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耀  李娟 《学术探索》2007,(2):100-107
西南边境跨国婚姻子女的母亲是外国人,父亲是中国人,由于地处偏远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政治认同方面似乎比一般小孩更加冷漠;在国家认同方面也为自己的母亲难以成为中国人而遗憾;在法律规范认同方面,由于他们处于走私、贩毒、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现象比较普遍的边境,在族群文化和国家主体文化及法律存在冲突的情况下,他们也面临一些迷茫。边境跨国婚姻的小孩也是祖国的花朵,尤其需要呵护。在家庭方面,需要正视他们家庭不完整、家庭功能难以正常发挥的问题,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的特殊困难。在社会方面,需要通过依法加强民主政治实践来强化他们对国家政治的认可。在学校教育方面,需要加强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2.
让父爱流淌     
再过几天就是父亲节了,但是中国人好像不习惯父亲节。我们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舶来的母亲节,却对同样是舶来的父亲节久久不能敞开怀抱。在父与子的情感表达上,我们有着无法言述的盲区。 在父母与子女的对话中,父亲往往是缺席的。教育学家认为,这是父亲和母亲性格构成不同造成的。母亲一般情感丰富,在与儿女沟通方面有优势,而父亲一般比较理性,显得缺乏温情。久而久之,孩子见到父亲就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的代际职业流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玲 《兰州学刊》2009,(3):107-110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蔡寨村改革开放以来就业的240位村民的调查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本村居民的代际职业流动总体水平比较高。个人文化程度、个人初次就业时的年龄和父亲的职业、母亲的干部身份对代际职业流动(与父亲相比)存在着影响,个人的文化程度和父、母亲的职业和家庭的经济水平对代际职业流动(与母亲相比)存在着影响。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个人文化程度在较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个人的代际职业流动水平,而父亲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水平和母亲的职业则通过子女受教育程度来间接影响个人的代际职业流动。总的来看,农村居民要想获得农民以外的职业,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发展青海回族、撒拉族女童教育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青海回族、撒拉族女童教育现状阿尔及利亚改革家巴迪斯曾断言:“培养一个男孩,只是培养了一个人,而培养一个女孩,则关系到一个民族。”此言有理。女孩长大将成母亲,一批受过较高文化教育、有着良好素养的母亲可以培养出一代高素质的人材队伍,大批优秀人材投身建设事业,则国家、民族的强盛指日可待。然而,长期以来,我省回族、撒拉族整体发展水平均极为缓慢,问题的症结之一便在于女童教育发展的迟缓上。全省女童入学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却呈下降趋势:1986年两县女童入学率分别为55%…  相似文献   

5.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与养老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亲子关系是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因血缘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它与婚姻关系是形成家庭的两种基本动力。美国社会学家W·古德曾指出 :如果说“家庭是由父亲、母亲和孩子组成的一个社会单位 ,那么成年人与其子女间有着亲子关系是形成家庭的一个条件。”① 亲子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纽带 ,对养老方式的选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西方 ,196 3年 ,社会学家威廉·J·Good就指出现代化的大背景下 ,家庭的核心关系是夫妻关系 ,亲子关系存在相对弱化的趋势。与此相适应 ,因为技术改革和人口方面的变革使家庭规模越来越小 ,还由于出生率的下降 ,老年…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年的数据,分析了老年父母的居住模式,他们在物质、日常照料和心理等方面获得儿女支持赡养的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虽然空巢家庭(一人户或者夫妻二人户)已逐渐成为老人家庭结构的主流,但绝大多数老人居住在距子女较近的地方,并与子女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除了家务照料外,子女居住距离与对父母的支持频次之间没有很显著的关系;父母的居住模式和对父母的支持频次间也不存在很明显的关联关系,即对于不和父母同住的儿女来说,他们对父母的支持频次并不会因为父母和其他儿女共住而减少,也不会因为父亲或者母亲独住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模式 当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以下5种. 一是单亲模式,指父母中的一方外出工作,另一方在农村照顾老人和孩子.单亲模式中母亲待在家里照顾孩子,父亲外出务工很常见.留在农村家里的人还有很多家务活和其他工作,鲜少有时间教育孩子,缺乏精力.少数家庭是母亲外出工作、父亲在家,这种现象更有可能导致家庭...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国、罗马家族制度及西方理解东方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人对中国家族制度的认识,建立在对罗马家族制度研究的基础上。但是,罗马的家庭其实质是父亲压迫家庭成员的奴隶制;而古代中国的家族与家庭第一位的是伦理关系的维持,父亲往往把子女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二者实有本质的区别。然而,西方学者往往不自觉地从罗马家族制度来理解东方的家庭与父子关系,这使他们对东方社会的解剖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一个错误的起点上。例如,他们将中国政治制度看作是以父权制为基础的专制主义,其实,专制主义仅仅盛行于受古罗马文化影响的中近东国家,古代中国的君主制度更多地体现中庸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郭琳  车士义 《兰州学刊》2011,(3):107-114
文章把父母的工作状态分为在家务农、在外打工和本地非农就业三种,考察三者及其他家庭变量对子女教育获得(经济支持、家庭辅导和对子女的教育期望)的影响。结论认为:一方面虽然不同职业状态的父母其子女的教育获得有很大差异,但和务农相比,外出打工和非农就业都会通过提高家庭收入增加对子女的经济支持,从而更有利于子女获得高中和大学的教育机会。另一方面,子女的教育获得极大地受到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母亲拥有较高学历和非农工作的农村家庭,其子女会受到更高的期望和更多的家庭辅导。因此在引导农民向城镇有序流动的同时,政府应该公平分配教育资源,并加快农村地区发展、鼓励农民本地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10.
透视中国单亲家庭──一个跨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单亲家庭——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事实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作为家庭小型化趋势所代表的核心家庭就开始了新的裂变,单亲家庭的出现就是这一裂变的直接产物。单亲家庭是指至少有一个孩子与单身家长居住在一起的家庭。还有一种从家庭经济评价角度的定义为:“一个收入单位,其中只有生亲或养亲,带着需要抚养的在学或学龄前子女。”一大批只有母亲或者只有父亲,并由她或他携带未成年子女生活的单亲家庭,作为一种新的家庭形式加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并逐步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来自国际资料的统计表明,单亲家庭在美国、英国、法国、…  相似文献   

11.
通过拟合模型发现,不论是独生子女家庭类型,还是非独生子女家庭类型中,与母亲共同生活的子女学业能力都比那些缺失母亲的子女要更好.但与此同时,母亲对青少年学业能力的影响还受到兄弟姐妹家庭成员的约束,即使在没有母亲陪伴生活的条件下,独生子女青少年的学业能力表现为优秀和良好的概率仍高于那些来自有母亲的非独生子女家庭的青少年.虽然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诸多的社会弊端,但是单从青少年学业能力表现而言,独生子女家庭的青少年享受了较为集中的家庭资源,从而使其学业能力的表现要比那些非独生子女家庭更好.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教育的成败关系民族的兴衰。而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有着潜在恶化的趋向,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刻不容缓。一、对家庭的建议家庭是未成年人生活和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一个人的社会化进程始于家庭,基本技能的掌握、社会规范的接收、生活目标的确定、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及社会角色的培养,最初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大多事实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会给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成长的条件;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导致子女的人格发育不健全,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腐朽的客观因素。因此,作为家…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都知道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个"不可替代"具体特殊在哪儿,也许很多人说不出理由。下面我们来谈谈父亲的"作用",希望能引起更多爸爸对教育子女的重视。现在,很多年轻夫妇的家庭分工基本都是这种模式:丈夫在外忙事业,挣钱养家;教育子女的任务由妻子承担,丈夫很少介入,甚至有  相似文献   

14.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家庭文化建设上城镇许多家庭纷纷购图书,买电脑,置琴房,请“家教”,在硬件建设方面不遗余力,为子女创设着种种优裕的物质文化环境。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家庭文化的软件建设,尤其是对影响子女成长的家庭心理环境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探究,企盼能为革新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教质量和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一、优化家庭心理环境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首届群体,是影响与教育青少年的重要环境之一,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心情舒畅时,能换发学习热情,激发思维…  相似文献   

15.
一进入腊月,刚刚嗅到年的气息,母亲就有点儿坐卧不安了,常常翻看桌上的台历,然后便静静地守候在电话机旁。我知道,母亲在盼望着快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远在省城的弟弟才能回家团聚。尤其是父亲去世以后,母亲的这种愿望,一年比一年强烈。  相似文献   

16.
只需稍稍留意,我们便会在近期小说中发现这样一种残缺、破损的人生图景:家庭生活不再温馨甜蜜,家庭的平衡结构因“父亲”的失去而过早解体,母亲在孤独寂寞的生活中,耗尽青春年华,度过风烛残年……曾经被面纱遮掩住的母亲狰狞的面目正日益遭到肆无忌惮的暴露,善良、慈祥不再与母亲有缘,变态、畸形、丑陋成了这一时期母亲的共同特征……这也许是近期作家盟订的一种心照不宜的契约。他们从80年代中后期直至90年代初期,对母亲形象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热心与关注,并在新时期小说史上占举足轻重地位的中长篇小说中为我们刻画了一系列母亲…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个人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家庭在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庭的氛围、成员相处模式、交流方式等都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如影随形地伴随其一生.本文通过《摩天大楼》的人物形象,结合实际分析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希望唤起人们重视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原生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8.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陶染子孙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尚和作风,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良好的家风所营造的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道德氛围,对子女德操的培养和才智的开发,具有无形的推进力量,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都是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江泽民同志在与中国妇女八大代表座谈时提出,在当前,要努力树立和保持良好的家风。他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进步的影响是终身难忘的,而母亲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大,往往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又说,家家家风好,就一定会促进社会气的好转…  相似文献   

19.
1.伪生活与写作伪生活是一副虚拟的精神麻醉剂。在它的作用下,人们可以一本正经地说胡话,甚至心潮澎湃、激情四溢。伪生活已经成为许多人创作的源泉。有一年高考作文就有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写父亲早逝、母亲有病,自己如何挑起家庭的重担顽强地生活。其实真正丧父的学生没有几个,他们过早地学会了伪造生活的本领。当然,这也不能完全归罪于中学语文教育,因为伪造生活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精神习惯。伪生活是泡沫文化的产物,它不是建立在合理想象、切身体验、洞察深思的基础上的,依赖于复制、模仿与空洞的叙述加上矫情和媚俗,人们制造出…  相似文献   

20.
家庭伦理角色是母亲社会角色的一种。家庭伦理角色不仅决定母亲自身的幸福感和价值感,还直接影响着子女的成人成才。现代社会转型中的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观念冲突,造成了母亲家庭伦理角色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人们对角色期待的理想化和角色实践动力不足。解决现代母亲家庭伦理角色的困境,可以借鉴传统母训文化中具有现代意义的家庭伦理角色的规范内容与建构方法,从家庭伦理角色意识、家庭伦理角色规范体系与家庭伦理角色制约机制三个方面建设母亲家庭伦理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