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史料的钩沉与考究表明,先秦文献中多所隐蕴着有关羌族祖先与起源的神话,为羌族的研究,提供了历史典籍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中心与边缘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体现了一个社会存在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状态.本文以羌族旅游为研究个案,通过中心/现代性与边缘/传统性的语境分析,再现了在旅游过程中,羌族作为地方传统性的异族形象不断被来自中心的旅游者所强化和认同,另一方面羌族自身又在不断吸纳现代性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传统性的异族形象的复杂过程,从而揭示出中心与边缘在推进现代性与保持传统性的矛盾过程中对羌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所带来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盘古神话的演变看岭南民族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瓠是苗族、瑶族、畲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图腾 ,这些民族普遍流传着盘瓠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在传承中不断发生变异 ,有的融进其他民族的文化 ,有的与本民族文化结合产生新的神话和传说 ,汉族文人在记录神话、传说时往往融入汉民族的文化内容 ,再流传出去 ,这些神话便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从神话的演变轨迹可以看到岭南民族分化、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对水神话的研究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侧重点,就是对水的神话意象的研究,综观各位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学的研究,原型理论的研究,历史还原理论的研究及民俗文化层面的研究四个方面,在文化符号的层面上对神话中水的象征意象及文化内涵进行了角度各异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字不仅是书写系统和交流工具,而且具有文明象征意涵,带有神圣性色彩。德昂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面对这一社会事实,他们结合本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电视剧《西游记》的情节,生产出文字丢失神话。通过此种诗性叙事的方式,德昂族在民族国家框架下重构文化记忆,背后体现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民间文学是活态的文化资源,可以有效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创世神话是以描述宇宙万物的综合创造为主的神话。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保留传承着大量的创世神话。创世神话是形成民族共同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甚至支配了人们千百年来的精神生活。创世神话还具有民族认同符号的功能。创世神话在原始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原始文化又是各少数民族文化的母体及源头。创世神话包罗宗教、哲学、伦理、审美及科学于一身,作为观念形态的统一体而发挥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盘瓠神话流传于五溪地区的苗、瑶、畲各民族中,由于受楚文化影响,瓦乡人的盘瓠信仰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形态,它以神秘的巫风,独特的地名和服饰延续着这一古老传说,在族群边界中突出自己的文化特征,固守着族群的自我认同形式.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 ,东南亚民族保存了非常悠久、丰富的稻谷起源神话和稻作文化习俗。虽然东南亚的许多民族先后接受了印度教、佛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 ,但是由于他们一直生活在稻作农业的传统经济里 ,稻作文化仍然是他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从族谱编纂看满族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族谱是民间最常见的传世文献 ,具有追根寻祖、辨别亲疏、敬宗收族等作用。本文指出 ,族谱在民族识别和民族认同方面具有不容低估的现实意义。这里 ,重要的不仅在于甄别史实的真伪 ,而且还在于理解特定社会氛围中族人对于族谱的策略性利用。本文以满族族谱为主要对象 ,将实地调查与文本分析相结合 ,尝试对族谱在民族认同中的功能进行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羌族自古就有着通过"上山"而逃避国家控制的传统,然而时至今日,广大羌族民众已经开始主动选择"下山"融入到国家文明体系当中。针对这种现象,文章分析指出,"羌族下山"现象背后存在着深层的动力来源,即在特定身份认同模式支撑下所做出的某种生存策略选择;与此同时,"下山"之后的羌族社会文化正在新的生存状态中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自我再造"过程。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认同与公民、国家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民族、公民、国家认同的理论研究,民族、公民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民族认同对公民、国家认同的弱化,从二元认同到一元认同,国家的同质化,以及中国的民族政策实践等方面,探讨了国家认同统一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是多民族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并系统分析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失谐的原因,即二者的区别是导致失谐的根本原因,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治权力的分配不均、文化发展中产生的纠纷和“三股势力”的渗透和破坏也是重要因素,为此,应该从加强兴边富民力度、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政治诉求、繁荣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设、抑制“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等方面寻求探索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学者们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成就卓然。文章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指出通过引入身份认同理论,把群体或个体的意识和行为同文化和社会结构因素联系起来,从综合性、历时性的动态视角来研究民族问题,并由此总结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变迁的规律或机理,将会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受民族发展的影响。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意识整合应在民族发展中实现,通过民族发展促进积极民族意识的发展,进而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论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如何看待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逐渐成为族际政治研究中的一个焦点话题。文章从个体认同的多重性、民族认同问题产生的根源两个角度,论证了在冲突视角下,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视为矛盾和对立事物的理论观点的不科学性和误导性。科学地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一种和谐视角。这种视角认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存在价值共识和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关系,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和谐共存;二者统一的路径是构建能够有效整合民族异质性与国家统一性的公民身份,完善公民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从认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雪梅 《民族研究》2006,69(6):16-25
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学者论及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矛盾和张力。本文认为,矛盾冲突并非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关系的固有属性和全部内容。文章从辨析认同的基本特性入手,分别考察了个人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以及族群的自我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说明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长期共存的事实及其含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族群是偏重于文化特征的概念,民族是偏重于政治的概念。广西历史上就已经形成了12个各自具有共同历史来源、文化上各具特点并内部认同的族群,经过民族识别,这些族群被确定为民族,使他们从族群认同走向民族认同。但是,这种民族认同是建立在族群认同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8.
尽管"民族认同"已成为学术界不断泛化的话题,但是,关于何谓"民族认同"还存在诸多疑惑。无论是原生论(根基论)固守民族认同乃血缘认同,还是工具论(环境论)坚持民族认同是地域认同;无论是主张从内涵到边缘的研究理路,还是坚持从边缘到内涵的研究取向,客观民族主义与主观民族主义似乎并不完全对立。那么,如何对待民族认同问题?或许理想的途径是既要从民族认同的源来探求内涵,又要重视民族认同的流,去辨析含义。为此,考察"民族认同"的源与流及其认同变迁,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波 《民族学刊》2022,13(2):118-125, 145
立足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和民间传说,通过梳理社会发展史上相关人群的迁徙及九隆神话流传迁播的大致线索,可以看出九隆神话是次生神话;从象征隐喻的角度,梳理出九隆神话从感生神话到图腾神话再到王权神话的过程,认识神话的内涵及其补史作用,可以展现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由此,不仅可以看到面貌各异的九隆神话背后西南各少数民族的精神根谱,而且可以透视在“龙”叙事下的向心凝聚。  相似文献   

20.
杨丽萍 《民族学刊》2013,4(3):81-85,122-123
我国各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具有不同表征,大体上可以分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和谐共生型、国家认同强烈而民族认同薄弱型、民族认同强烈而国家认同薄弱型等若干类型。我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应根据类型差异,有针对性地设置侧重点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策略,构筑明晰而高效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体系,实现56个民族的族别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