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料理以其食材新鲜、菜品精致而著称.日本料理在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五官带给人们冲击、震撼与感动的同时,食材的选用与烹调、食物的色香味形也令人置身于“和”文化之中.“和”文化的融合性贯穿表现在日本饮食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日本人的饮食起居中,在日本民族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日本人的日常饮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日本自古以来就善于根据国情选择性吸收、利用外来文化,实现其社会和文化的跨越式发展,该发展模式经过了和魂汉才与和魂洋才的阶段。以日本儒学的发展演变为切入点,分析其儒学中所体现的和魂汉才精神以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可知和魂汉才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华“和文化”若要实现跨文化传播,应厘清如下议题:1.中华文化缺乏跨文化能力的原因;2.到底什么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华文化要传播什么;3.“一多不分”是“和文化”的特征:君子有“和”文化,小人有“同”文化;4.“一多二元”不是“和”文化;5.“和文化”是具有穿透力的文化;6.学习比较中西文化精神的阐释话语,是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根本能力。  相似文献   

4.
日本文化一向注重向外来文化学习。日本文化在其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外来文化的发现、接蚋、融合的演变机制,日本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为这种机制的形成提供了外部条件。同时,“和”精神始终是日本文化演变过程中的内核。学习型文化特征对日本的文化发展既有正面意义,也有负面意义。  相似文献   

5.
敏言 《社区》2014,(21):59-59
老年人退休以后,各有各的玩法。相比起来,日本老人玩的更多的是“文化”,不仅手抄名著成风,而且诗歌朗诵流行。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的潮流下,一些西方大国借全球化这一机会,凭借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推行文化殖民主义,用来达到使其他国家"西方化"的目的.文化殖民主义在其本质上有着消极和积极的双重性.面对全球化形式下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文化殖民主义,要借鉴马克思殖民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文化殖民主义的本质,进行文化平等交流,追求文化模式及价值的多元化,实现文化发展的自由化与非政治化,坚决抵制文化殖民主义,时刻警惕文化殖民主义的侵蚀.  相似文献   

7.
日本经济泡沫崩溃后,逐渐迷失自我的日本人希望通过平稳、安定的方式治愈心灵,逐渐产生了治愈文化。近年来,该文化形成了文学、影视、动漫等全方位的产业体系——治愈系。动漫作为该文化的载体更是首当其冲。《千与千寻》作为治愈系动漫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治愈系产业温暖人心、净化心灵的特点,也体现了日本文化中自然崇拜、言灵信仰、无常观和集团主义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报纸、网络甚至生活中都出现了不少数量的"门"族词,这里的"门"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门"是不同的。作为"连续体"中的新兴类词缀,我们认为这个"门"既包括意义偏虚的类词缀,也包括意义偏实的类词缀,也就是说在"xx门"中的"门"是靠近词根方向的类词缀,而"‘xx门’事件/丑闻/风波"中的"门"是靠近词缀方向的类词缀。  相似文献   

9.
过劳死是当今日本社会的一大顽疾。过劳死现象不断引起日本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造成过劳死的原因并非很简单。一般认为它是由于劳动时间长和劳动压力大引起的。但日本人的劳动价值观和长期受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武士精神文化和集团意识的影响却是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本文论述了日本社会的过劳死现象与日本人长期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有关联的事实。除了身体上的过劳死外,精神过劳死无疑与日本传统文化意识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分析了日本人的高强度工作和奉献精神,正是与他们接受的传统文化中的效忠伦理和集团意识的影响有关。从而明确了日本人的劳动价值观和长期受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武士精神文化和集团意识的影响是过劳死产生的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上古传说、寿文化、宗教传承、民族团结、山水人文的视角探讨了南岳“和”文化的传承与演绎,阐释了“和”在南岳文化中的底蕴。“和”是南岳文化传承的中轴线,南岳文化以其内秀于文,外秀于林而独著特色,和谐思想深蕴于南岳文化长期的积淀和发展中。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举措,是国家发展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和道德危机的需要。在实践"文化强国"战略中,当务之急是要提出一项适合全球化时代需要的文化发展战略,切实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这个新文化战略的根本点,就在于坚持"一元主导,多元和谐;会通古今,兼融中西"的多元和谐文化观。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根本点在于重塑以"仁"为道、以"义礼智信忠廉和敬"为常德的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的"生活之艺术"思想中内存着对日本文化的长期体验和深刻认识。日本的"生活之艺术",构成了这一思想形成的感性土壤和现实印证,成为他反观中国文化,思考中国文化和改造人的精神的参照和借镜,为他倡导"生活之艺术"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3.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是儒、释、道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和理念,不但代表天人合一的本体世界,代表人文环境的整体和谐,而且代表人性之美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氛围,是一种高尚的格调。而充分体现"和"的这些文化内涵的莫过于中国茶道,中国茶道的核心就是"和","和"文化在中国茶道中得到了完全体现。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将日本文化与西方的"罪"文化相对应概括为"耻"文化,虽然此观点在二战期间被提出,但其影响依旧深远。本文试从"耻"文化的概念、产生、利弊及现状等多个角度,全面剖析"耻"文化。通过对"耻"文化的剖析,进一步了解日本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和"文化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语言学、外语教学法等相关理论,概括总结了"和"的来源与定义,阐述了"和"文化在语言层面上的表现,指出文化与语言在二外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河伯"和日本的"河童"是两个相似但又绝不等同的文学形象,他们分别产生于两国对大江、大河的崇拜,是各自水崇拜文化的一部分。用比较的方法对这两个形象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日人民精神与文化的了解,更可以结合两国的材料一窥文化的发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影响国家外交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文化角度理解一国对外关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中国有着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是其深刻内涵的三个重要层面。和作为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及价值理想,对当代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发展道路和战略目标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以高超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一个传统的爱情故事主题。小说呈现的多方面的双重性。包括时代背景、叙述视角、主题、人物等方面呈现的双重性,深刻体现了主人公们“美国梦”寻的幻灭。  相似文献   

19.
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极具影响,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相继被介绍到30多个国家。作为传播到日本的第一部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在日本影响颇大,不仅有诗歌、童谣、散文等4个译本,还有广播剧、舞台剧等活态表演。在文化要走出去的今天对《阿诗玛》在日本的传播研究可以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现实的底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从中国传统“和”文化中挖掘思想资源、汲取精神营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基于此,研究探析中国传统“和”文化所蕴含的“崇德向善”、“仁者爱人’、“家国天下”、“协和万邦”的精神特质,期望能从立德树人、执政为民、民族复兴、世界历史的层面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