟的投资增长;广西对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量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迅猛、增长空间巨大,也促进了东盟国家对广西的投资增长。但CAFTA全部农产品实施免税后,对广西亚热带水果的影响最大,广西蔬菜出口东盟国家也受滞;因此,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农业合作是对双方均有利的合作,可以通过加大政府对双方农业合作的引导和支持,加强双方农业领域高层与民间互访活动,培育跨国农业经贸合作实体等措施加快双方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绩效评价对推进中国-东盟农产品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参考既有文献成果并重点考虑广西-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的运作特点,构建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绩效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由财务绩效、运营绩效和绿色绩效3个一级指标及其对应的12个二级指标组成;选取结构方程模型作为评价方法;以200个广西-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联盟作为案例展开分析,结论支持该联盟绩效评价模型和所选取的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今日南国》2010,(3):25-25
广西南宁万宝路水果商行的顾老板尽管已从事水果贸易许多年了,以前贸易成交量都不大。自从2004年中国与东盟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开始对500多种农产品降税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顾老板说,“自贸区正式启动后,中国-东盟贸易90%的产品将实行‘零关税’,我的生意会做得更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风生水起,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品牌效应的扩大,中国-东盟自贸区和泛北部湾区域建设给广西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中国工商银行广西分行紧紧把握这一发展机遇,挖掘金融区域发展潜力,加快创新发展步伐,推动经营转型,开创了经营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风生水起,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品牌效应的扩大,中国-东盟自贸区和泛北部湾区域建设给广西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中国工商银行广西分行紧紧把握这一发展机遇,挖掘金融区域发展潜力,加快创新发展步伐,推动经营转型,开创了经营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不断推进,广西同东盟地区的经贸往来日趋频繁。广西农产品资源丰富,基于农产品的食品加工产品的出口将会是广西开拓东盟市场新的增长点。因此,提高广西食品加工出口产业竞争力,培育广西食品加工出口产业竞争优势,进一步拓展广西食品加工产品的出口,对于扩大广西对东盟出口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业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中均占重要地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大幅增加,这里运用2000-2005年面板数据建立引力模型找出影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总量、人均GDP、空间距离和区域贸易安排都对中国与东盟间的农产品贸易造成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力推进共同市场建设,把广西建设成中国与东盟商贸基地,这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双方深化合作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而广西,具有成为中国与东盟商贸基地的条件. 建共同市场促对外开放 近年来,广西与东盟贸易占广西外贸总额的比重逐年提高,从2003年的25.9%上升至2009年的34.8%.东盟作为广西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市场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推进和加强给广西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使其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此环境下,跨国经营是增强广西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实力和经营活力的有效途径,是调整广西产业结构转移过剩生产的要求.开展跨国经营可以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扩大出口,打破贸易壁垒,能够促进广西中小企业发展,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生态足迹的改进模型——外贸足迹模型,选择2001—2008年的数据,对广西农产品外贸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1—2007年广西农产品外贸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但2008年的农产品外贸则缺乏可持续性;而2007年广西主要农产品"出口外贸值足迹"的计算结果显示,广西的水果、蔬菜、药材的出口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但水海产品和食糖的出口则存在不可持续性。因此,广西应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优化农产品进出口比例和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减少农产品外贸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过度污染,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以实现广西农产品外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今日南国》2007,(21):10-15
近年来,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这些平台,广西在对接东盟方面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东盟的贸易增速加快,也使广西在东盟国家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广西的区位优势得到东盟企业的关注,广西的平台作用得到东盟国家的认同,而广西的市场与商机同样也成为一个香饽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这些投资者不仅来自国内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和港澳地区,也来自东盟10国和欧美日韩,广西已将自身发展形成一个雪核,在滚动中积累着资本能量,随着发展的加快,最终形成一个稳定快速发展的雪球效应。在中国和东盟10国的共同孕育下,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就像一个成熟的苹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对广西来说,通过几年的努力,终于让广西随着博览会带来的机遇焕发出新的活力。随着广西在东盟国家中的影响更加深入,广西对外开放的步伐将更加坚定从容。  相似文献   

18.
    
自2006年中国—东盟500多种商品被确认为零关税以来,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建设已经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抓手,双方的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条件和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同时,双方在物理联通、制度联通和民间联通方面已经取得丰硕成果.文章主要针对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现状和推进进程做出分析,选取2006-2014年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相关指标,利用时序主成分析方法对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分可为三个阶段:2006-2009年为互联互通发展的整体上升阶段;2009-2011年为第二阶段,互联互通发展速度高于第一阶段;2011-2014年为互联互通的继续发展阶段,但发展速度有所缓慢.在此三阶段,除能源外其他方面的联通建设均呈现上升趋势.最后,针对能源联通发展滞后的情况,文章提出加强能源运输安全,促进东盟能源出口;缓和政治争端挑战,推动能源联通建设;协调多国利益诉求,助力能源互联互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和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在双边的贸易中增长较快,地位稳定上升,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采用1995-2005年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和中国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对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和我国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双边中间产品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农产品贸易作为云南—东盟合作的传统产品,自2003年"早期收获"协议以来获得长足发展,但因交通运输网络薄弱,检验检疫壁垒、金融环境不够配套、农产品分类差异等问题,双方农产品贸易始终未出现质的飞跃。在中国—东盟自贸易区创建"元年"之际,探讨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分析自贸区创建给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带来怎样的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