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空间作为一种特殊而微观的空间存在形式,内在包含了空间的物质性、社会性和心理性,由此构成了教学空间的“一体三面”。在对教学空间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以空间的视角对乡村学校教学空间加以审视可知,乡村学校教学空间存在教育空间“脱域化”、空间资源闲置、网络空间建设滞后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钳制了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加剧了城乡义务教育水平失衡。改善乡村学校教育环境,需要拓展校外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高效利用空间资源,加强网络空间建设、实现乡村学校教育空间智慧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深入开发,空间分析将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亮点.但是要开发一个较为完善的空间分析模块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士和学生来说,掌握空间分析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家的顶层设计,体现国家对空间贫困的一种外在力量的干预,其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空间规划改 变贫困人口的生存环境,以达到使移民脱贫致富的目的。 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恶劣环境搬迁到资源更丰富、更有利 于人类发展的环境中,是为了实现人们生活水平的跨越。 易地扶贫搬迁改变的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位移,更是搬迁居民对城 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元一体的社会空间的实践。 基于空间理论视角,聚焦于微观的社区管理者、搬迁居民与空间三 方面,目的是通过对 M 社区的空间再造的路径选择和居民社会适应效果的调查,分析讨论 M 社区空间重构的优缺点,并探索 空间再造的路径,丰富空间再造的路径,为社区管理者提供多种空间再造路径的选择,同时也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 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基尼系数、综合密度指数分别对138家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差异和区域空间密度进行了分析,并从空间分布发展和区域规模发展两个角度探讨了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发展路径。结果表明,国家地质公园在空间上趋于凝聚分布,华北、华中、西南和华南4区国家地质公园集中,密度较大;空间分布类型已由凝聚型逐渐向随机型转变,地区发展不平衡,华北、华中、西南、华南4区发展迅速,提出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应做好市场主导、突出主题、地区平衡、发展平衡等4个方面的工作,以实现国家地质公园健康、合理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乡空间融合的本质是运用空间的思维和方法将城市与乡村、中心与边缘连接起来,将城市和乡村融合为一个整体空间,构建城乡融合的空间共同体,具体内涵表现为城乡空间关系、空间生产和空间分配的三重正义维度。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空间正义思想和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为城乡空间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系统思维。新时代推进城乡空间融合是我国城乡空间关系演变的时代命题,是均衡配置空间生产力的必然选择,是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实现分配正义的内在要求。基于此,要坚持空间关系正义,重塑新型城乡关系;坚持空间生产正义,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坚持空间分配正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空间共享。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零工平台在构建多主体共享的商业生态系统、促进灵活就业、实现劳动力供需精准匹配的同时,新的结构性因素也引发了青年农民工骑手群体的社会融入困境。基于空间区隔的问题分析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发现,青年农民工骑手群体的社会融入面临着四大区隔,即流动“栖息”形成的地理区隔、复原力不足形成的自我区隔、工作洞形成的职业生涯发展区隔、脱嵌形成的社会参与区隔。面对青年农民工骑手群体因空间区隔而产生的社会融入问题,可搭建以“通过空间营造实现资本积累”为核心的社会工作实务框架,采取以复原力任务中心模式及“1+2+N+n”社工协同治理模式为中层干预方法的空间营造实务路径,增加骑手的心理、文化、社会和政治资本,以此突破骑手群体面临的空间区隔;构建“减压-支持-发展-参与”的骑手服务模式,重塑物理-心理-人际-治理平衡发展的四维空间,最终达致理性和平、宽容接纳、诚信友爱、平等尊重、人人参与的社区关系,以服务型治理推动社区整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对宅基地使用权客体的不合理认识,是造成当前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继承等诸多困境的重要原因。宅基地使用权客体是空间非平面,在空间权语境下,宅基地流转、继承等问题迎刃而解。应当还原宅基地使用权空间权属性,并应以在宅基地使用权相关规范体系中系统修订形式完成。应在《民法典》中明确宅基地使用权客体为空间,同时明确其空间范围的确定方式;《土地管理法》应松绑一户一宅限制,并应明确一户仅能原始取得一宅,废止新增人口宅基地申请制度;各地方规范性文件应根据《土地管理法》授权,明确各地区的宅基地使用权客体空间范围,根据《城乡规划法》授权,制定农房单层层高下限标准,并划定农民(户)最低保有的农房建筑面积,除此部分,准允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9.
当前,体育消费已成为城市现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育空间消费体系。基于普惠式消费空间视角发现,城市现代体育不仅实现了从身体活动、体育活动到体育产业的转变,还实现了体育消费、空间消费到空间消费品的演变,从而推动城市现代体育产业发展由商业化、均等化到普惠化的转向。因而,在城市现代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渐构建了以大型体育赛事实现城市功能升级、以体育商业综合体拓展城市消费空间、以体育空间资源共享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以及以增强人民体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普惠式消费空间。只有将城市现代体育消费纳入“产业-空间-消费-服务”的良性动态循环的推进路径,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现代体育产业普惠式消费空间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在现象学语境下对中国古典园林路径进行解读,从物我关系角度探讨园林路径之"源"起;以生命轮回意识看园林路径"圆"之循环模式;透过园林路径与"天地人神"四者之"缘"探寻其空间赋形机制;由人对自身存在的时间阐释揭示园林路径对于时间的"援"引,旨在以现象学理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及建造意识,反思其本质,并从中发掘创作灵感,对当代建筑及园林创作具有跨领域、创造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空间对观察和理解社会现象有着前提式的基础和意义。在空间理论视域下对大学生法治教育进行审视后发现,现有的大学生法治教育模式虽然有着明确的合理性,但却疏离于个体的经验与生活之外,学生的"身体在场"和"心理脱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空间的裂隙,较大地影响了法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上述问题,拟通过建立项目化运行机制,为法治教育供需双方的空间交汇提供制度保障;发挥校园公共空间的隐性教育作用,开展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打造智慧教育系统,实现多重法治教育空间的协同;积极协同校内外育人空间,推动异质性资源空间的良性互动等优化路径,以期实现大学生法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2.
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毛主席故居的室内空间进行视域分析,通过agent来模拟游客的行走路径,据此对故居室内的展品布置,指示牌、导向牌等的设置,进行合理指导,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汽车塑料内饰件的打磨效率,注塑厂引入工业机器人打磨工作站来替代人工作业。课题组根据汽车塑料内饰件的特性,将工业机器人的打磨路径分解成若干段直线路径和曲线路径,利用课题组设计的空间直线插补与空间曲线插补相结合的插补算法,通过MATLAB平台及Robotic Toolbox工具箱进行路径插补运算和仿真。结果表明:工作站打磨运动耗时约为79 s,与人工打磨耗时约120 s相比,打磨效率提升约34%。课题组设计的插补算法能够显著地提高打磨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4.
着重讨论方位状语表达所有关系与时间概念的机制 ,指出方位状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具有特殊的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15.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是粮食生产水平的直接体现,识别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增长路径是实现粮食增产的关键。利用1990-2014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在核算各省(市/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基础上,根据拓展的Solow理论模型,构建空间杜宾(Durbin)计量模型测算各因素的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溢出效应是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的主导。其中,城市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农业灾害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影响;农民教育水平与人均耕地规模则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由此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养职业农民、设立粮食功能主产区、加强财政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对粮食种植的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区域间社会互济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尤其是随着居民参与能力和信息技术渗透水平的不断提升,日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空间跨度、空间遍在性和区域交互趋势,可能构成第三次分配新的矛盾维度。从顶层设计层面加强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衔接管理、构建跨区域第三次分配的整体推进框架,成为新时代我国完善第三次分配制度体系的必然选择。我们需要在深入考虑第三次分配的空间性质基础上充分认识跨区域第三次分配的战略价值,并结合第三次分配当前的演进趋势与历史条件,积极推进明确政策功能定位、引导不同收入群体的空间整合与双向流动、完善社会参与的空间引导与激励机制、提升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体的资源承接与内生转化能力、强化多种互助形式的区域集成与精准配置等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
乡村要振兴,文化是灵魂,文化赋能可以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内部驱动力和哺育支撑。乡村文化资源作为优秀乡村文化的外化象征物,对其保护与利用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肇庆市古蓬村是广东省重要古村落之一,深具文化资源赋能潜力,在对其古祠建筑群文化资源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文化资源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方案,找到文化资源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同振点,激活二者间的实践路径,为新时代美丽乡村蓝图的绘就增添文化助力。  相似文献   

18.
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路径存在空间上的差异:东部地区的收敛路径有经济关联、财政政策、货币政策、FD I和知识溢出;中部地区的收敛路径有地缘关系、经济关联和货币政策;西部地区的收敛路径仅有FD I;东部地区的收敛路径较中西部地区来得多。因此在经济政策选择上,应该对东、中、西部采用有差别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9.
学报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报的竞争力可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学术竞争力;第二层次是编辑竞争力;第三层次是出版竞争力。学术竞争力是学报的核心竞争力。三个层次的竞争力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协调整合形成综合竞争力。提高学报竞争力要注意核心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并重。提高学报竞争力和学报质量进入核心期刊可考虑四个路径:学习路径、工作路径、科研路径、开放路径。从学报的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来看,提高学报竞争力和学报质量可考虑十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研究现实的利益关系,解决现实的利益矛盾,实现利益和谐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分别分析了实现利益和谐的三条基本路径:经济路径、制度路径和观念路径以及实现利益和谐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明确指出三者相互作用是实现利益和谐的最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