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白地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三坝区,是纳西族聚居地区之一,以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圣地而在纳西族社会中享有盛名。据笔者一九八五年七月在这里考察时了解到的情况而言,白地在社会历史及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等方面,较其他纳西族地区有以下突出的特点:第一、东巴教影响较深;第二,位于纳西族与藏族地区交接地带,历史上较长时期都属于藏区所辖,接受了一定的藏文化;第三、地处偏僻山区,四周为雪山峻岭所环抱,长期处于封闭状况,  相似文献   

2.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原始民族宗教。丁巴什罗是东巴教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不少研究者称丁巴什罗为东巴教主。我们通过对部份东巴古籍和东巴道场的分析,认为丁巴什罗不是一开始就出现在东巴教中,最后也没有成为东巴教的教主,而是在东巴教发展的过程中,从藏族宗教中引进的人物。在东巴教的后期,受到藏族宗教的影响,由此产生了创立教主的意念,于是把本教祖师丁巴什  相似文献   

3.
在多元文化的系统中,纳西人在东巴仪式实践场域里遵循着自身的逻辑叙事和系统认知.仪式舞蹈作为东巴仪轨系统中的单元结构,与神话叙事的神灵体系、宇宙模式、语言逻辑相关.在纳西族社区的瓦次毕仪式、超度什罗仪式、祭教祖仪式中的舞蹈,呈现了神话记忆和动作逻辑系统的共构关系.在仪式场域下身体语言逻辑和动作形成了仪式身体表达体系,舞仪通过神祇的操演秩序来强化族群信仰、社会道德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利用比较宗教学的研究方法,从灵魂观、神灵观和神性观等三个方面对藏族本教、古波斯祆教和我国北方民族萨满教的宗教观念进行对比研究,可看出本教、祆教和萨满教在宗教观念之间的异同及三者都存在的二元论、三界观和多层天界观等文化元素。而原始宗教意义上的本教和萨满教在宗教观念上则具有更多相似点,它们后来的神灵结构也都受到了祆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纳西族古代艺术最为人瞩目的部分是东巴艺术。公元七世纪,纳西族这支只古羌人终于结束了若干世纪的迁徙,以环山绕水的丽江坝为聚居地,开始了从畜牧向农耕的过渡并进入了奴隶社会。适应于狩猎游牧生活的巫术宗教文化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受南诏文化和土蕃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革,形成了东巴教。东巴教是一种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原始宗教,信仰万物有灵,没有教主和职业教徒,没有宗教活动场所。也就在东巴教开始形成时,东巴经师创造  相似文献   

6.
纳、藏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相互吸收、借鉴、交融的历史,纳西族东巴教和藏族苯教、佛教相互渗透是其文化交融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塔城洛固村为个案,以达来寺高僧和学礼的经历与宗教活动为切入点,结合其他田野调查资料,从宗教、民俗、语言、饮食、婚姻等多个方面,较细致地反映了纳、藏文化交融的现象,并分析了纳、藏文化交融的原因、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 ,藏族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 ,与藏传佛教形成了密切的联系 ,丰富了藏传佛教的内涵。文章分析了藏族文化体系中诸要素的关系 ,并通过中外学者对文化与宗教关系的理解 ,对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化关系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东巴服饰作为纳西族原始宗教服饰的代表,是纳西族东巴古文化的特殊载体,其丰富的形式中蕴含着纳西族拙朴的宇宙观、哲学观及审美观——动物崇拜型的原始宇宙观、五行五色观及崇白忌黑观。东巴服饰中所蕴涵的纳西族先民的朴素观念,对我们了解古老的纳西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五史鉴》是吐蕃时期的宗教文献合集,现已经失传,不过在12世纪的一些教法史著作如《第吾宗教源流》、《娘若宗教源流》中有其文本的抄录,13世纪以后的一些著作还不断引用这些古代文献。本文主要根据上述藏族传世的教法史著作以及其他文本如《拔协》等中所保存的有关《五史鉴》的史料,通过对《五史鉴》文本的系统整理就其中涉及的古代神灵而加以归类和综述,系统的将《五史鉴》记载的神灵进行比较研究,以寻求这类古代神灵在后来藏族宗教主要是苯教和民间宗教中的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10.
谈论东巴,大都从宗教方面着手,也有许多论及东巴与纳西族文化的文章,惟多侧重于文化的某个方面。对创造,传承纳西族传统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东巴经师的全面研究则多少有些忽视。从纳西族文化的发展来看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七世纪以前为原生文化,从七世纪到十三世纪初(唐宋)为形成纳西族传统文化——东巴文化时代;元明两代为双轨文化——东巴文化和接受汉族文化并行,从清初丽江改土归流到公元1949年,东巴文化与汉文化逐渐交融,形成新的纳西族文化。本文试图将东巴放在纳西族文化总体发展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1.
拉萨的扎基寺供奉的主尊扎基拉姆的形象与传说事迹,未见于通常的文献资料。扎基拉姆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财神。探寻扎基寺的历史及汉藏文化交流对其造成的影响,扎基拉姆很可能是一位被藏族文化重新塑造过的汉族神灵。在其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神灵之间的位移。  相似文献   

12.
一 纳西族古代文艺术及其美学艺观最早可以追溯到东巴文化中。公元七世纪,纳西族这支古羌人终于结束了若干世纪的迁徙,以环山绕水的丽江坝为聚居地,开始了从畜牧向农耕的过渡并进入了奴隶社会。适应于狩猎游牧生活的巫术宗教文化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在南诏文化和土蕃文化的影响下发生变革,形成了东巴教。东巴教信仰万物有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数民族现存不同类型的宗教 ,遗留有大量原始宗教成分 ,历经文化变迁 ,原始宗教主要表现为两类动态性的流变形式 :一是传承 ,指的是少数民族因文化传衍、交流等缘故 ,既使原始宗教在现有宗教中得到相对直接的保存 ,又在通古斯民族的萨满教、藏族的宗教等过渡型宗教中得到延续、发展和引申 ;二是互动 ,它既指诸如中国上古民族与周边民族、晚近诸原始民族的共同信仰物、相似宗教活动所显示的文化碰撞引发的宗教文化互动 ,也指原始宗教文化与体系宗教文化的互融与互补 ,在我国突出地表现为藏传佛教、南传佛教 ,以及汉地佛道二教及其他体系宗教对原始宗教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14.
考察湖北省鹤峰县三家台蒙古族村民间宗教文化的类型及特点,可以发现在该村部氏族人生活中各种信仰构成了一个围绕社区生活的完整体系,民间宗教文化已经深入到村民生活的脉落中,每个个体的成长都会受到这种氛围的熏陶。人一生的经历就交织在现实生活与对神灵的祭祀之中,生活与宗教信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二者不可分割。因而,这一信仰体系可称...  相似文献   

15.
傈僳族的传统宗教是将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合为一体的宗教膜拜形式,它反映了傈僳族传统笃信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随着生活方式从游牧采集转为农耕与畜牧为主的家庭经济形式,宗教活动也开始围绕着家庭宗族来开展.祖先的神灵,特别是那些英烈的神灵,成为今天主要的宗教膜拜形式.傈僳族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禁忌都直接产生于传统宗教,各种禁忌都与鬼神有关.  相似文献   

16.
藏族是一个基本上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在藏传佛教复杂的神灵谱系中存在着大量特色鲜明、地位显赫的女性神灵。千百年来,她们被藏族人民赋予了各种各样的神圣功能。以丰实的藏汉文资料为依据,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追溯藏传佛教女性观的思想渊源,并通过女性神灵信仰阐释藏传佛教中蕴含的复杂的女性主义文化内涵。从q-可以看出,这种女性主义文化理念对现实生活中藏族女性社会角色的建构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论藏族的“鄂博”祭祀文化陈玮在我国藏族聚居地区,无论是农区还是牧区的山顶路口常常可以看见一种特殊的用来祭祀神灵的宗教活动场所,其中心是人工垒起的石头堆,有的高不足1米,周长不足2米,也有的高数米,周长几米乃至十几米,上面插有嘛呢箭杆,箭杆上又挂有经...  相似文献   

18.
苯教是藏族原始社会的土壤中土生土长的宗教。苯教是藏族的启蒙文化,它保存了藏族人民在原始时代的大量的、较完整的精神文化遗产。研究它,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藏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以及对今后进一步加强藏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长远的历史。从古至今,宗教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一直拥有广泛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如我国西藏地区主要流行藏传佛教;新疆地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沿海或重要城市地区则是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多种宗教并存,有的民族全民信教,如蒙古族、藏族、傣族、彝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很多民族至今还信奉原始宗教,如满族信奉萨满教、彝族信仰毕摩教、纳西族尊奉东巴教、瑶族相信万物皆有灵等。有的民族各种宗教徒都有,最典型的莫若汉族。各种宗教组成了一幅斑烂多彩的奇异景象,呈现出我国宗教和文化多元的特点。笔者以一个教育  相似文献   

20.
支格阿鲁文化为古代彝族文化,其宗教类型是原始宗教类,而彝族原始宗教主要由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万物有灵观、祖先神灵及鬼怪信仰、毕摩文化、苏尼文化等构成。支格阿鲁文化也成了毕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毕摩经书里有以支格阿鲁神灵来对付妖魔鬼怪的内容,毕摩们借助支格阿鲁之神的威力来镇鬼怪,驱鬼除魔,以求人类健康安宁,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