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基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期权特性,本文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就汇率对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理论上证明人民币汇率水平、汇率预期和汇率波动对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的数据对模型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考虑到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对汇率水平及汇率预期有很大影响,本文将样本分为汇改前和汇改后两段.分段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2005年汇改前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一直是影响中国FDI的主要因素,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性对FDI的影响不显著;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汇率预期对FDI的影响变得更大,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FDI的影响变得显著,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性对中国FDI的影响仍不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曹广喜 《管理科学》2013,26(1):89-100
股市和汇市的动态关系研究对于宏观金融政策制定和微观投资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针对金融时间序列长记忆特征,改进Primiceri时变VAR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给出长记忆动态VAR模型.基于2005年8月1日至2011年10月20日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国上证综合指数和美国标普500指数的日价格数据,利用长记忆动态VAR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汇市与中美股市问的动态冲击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股价收益率序列具有长记忆特征,美国股价收益率具有反持续性特征;存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美股市波动的单向冲击影响关系,且汇市对股市的冲击持续期为7天左右,前3天的冲击影响具有一定的时变特征,但这种时变性具体表现为结构突变特征;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股市冲击影响的时变性在短期与汇率机制改革政策有关,在长期与金融环境剧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谭小芬  张辉  杨楠  金玥 《管理科学》2019,22(7):52-65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离岸与在岸市场汇率的联动机制与相互影响,对于探讨人民币定价权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VAR-GARCH(1,1)-BEKK模型,在控制美元汇率、全球投资者恐慌情绪、宏观经济走势等变量后,分析了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之间的冲击传导效应、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深入探讨了两个市场的联动性.结果表明:1)两个市场存在明显的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在岸市场对离岸市场的冲击更大,而离岸市场的远期汇率引导着在岸远期汇率的形成; 2)“8. 11汇改”后离岸市场对在岸市场的影响增强,两个市场的联动性更加明显; 3)美元走势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影响都非常显著,但即使控制美元走势后两个市场之间的汇率联动关系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改进传统回归均值系数分析的缺陷,引进汇率风险变量和适应性预期变量,通过构建行为均衡汇率(BEER)的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估计时变系数,同时估计了人民币汇率的ECM模型,研究2000年1月~2011年12月各因素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动态影响,并测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发现:政府支出、TOT、FDI对人民币的升值影响显著增强,其中贸易条件对人民币升值贡献最大;利率差R、汇率风险RIS和适应性预期变量,逐渐符合理论预测.人民币均衡汇率失衡均在6%以内,不存在较大偏差.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热钱流入,非经济基本因素的内在需求.解释变量对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影响符合理论预期,但短期内各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与长期影响有一定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国情国力的国际比较中,往往涉及人民币对外币(主要是美元)的折算问题。现在世界上比较通行的办法是“世界银行图表集”法。它将以各国本位币单位计量的一些综合价值指标(如 GNP、GDP、可支配收入等)按官方汇率换算为美元。按这种方法,目前1美元约折合成5.78元人民币(官方汇率),即1元人民币折合0.17美元。目前我国人均 GNP 约为350美元左右。这明显地低估了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和我国人均 GNP 的实际水平。实际上,国内外许多人士早已注意到人民币购买力低估问题。台湾《联合报)1991年12月19日载文认为,按官方汇率,当年大陆人均 GNP 约为340美元,与印度、海地、肯尼亚等国大致相同,但其生活水平大大高  相似文献   

6.
王伟  谭娜  陈平 《管理科学》2022,25(6):47-66
使用面板数据下的“反事实”分析方法,通过剔除国际金融市场变动等共同潜在因子的影响,量化评估“8·11汇改”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8·11汇改”确实大幅提升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率,这体现在“8·11汇改”之后真实波动率曲线始终高于反事实波动率曲线,处理效应均值为0.007 7且在1%水平下显著;其次,逆周期因子政策实施后,处理效应的下降趋势并不明显,这说明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并未改变“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提升的事实.上述结论在替换汇率波动率指标、安慰剂检验、增加控制组变量、改用BIC准则选择最优控制组、使用半参数估计等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中始终保持成立.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透明,央行对中间价的直接干预减弱,且2017年后央行通过外汇储备进行冲销干预的力度减弱是人民币汇率波动程度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研究各种汇率因素变动与中国进口贸易购汇成本变动、出口贸易结汇收入变动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进出口企业所做的真实的外汇保值交易,本文就汇率因素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实际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预测中国进出口贸易汇率风险的数学模型,据此预测了国际外汇市场汇率变动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对中国进口贸易购汇成本、出口贸易结汇收入的影响。本文结论是:从汇率角度来看,中国出口贸易的最大威胁不是人民币升值2.01%,而是未来国际外汇市场汇率变动引起的汇率风险。最后,本文提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不利影响的现实途径,并指出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三位一体”本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主席近日访美,对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贸易失衡等问题做出了适当的澄清。根据美国财政部国际事务次长布雷纳德的转述,中方确认了将提升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承诺,并放弃了汇率基本稳定在均衡汇率水平的措辞。这一表述受到了美国政府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社会核算矩阵技术,从一般均衡分析角度,以2005年中国社会核算矩阵为冲击对象,在以实际有效汇率为基础形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假设前提下,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进行了情景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是:第一,人民币升值并不会改变中国的贸易顺差状况,同时,可以改善自1999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状况恶化的现状;第二,FDI对人民币升值呈中性特征,但人民币升值对国际游资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第三,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结构升级;但是,人民币升值有可能会加大贫富差距,对当前的严峻就业形势无疑会“雪上加霜”;第四,人民币的升值对提高政府收入水平、增加中国的总体经济的存量水平是十分有利的;第五,人民币升值无论是对采用支出法还是采用收入法计算得到的GDP的影响都不大。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主席近日访美,对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贸易失衡等问题做出了适当的澄清.根据美国财政部国际事务次长布雷纳德的转述,中方确认了将提升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承诺,并放弃了汇率基本稳定在均衡汇率水平的措辞.这一表述受到了美国政府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不断深度融合。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汇率政策改革的渐有加快趋势,因此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越发重要。研究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差额变动会引起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但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却不会引起贸易差额的变化;尽管人民币汇率开始对对外贸易逆差主要项产生作用,对造成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主要项却始终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不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差额的主要原因。其次,本文介绍了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对对外贸易结构造成一些转型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开始实行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旧的以官方汇率为基础的双重汇率制度,转变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着新汇率制度的实行,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汇率制度实行两年多来,新的汇率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开始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及波动发挥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的目的是揭示新汇率制度的实质,剖析新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进而指出人民币汇率形成和调节机制的某些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的增长,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汇率已经成为经济学界研究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人民币汇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研究是中国经济研究的非常重要的方向之一。我国与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在日常贸易往来中积累了巨额贸易顺差,美、日、欧盟内部的政治集团与利益集团经常以人民币汇率为题,对中国发动贸易攻击,近些年来我国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其关键点便是发达国家认为人民币汇率定价过低。在缓解贸易摩擦问题上,人民币升值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提高出口产业水平是高质量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关键,汇率是重要的考量要素。本文从汇率波动与产业发展的理论关联切入,结合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汇率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进而构建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人民币汇率分别贬值1%~10%的情景,着重分析人民币汇率贬值5%时对中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对产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3%~5%的人民币汇率波动范围对中国出口产业发展而言最有利。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厘清人民币汇率波动如何影响中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基于中国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结果把握人民币汇率波动方向和幅度的合理范围,为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汇率机制及出口产业汇率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货币政策理论出发,构建以稳定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多目标”货币政策规则理论模型,并采用1998年1月至2019年11月的月度数据,建立开放经济下的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不同货币政策规则下货币供应冲击、利率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时变与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阶段,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存在较强的时变特征。(2)等间隔脉冲响应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短期影响效应要高于中长期,而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却存在一定滞后性和扩散性,且价格型规则更有利于熨平外部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3)时点脉冲响应表明,利率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弱于货币供应冲击,且利率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回到稳态均衡的速度更快。总体来看,在调节国际资本流动和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效果上,价格型规则优于数量型规则,我国央行货币政策选择应逐步从数量型规则向价格型规则转变。  相似文献   

16.
江珊  陈诗 《决策与信息》2011,(2):187-188
本文选取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差异、利率差异、外汇储备四个因素作为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通过构建VAR模型分析其他4个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通过实证得到:以上5个因素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通货膨胀率和利率对汇率的影响较大并且持续时间长;经济增长率对汇率存在两个方向相反的影响。国家外汇储备对汇率的影响非常有限,仅在短期内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上海黄金作为重要的避险资产,在一般市场条件尤其是在极端市场条件下能否有效地规避人民币的汇率风险。本文基于常量和时变Copula模型研究了“8.11”汇改以来上海黄金现货与7种主要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对冲和安全港效应。研究发现:(1)上海黄金现货能够稳定地对冲人民币兑欧元、澳元、新元和英镑等主要贸易货币及人民币有效汇率风险。此外,当这些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时,上海黄金能够稳定地发挥安全港作用。(2)针对人民币兑日元和美元的汇率风险,上海黄金的对冲和安全港功能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3)机制分析的实证结果显示,2019年4月之前,中美利差机制起主导作用,导致上海黄金无法对冲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风险;而在2019年4月之后,投资避险机制起主导作用,使得上海黄金能够有效地对冲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风险。本文为面临汇率风险的投资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并说明发展中国黄金市场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调2%和1.6%,导致人民币汇率跌至2011年来新低。对此中国央行发言人表示,中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波动是正常的,对此应客观看待。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维护汇率的正常浮动,保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并强调"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的股价和汇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协整检定、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VEC格兰杰因果检定,使用2005年7月22日~2007年4月27日的日交易数据,实证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我国国内股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上证综合指数间存在协整关系,达到了长期均衡;股票价格和汇率间存在着由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到上证综合指数单向的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不存在由上证综合指数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长期的或者短期的因果关系,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上证综合指数变化长期的和短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缺乏美元当日汇率对其他汇率市场隔夜风险影响的研究,本文在CAViaR模型中的AS模型和SAV模型基础上提出隔夜-AS模型和隔夜-SAV模型来测量汇率隔夜风险,并对日元汇率,人民币汇率和港币汇率2009年到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隔夜-AS模型和隔夜-SAV模型均优于AS模型和SAV模型,且隔夜-AS模型又优于隔夜-SAV模型。这三个汇率的隔夜风险均受到滞后风险的影响,且人民币汇率所受滞后风险最大,美元指数的波动都将加大这三个汇率市场的隔夜风险,美元对日元和港币汇率的冲击大于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美元走弱对这三个市场隔夜风险影响大于美元走强所带来的影响,这些都为我国汇率隔夜风险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