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以家庭为主要制作单元的手工艺非遗作品生产制作与传承实践中,逐渐打破传统的"传男不传女"的潜规则,存在并无明显的性别分工。在某些制作环节和技艺掌握方面,或者在某些特定时期,女性甚至扮演着更为关键的角色。但掌握非遗传承技艺却对男女两性的生活空间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影响。技艺出众的女性传承者个体不得不以"拟男性"的社会身份传承手艺,同时以"女性化"的身份进入日常生活,呈现出分离的性别角色认同。然而这种性别角色的分离状态,最终并未跨越传统非遗传承场域中的性别界限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2.
苗族女红文化的内涵与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苗族女红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它以苗族妇女为创作主体, 以苗族服饰为传承载体, 具有精美的加工技艺,表现出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复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西藏妇女的传统“沉寂”与现代化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国内研究成果多以历史研究方法,论述藏族妇女在婚姻家庭、宗教中的角色与作用,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乏理论研究深度。通过对于西方现代化理论与女权主义发展介绍,分析研究了作为“无区别群体”的藏族妇女形象历史表述,关注于藏族妇女在妇女中与民族中的“双重边缘”性,强调性别平等与民族平等间的双向关系。西藏妇女研究,需要将其纳入政治经济分析框架,进行多学科研究成果借鉴,需要关注妇女的性别角色及其族群身份,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推动性别平等、民族发展与社会进步,实现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4.
英语中妇女语言的特点与性歧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男女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的存在,社会心里因素的影响以及人们的传统价值观的制约,男女的语言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差别。性歧视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随主流思想隐含在社会的语言和文化中,表现为妇女语言和关于妇女语言。前者是社会要求妇女按角色说话而形成的。后者则是削弱、贬低和压制妇女的不平等表现。随着人们的文化程度的提高和男女之间的社会活动与相互交流的增多,性别语言之间的差异将逐步减少。而男女语言之间的共性日益扩大,性别语言逐渐相互靠拢并出现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5.
民俗宗教活动在华北村落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妇女的参与在民俗宗教活动,尤其是仪式和相关知识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不过,从社会性别视角看,民俗宗教仪式活动过程中的角色分工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性别角色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6.
试析新疆少数民族妇女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及行为模式的特点李晓霞性别角色是指由于人的性别差异而带来的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其形成固然首先取决于先天因素,即人的天赋性别,但其后天习得的因素对性别角色的具体内容和表现特点则起着决定作用。在任何社会中,对男...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社会性别理论 ,分析了南通师范学院外文系 72位大学生的个案访谈资料和问卷材料 ,阐述了导致女大学生们性别身份认同过程中的矛盾和困惑的原因 ,提出了新时期整塑女大学生性别身份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性别观念对农村已婚女性外出务工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女性家庭地位在促进这一作用上所扮演的角色。研究结果发现:具有现代性别意识观念的女性显著地提高了其外出务工的概率,这中间起作用的主要是女性性别角色认同观念;同时女性家庭地位的调节作用明显,女性家庭地位的提高进一步强化了性别观念对外出务工的影响效应。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对受教育程度和区域的差异性分析中发现,农村中低学历女性群体和中西部女性群体性别观念对其外出务工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影响,而在高学历群体和东部地区并不显著。研究尝试为理解我国农村女性外出务工的现象提供一个解释视角,倡导通过性别平等来释放女性在家庭社会经济中的性别红利。  相似文献   

9.
在“性别回归”背景下,以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恋悲剧为个案,反思了当前的女性学教育:不可以按照推崇传统性别文化的标准来建设女性学,而应当从社会性别视角切入使女性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缩小妇女的社会性别角色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距离,促成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良好的性别认知能力的起始阶段与关键时期。幼儿性别认知障碍具体表现为异性化模仿倾向、分裂情绪性困扰及跨性别类型化活动,原因包括个体先天生理机能反应、负性创伤事件的应激机制、重要他人的角色期待和社会性别文化的角色定型。为了矫正幼儿性别认知障碍,基于具身认知的视角现代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在身心交融的教育理念下培养正确的性别意识;在体感交互的游戏活动中指导性别角色行为;在具身互动的学习环境下建构性别认同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性别教育不仅包括性别意识教育、性别平等教育,还包括性别角色教育.当前,女大学生性别教育存在着忽视甚至否定性别角色教育,把性别平等教育与性别角色教育对立起来,尤其是与传统性别角色教育对立起来的问题.同时,女大学生性别教育还存在着教材和师资等方面不足的问题.推进女大学生性别教育,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准确把握性别平等的深刻内涵,并汲取传统性别角色教育的精华,把性别平等教育与性别角色教育结合起来,把性别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慈善是中国传统女性较为本质的身份和角色,而正是经由慈善性这一行为路径,中国女性较好地完成了她们的身份和角色意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历史进程。在近代社会,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动,女性职业化趋势促进了女性意识的彰显。妇女通过各种义赈组织参与办理慈善救济,从而突破了家庭、世俗、伦理的种种局限和羁绊,最终得到了社会对其身份意识的普遍接受与认同。  相似文献   

13.
教师职业认同作为教师发展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在学界往往界定不清。这与以往研究者在概念结构分析中重"归纳"轻"演绎"、重"认同"轻"职业"有关。从职业社会学视角来看,教师职业既指教学情境中的工作角色,也指社会生活中的阶层身份。因此,教师职业认同包含了工作角色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双重内涵。区分教师职业认同的工作角色与社会身份内涵,有助于推动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及教师教育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传霞在《论中国文学现代性叙事与性别意识建构》一文中认为,性别是建构的,主要是由文化所建构的,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自我身份认同,一种文化身份认同,它与种族、国家、民族、阶级等身份的认同交织在一起。与传统社会固定不变的性别认同不同,现代社会的性别认同并不是个人特性,它与变动的社会密切相连,所以,现代的性别认同和性别建构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关系中进行多次的重复才能确立。与西方国家、第一世界相比,一直处在文化与政治激烈动荡中的现代中国人,就更加迫切需要重整性别秩序来组织他们所遭遇的充满…  相似文献   

15.
婚姻中的权力分配不仅反映夫妻间的互动关系和地位分化,而且事关家庭和谐与性别平等。以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福建省的样本数据为分析依据,对家庭中夫权和妻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性别比较研究,并在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下审视男性和女性夫妻权力获取方式之差异的社会文化根源。社会性别角色的塑造对于丈夫和妻子在家庭中的权力获得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是造成家庭领域性别不平等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6.
易性乔装是明清戏曲、小说常用的一种叙事方式,其与西方传统性学常将易性装扮视为性心理异常不同,明清易性乔装剧中的性别换装是独立自主的身份实践,映现传统社会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与性别规训,既是现实性别角色规范的复现,也是对固置的性别论述的调整与僭越。性别换装表演有力推进了戏剧性情境的建构,并孕育双性同体的艺术形象,凸显了性别扮演的深刻变迁,深深烙刻着民族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印痕。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电影《满江红》中“不凡”的女主人公瑶琴在社会关系互动中的表现,分析电影叙事中的性别角色张力,探讨媒介景观中的性别,剖析其何以“不一般”的多元动因。瑶琴在事件化参与中,基于儿女情长和家国情怀所实现的性别气质主体再建,性别边界弱化与性别身份再建,为我们展现了性别在社会建构性之外,还有主体建构性;在新时代媒介景观中,通过女性不但是“绿叶”而且是“红花”的转变,可见“性别—权力”的赓续与重构;同时在资本与亚文化耦合中女性性别身份在多主体介入下的重塑,反映了当代社会动态调适的性别文化。瑶琴的“不一般”,不但指向她打破传统性别观念等局限,具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忠义、智勇等品质的不一般;而且指向以她为代表的女性,具有主体表达及参与意愿,同时开展主体行动能力的不一般;此外,电影《满江红》在资本与亚文化耦合中建构的女主人公形象,在性别主义、跨性别主义发展情境下的文化主题下同样表现得不一般。  相似文献   

18.
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差异和性别角色的冲突,深刻反映出人们头脑中不平等的性别意识。传统性别意识影响下形成的两性人格特征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改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念,是男女两性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性别社会差异表现形态的角度,对男女两性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不同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两性在社会角色、社会性别意识上的冲突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社会认同状况研究——以某高校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认同倾向量表对438名大学生的社会认同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认同倾向主要由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组成,其中社会认同除了其本身的内涵外还包括关系认同与集体认同;无论是个人认同还是社会认同,当代大学生认同中的积极成分要高于消极成分;影响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是政治身份、民族、性别、专业、生源、年级,但其各自的影响力度不大;政治身份、专业、生源、年级对社会认同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寡妇赞歌》是葆拉·马歇尔的第三部小说,也是她自传型小说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为加勒比裔移民后代的美国黑人妇女,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下面临着文化选择困境与身份认同危机.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女主人公艾维丢失文化身份的原因和寻找文化身份的过程,指出只有尊重过去,认可自己的民族文化及其传统仪式,才能成功建构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