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学政策是指统治阶级对历史研究的总策略、总目的和总要求,是统治阶级思想意志在史学方面的具体体现。隋唐禁止私修国史政策的确立,从法律上划定了史学活动的禁区。宋代则在继承隋唐史学政策的同时,从根本上规定了史学活动必须坚持以儒家伦理道德来评价历史,必须服务于现实政治的史学方向,突出地表现出政策制度的专制垄断化和明显的政治功利主义色彩。其实质上就是把史书的著述和史学的研究纳入到封建专制统治的轨道,使史学成为维护政权和巩固统治的工具。因而,它虽然促进了史学的一时“繁荣”,但却严重影响了史学文化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宋代史学是我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的高峰。无论是史家和史著的增多,还是史书体裁的革新与创造等方面,宋代都大大超越了前代。不过,宋代史学还有一个未引起人们充分重视的重要特点,这就是发源于十世纪下半叶,奔涌于两宋三百余年之久的史学知识普及的潮流。宋代史学在继续向纵深延伸的同时,在广度上有空前的扩展。如果说中国史学在先秦时期还只是寥若晨星的孤立的“点”,两汉形成  相似文献   

3.
宋代春秋学仰承中晚唐以来的新学风,舍传求经,引领宋学兴起。首先,史家的史著中大量注入尊王为核心的《春秋》精神,经、史趋于合流。其次,史家以表彰《春秋》尊王之旨为职志,赋予史学以强烈的政治功利主义色彩。第三,史家以《春秋》大义绳历代群史,司马迁改编年为纪传,刘知V作《史通》疑古惑经,皆受到激烈抨击。第四,《春秋》义例被奉为史家极则。史家发挥所谓春王正月之义,厘定年序,为宋廷争正统;效《春秋》书法,严格义例,彰显尊王之旨,严责臣节以重教化。第五,宋代春秋学家突出强调《春秋》的尊王理念而少讲攘夷,高唱尊王,鞭挞一切僭上乱名之举,造成舆论压力。史家皈依天理,共同推动史学走向理学化。  相似文献   

4.
史学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与政治勺公史学与政治的关系,一直是学界纠缠不清的问题。直到近期,还有人在批判史学应当为政治服务的观点。其实,正确的见解应当是,史学理应为政治服务,但为政治服务不是史学的唯一功能,史学还有为人生观教育、为爱国主义教育、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服务的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王霸义利之辩的核心内容,是关于政治准则以及品分政治的标准的讨论。传统儒家关于义利关系的认识是由以辩析王霸的内在价值尺度,用“道义”的观点体认政治是古代思想家基本的思维定式。宋代程朱学派与功利主义思想家关于王霸义利的论争各有千秋,而程朱学派“在心不在迹”的观点代表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富于积极意义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古代功利主义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具体分析了儒家、法家和墨家等学派的功利主义思想,概括出了功利主义理论内涵和特征,并且从政治学的角度阐释了功利主义的社会价值和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7.
个人喜好以及经筵经史讲读制度的推行,使得宋代帝王对史学的认识水平及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他们甚至能秉持以史为鉴与以史资治的思想观念,并不时将其用于施政实践。同时,宋代帝王往往通过体现帝王意志的相关制度与特殊举措来掌控官、私史学,强化史学的现实功用。他们在推动了宋代史学发展繁荣的同时,也使得官修本朝史时而体现着他们的某些旨意。总之,以上均是宋代帝王历史意识提高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贺更粹 《理论界》2009,(4):162-163
墨子从功利主义的立场出发来“非乐”,其关注的不是乐本身,而是乐的实际社会功效。墨子之“非乐”,主要否定的是不合其政治目的、经济功利和道德追求的礼乐,是完全从政治、经济功利主义的角度对“乐”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作用和价值的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9.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义理史学的开创者。他将理学的核心观念融入史学中,不仅丰富了传统史学的内容,也深刻影响到中国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略论西方史学中的文化史传统郭长刚张有智文化史是相对于政治军事史而言的,它们不仅在内容上相差悬殊,而且在治史目的上也大相径庭,政治军事史强调史学要为现实政治服务,被称为“鉴戒史学”①;文化史则注重历史的认识、审美功能,故可称为是“审美史学”。在古代希腊...  相似文献   

11.
宋代理学家基于“体用一源”“理事体用”的理学观念,创成了义理史学,明确了“经经史纬,故分体用;经史不离,是为一源”的经史关系,彰显出“由体贯用,以理统事,义理为先,不废史传”的内在精神。按照理学“即天视人”和“即人视天”两种理论模式,义理史学形成了两种著作类型。一种是以胡宏《皇王大纪》为代表的叙述型史学,运用理学中的宇宙发生论和天道运行论,采取“化经为史”的方式,建构出整体性的上古三代史。另一种是以胡寅《读史管见》为代表的评骘型史学,依据理学中的心性工夫论和政治社会论,采取“以经断史”的方式,对战国以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合理性作出评价。湖湘学派的主要学术贡献之一,就是推动宋代义理史学真正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12.
福建文化最为灿烂的时期应属宋代。而福建宋代文化最为辉煌的地区首推闽北。闽北在宋代由于一系列特型文化的出现而光耀夺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文化?为什么这些文化一经产生便有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文化生态、政治背景及文化传统三方面,对宋代闽北文化全盛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宋代是闽北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闽北文化除了朱子学和法医学属于世界文化之林而具有开创性的里程碑之外,还出现了茶叶文化、制陶艺术、史学、文学等影响和丰富中国文化的特型文化。  相似文献   

13.
胡宏是宋代湖湘学派的创始人,其所著《皇王大纪》和《知言》中不仅包含着完备的理学思想,也蕴含有丰富的史学思想。通过对其史学思想的探讨可以揭示南宋义理史学学派特点,也可认识到他对南宋义理史学的开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经世致用与史学研究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经世致用与史学研究的误区武吉庆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而中国史学和社会现实──尤其是现实政治之间的那种如胶似漆、难解难分的关系,是史学经世传统的重要表征。在这种传统的浸染下,“以史为鉴”成了圣君贤相们自我做戒的规条,“史学所以经世”则被有为...  相似文献   

15.
杰里米·边沁的功利主义政治哲学是建立在对传统契约论思想批判的基础之上的。他在吸收爱尔维修等人的早期功利思想的同时,系统地阐述了功利主义原理。与他们不同的是,边沁应用功利主义原理成功地改造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自边沁以后,自由主义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功利主义原则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姚思陟 《船山学刊》2007,(4):101-103
宋代市民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历来被史学研究者特别是宋史研究者所忽视的"话语共同体",是宋代市民文化形成的知识资源与人力资源的重要支撑.此对于了解宋代市民文化的形成及揭开宋代的社会生活画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代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处于一个划时代的坐标点。两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是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的一座顶峰,即使在世界古代史上,它也居于领先地位。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金明馆丛稿)二编245页)璀璨的宋代文化乃是我中古文化的黄金时代,无论在经济、生产、衣食住行、风俗、民情方面,还是政治。道德、学术、文艺、科技、典籍、宗教方面,各个不同的领域内,都有其独到之处,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如果说,唐朝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  相似文献   

18.
韩毅 《河北学刊》2003,23(5):167-171
宋代是中国佛教史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各类僧史著作的编写相当引人注目 ,其中尤以南宋僧人志磐的《佛祖统纪》最为著名。从《佛祖统纪》可以看出 ,宋代僧人的史学思想 ,不仅丰富了佛教史自身 ,扩大了它的社会影响 ,而且也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成分 ,它的出现有着历史与宗教的双重意义 ,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史学发展到了宋代,达到鼎盛。继宋而起的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统治全国的朝代。对于比自己先进发达得多的汉族文化,元朝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一些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统治政策,“以国朝之成法,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附会汉法。”元代的史学亦既是宋代史学的继承和延续,同时又保持了本身的一些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在史学领域内掀起了二股思潮,一股是重视史学鉴戒教育作用的鉴戒史学思潮,另一股是围绕辽、金、宋三史编修义例而展开的关于史学正统观念的大辩论思潮。这二股思潮的出现,对整个元代史学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元代屡设史馆诏修辽、金、宋三史,修订累朝实录,汇编《元典章》、《经世大典》等都与史学内部、特别是包括最高统治者在内  相似文献   

20.
功利主义在中国伦理学史上,依次经历了先秦功利主义,德性功利主义和近代功利主义。德性功利主义近代转型的显著特征是构建新道德体系的尝试。然而,功利主义并未由此成为可普遍化的伦理原则。因此,德性功利主义的转型或功利主义学说的构建仍是我们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