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何春  姚力尧 《西藏研究》2023,(3):139-146+164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最高层次。“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建构,是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前提。青藏高原东部囊谦县和芒康县境内各盐场的群众在从事传统晒盐活动中,以“自然化实践”模式,通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预防人地冲突”和“食盐分级消费”三种策略,形成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为原则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成为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型案例,对保护三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萍 《民族论坛》2004,(6):56-57
庄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生命哲学是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种证据表明,庄子哲学与南方民族文化特别是楚地诸族文化有着渊源关系。庄子关于生命起源、生死观念、生命价值等观点,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南方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韩伟  庞泽华 《中国藏学》2008,1(2):121-126
沉潜在《格萨尔》史诗底层的生命美学思想,是其博大精深、意蕴宏富的不朽源流。史诗以生命美学的观点,艺术地再现了丰富的生活内容,为人们提供了一幅藏民族对人类生存热忱讴歌之图。人类生命的全部——肉体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构成了史诗三维强势的文化底蕴和美学基本思想。歌颂英雄,宣扬英雄主义,是史诗的美学基调和价值尺度。满足人的生命的自然创造的勾勒,构成了史诗对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美好实践。  相似文献   

4.
人与树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部分。维吾尔人怎样看待树—木文化,是其宇宙观、自然观与生态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树崇拜在维吾尔文化中的定位及维吾尔人爱树、护树民俗传统的历史演变,其主题是对绿色—生命意识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生命树     
2010年11月摄于新疆博物馆《人与生命》展厅古代西域曾盛行生命树崇拜这种文化现象,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人与自然,犹如孩子与母亲、民族与祖国,永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藏族民俗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或地域特色,它涉及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各种道德规范,表现出了富有理性和兼容并蓄的文化精神,对藏族社会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本文限于篇幅,只对藏族民俗中蕴涵的伦理和谐思想作一简略探讨,让更多的人从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认知藏族人如何通过传统文化来培养人格,体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从而促进现实生活中的传统道德建设,旨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种道德支撑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新型冠状病毒所造成的全球性公共危机中,生命伦理学界积极投身于抗疫工作并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基于当代伦理和伦理学被逐渐“淘汰”和边缘化的整体性境遇,生命伦理学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我们应当认识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运动的生命伦理学,并非仅仅在学术反思和规范制定上发挥作用,对其在此次公共危机中的表现和反思,可以使人们觉悟到通过积极的道德实践与广泛的社会参与,从而重建一种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新的伦理生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征程的历史凝结,补钙壮骨,通今溯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严密的耦合逻辑。在政治上,红色文化有利于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前提;在经济上,红色文化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族互惠指向,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在文化上,红色文化标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中国底色,聚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动力;在社会上,红色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认知;在生态上,红色文化有助于建立人与自然交响协奏的生命共同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生态底线。  相似文献   

9.
传统祭祀是社会道德生活的整合器,是赋予社会成员公共意识、公共理性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祭祀作为社会记忆贮存器,承载了许多原型要素、生命母题和价值隐喻,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宇宙观、文化心理和精神支撑,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机制,并成为卓有成效的文化认同实践形式。祭祀的整合功能是传统国家建构自身的需要,中国传统祭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整合形式,它通过剧场政治语境下公共仪式空间的建构和持续重建,规范社会行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探讨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文章认为,远古至漠北回鹘时期为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孕育时期。这一时期维吾尔先民已经开始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这一思考主要是以一种被动适应自然生态系统的经验形态呈现的。高昌回鹘汗国与喀喇罕王朝时期至近代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形成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维吾尔先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已经进入到了理性的哲学思考阶段,以从整体上把握生命共同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为特征。探讨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目的是为系统挖掘蕴含在维吾尔族自然观、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典籍、禁忌习俗以及乡规民约习惯法中的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智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同地域人与自然的意义符码与善的隐喻、转换展现出相应民族生态审美系统的象征空间,改变着人地相互适应模式,以克服狭隘的自我道德论证与自我需求的毁灭性趋向,克服文化部落主义、地域主义偏见,消除经济霸权、殖民文化、种族政治与对自然疯狂掠夺带来的文化冲突,在最佳对策机制中臻入依天乘时的中和玄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的边疆实践,是新时代以来党推动边疆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成功实践的系统论述和经验总结,具有共同性、开放性、可持续性等地域特征。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三个共同体”构成了边疆地区现代化实践的三重演进逻辑。研究表明,坚持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措施;坚持把统筹安全和发展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指导;坚持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新疆成功实践的主要表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边疆实践为世界各国解决边疆问题提供了一条可选择、可复制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了理性与非理性、自然生态与民族生境的意义与关系,对文化生态和本土生态知识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指出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在生态灾变救治的终极目标上仍然需要依靠特定生态背景下特定文化共同体的这本土性知识。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大陆幼儿生命教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在民族地区的发展仍比较缓慢。本文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初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民族地区实施幼儿生命教育课程的价值:保证民族地区幼儿生命生长,提高幼儿生命质量,促进民族地区幼师的专业发展,帮助民族地区家长树立科学幼儿教育观。并从民间传统文化风俗、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质量、幼儿生命教育的完整性三方面对民族地区实施幼儿生命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英雄史诗首先是关于“人”的文学作品,即使其中不乏神的故事,但“人”事已经成为主流,探讨英雄史诗的人本主义对于“人学”研究及东西方著名史诗的国际对话具有重要价值。《格萨尔》史诗产生并发展于丰厚的藏文化之中,藏文化既包含理性的宗教文化也包含追求“人性”的民间世俗文化,两者共同孕育了《格萨尔》史诗两种人本主义——理性的宗教人本主义与追求“人性”、张扬个性的世俗人本主义。和谐共存是史诗中人本主义二重奏的主要表征。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处理人与自然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与人关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在这种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下人类活动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广义的生态文化不仅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还必须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本文所探讨的苗族传统生态文化,即属于广义生态文化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处理人与自然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与人关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在这种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下人类活动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广义的生态文化不仅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还必须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本文所探讨的苗族传统生态文化,即属于广义生态文化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地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的持续发展。作为鄂伦春族文化载体的摩苏昆,构建了一个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因此,对于摩苏昆生态意识内涵的理解远不止对鄂伦春族生存的生态世界的线性叙事,其寓意更为深远。它是用说唱的方式探究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内部机理与外在关联。本文从生存方式的原生态保留、情感世界的原生态表达、萨满信仰的原生态存活、哲学审美观的原生态意蕴四个维度建构摩苏昆的生态意识,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鄂伦春族的民族生态文化,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的著书立说以“重情”的独特表达方式,共同铸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高度和情感智慧,源远流长滋润着世代中国人.儒家:“血浓于水”的亲情指向,强化以血缘关系为基点,形成“忧国忧民”的主流文化情怀;道家:自爱与恬淡的情感定位,提出甚爱必大费,以包容性的阴柔情怀面对社会环境;佛教:慈悲为怀,以波澜不惊的内在情愫超越自己.他们互补的精神文化情怀,面对生命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马颂华  马骥  韩韬 《回族研究》2015,(1):115-123
回医药学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中国回族中本土化的医药学科。回医药学通过参悟天地万物的造化,对生命渊源进行追溯性推理,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以气、火、水、土为"四元",以金、木、活类为"三子"的"七行"思维体系。表现在对人类生命的认知上,回医药学既关注人的"形而下"的器质性病变,又关注人的"形而上"的生命动态。回医药学的七行气化说和七行纲维说,引导回医通过"察有形"而"知无形","察大世界"而"知小世界",从而认知生命的奥秘,是医学上的一种宏观、动态型的理性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