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一个永恒课题,既要中国人民吃得更好,更要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把“饭碗”问题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认为粮食关乎国运民生。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人饭碗中国人端”这一问题更为重视,提出了“守好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保护好绿水青山”“培育中国种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重要论述,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形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担当历史使命的根本保障。遵循党中央的基本思路继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的需要作为终极目标关怀,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式,以协调发展为实践要求,遵循法治化、规范化、有序化的基本方法,以人民为中心的评判标准、认知标准和人文标准三个维度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效评判的主要标准,从而保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和党建形势与现状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构想。其理论框架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理论内容具有科学性、逻辑严密性、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性以及较强的实践性特征,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4.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新征程向全党发出的号召,是把握和践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关键切入点。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锚定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赶考方向,蕴含着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肩负“四为四谋”的使命担当,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勇毅前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赶考清醒,蕴含着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保持“慎易敬细”的优良作风,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赶考魄力,蕴含着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增强“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依靠顽强斗争赢得历史主动。  相似文献   

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梦"绝不是毫不相干的孤立个体。基于历史合力论的视角,我们能够从历史合力的整体论把握二者的战略性,从历史合力的层次论廓清二者的结构性,从历史合力的意志作用论认识二者的主体价值性,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跨越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应对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作出的战略新思维.党的十九大特别强调,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本文从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方面,总结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演化历史和系统性特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作为一个巨系统,结合系统科学“老三论”“新三论”,分析了“四个全面”战略指导并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思想,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统发展创新驱动的核心“序参量”,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是系统安定有序的两个轮子,健康快速地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双百”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演化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治国理政的总体性战略,不但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科学思想,而且还创造性地将系统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丰富了系统科学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7.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架构上看,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条主线,继而成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内部结构看,每一个"全面"都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逻辑,每一个"全面"都指向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与维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旨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倒逼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构成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夯实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根基。  相似文献   

8.
碳排放、碳足迹对气候变化产生深远影响,对维护中国粮食安全带来严峻考验,加剧了中国粮食安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侵蚀着中国粮食安全的薄弱根基,恶化了中国粮食安全的现实环境。粮食安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健康福祉,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安全引发中国高度关注。回溯历史,中国在实现粮食自主、保障供应、满足需求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绩;展望未来,中国需对粮食安全领域的潜在风险进行前瞻性风险识别。就“双碳”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而论,回应碳排放、碳足迹所诱发的气候变化,实现维护粮食安全和践行“双碳”承诺的并行不悖,是新时代中国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而深远的课题。尽管气候变化对中国部分地区改良农业生产条件、扩大粮食种植范围、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是有利的,但总体而论,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粮食安全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在全球气候骤变的大背景下,中国极端气候产生的人为因素愈发凸显,动摇了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在“双碳”目标已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背景下,实现同粮食安全战略“共赢”是因应全球百年大变局和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9.
《南都学坛》2018,(2):91-97
党的十九大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这一新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是深刻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内在相连的有机整体,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集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充分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各自的内在关系,精准把握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两路”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弘扬“两路”精神,不仅要注重史论结合,从内涵阐释、根源回溯和历史定位发轫,夯实传承弘扬基础,还要注重红绿相映,从国家文化公园、协同研究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着手,构建教育引导体系;既要注重文工交叉,从“两路”建设养护、进藏铁路修建及科技攻坚克难着力,实现文化涵育功能,又要注重文旅融合,从整合文化资源、创建品牌标识、完善支撑条件入手,助推红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源流》2015,(3):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春节假期刚过,全国两会将至。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人民日报推出几经打磨、多次沟通后形成的重磅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2月25日见报的第一篇,篇幅超过常规达到2000字,《新闻联播》头条摘播700余字,新华社播发通稿、各地党报同时刊发,可谓人民日报评论的最高规格、最强火力。可见其分量之重、意义之大,值得关注。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后,在全国政协  相似文献   

12.
从逻辑向度和价值维度的视域,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指向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所在, 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更好地实现两者的有机契合和协调推进。同时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 进一步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 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强国战略的总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国防和军队建设等方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新时代强国战略具有鲜明的全面性、现实性、人民性和创新性等基本特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领导力量上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强国建设成功的关键;从方法上来看,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从资源上来看,人才是强国建设的第一资源;从外部条件上来看,要大力营造有利于强国建设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文本-语境分析方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命运共同体"的论述文本为依据,在类型学的基础上展开梳理和分析,力图对"命运共同体"论述的发生与发展及其现实语境进行研究,进而对其实质内涵、实践意义及其战略指向进行探讨,并以此理解新时代条件下的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概括其特征及其之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有关命运共同体的论述可分为全球命运共同体、地区命运共同体与国家命运共同体三个层面,不同层面的命运共同体论述又有不同的逻辑起点和侧重点,其构建既同时推进又相互联动,构成有机和完整的命运共同体体系。中国在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方面,既倡导群策群力,又主动亲历亲为,而且对某些特定的双边关系有着相当的期许。通过构建亲缘型命运共同体、地缘型命运共同体和义缘型命运共同体,中国着力编织三层国际战略网络,使得新时代的中国国际战略布局逐渐成型,而这一国际战略则又具有包容性、务实性、模糊性的特征。从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的布局来看,关于命运共同体的策略选择已基本完成;从既有研究文献的解读来看,关于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建构仍显不足,有待学界更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约束。基于对我国新时期发展阶段转变与攻关期的时代特征的科学研判,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行了七个方面的重大部署,明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纲领和路线图,为新时期"三农"工作尤其是"农业农村如何优先发展"提供了根本依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对当前社会发展中"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判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于提高农村农业发展新动能发掘和民生改善,让广大农民获得感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通过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环境保障,努力实现不均衡发展过程中的结果均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城乡协调、区际交互、产业关联、文化冲突、秩序重构等多重内涵,是涵盖社会治理、产业发展和乡村文明等多维领域的全面进步和全面振兴,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政策顶层设计、转变发展理念、高效配置生产要素、优化经济结构以及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等方面开展符合乡村发展规律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藉此,江西农业大学与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办,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处、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报》编辑部、江西现代农业及其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携手承办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峰论坛,并得到了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农业厅等部门的支持。论坛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等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依托城乡共融发展理论,结合国内外乡村治理与城乡协调发展实践,探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的农村农业发展新思路,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我国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在中国贫困地区中较有代表性,中共甘肃省委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丰功伟绩在甘肃省的鲜活例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动实践。这些经验是:坚持发展的观点,准确把握省情特征,充分认识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用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依靠政策法律二元模式调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循序渐进、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解决"三农"问题,坚持党对"三农"问题的领导。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深化战略管理理念,提升战略规划效能,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选择。通过调研国内外12所高水平大学的战略规划文本,分析高效能战略规划的应有特性和逻辑过程;应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关键词分析,采用扎根理论梳理现实表征,明晰战略规划效能的主要评价要素,并采用主题分析法全面细化,构建“三阶段三层级”战略规划效能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形势和规划管理工作共性问题,提出“十四五”时期提升高校战略规划效能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守初心、担使命”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一个有机整体,其理论体系存在着一条清晰的逻辑理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立足于党的本质、本色是其逻辑起点,在“守初心、担使命”的传承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体现了其逻辑继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其逻辑主线,在“守初心、担使命”进程中,对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回答是其逻辑展开,践行初心使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是其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19.
构建新发展格局赋予了中国国有经济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优化中新的目标任务,即要致力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基于此,中国国有经济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优化中,应对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持高质量发展等原则,如此,才能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任务融入中国国有经济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布局优化中,助力中国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共同繁荣发展。同时,还应针对其在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在“一带一路”沿线靶向精准地构建经济利益共同体、风险防范共同体、中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总结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系统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为什么能”总结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重大问题。从历史维度看,无产阶级革命家具有善于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传统,中国共产党善于在重大历史时刻总结经验、团结带领全党向前看。从现实维度看,总结历史经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是落实“两个维护”、确保全党步调一致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从党的发展建设维度看,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团结统一是成功总结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基础,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是我党成功总结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基本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