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邹阳传》记载,邹阳被羊胜等人谗毁,梁孝王要杀他,他从狱中上书,提到:“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这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从此“白  相似文献   

2.
荆轲是众说纷坛的历史人物.现就荆轲是否 “壮士”略抒管见,以就正于方家.荆轲刺秦王史实主要见于《燕丹子》、《战国策·燕策》和《史记·刺客列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燕太子》)实割裂诸书燕丹、荆轲事杂缀而成.其可信者已见《史记》,其他多鄙诞不可信,殊无足采.”《战国策·燕策》和《史记·刺客列传》有关记载几乎雷同.据清人方苞考证:“《国策》本无是文,或以《史记》之文入焉.”(《方望溪先生全集·书刺客传后》)司马迁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与侠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侠”生长于春秋战国之际,途经秦时明月汉时风,蔚为壮观地形成、积淀为民族的精神结构和文化心态。行侠仗义、劫富济贫、尚力崇勇等侠性精神铸就了多少英雄人格。文人墨客的抒怀写景也呈现出对豪侠勇性的真切而炽烈的倾慕,郭沫若亦是如此。他赞颂历史上的侠性英雄,如荆轲、高渐离、夏完淳、秋瑾等,自觉地与英雄们发生精神联系从而形成自己复杂而鲜明的侠文化观,并以审美形式塑造、建构起他丰富复杂的精神人格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诗歌的体式及其特殊的隐士风度与心态胡大雷一、引言:陶诗风格二要素朱熹论陶渊明诗歌的风格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木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这实际...  相似文献   

5.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不仅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出众的音乐大师。他一生酷爱弹琴唱歌,还创作了不少歌乐曲。相传古琴曲《龟山操操》、《将军操》等均为孔子所作。 师旷:春秋后期晋国的宫廷乐师,是位盲人音乐家。相传《阳春》、《白雪》等琴曲均为师旷所作。他曾为晋公御前演奏,被誉为高雅之乐曲。 高渐离:战国末年燕国人,善击筑(筑:相传为一种陶质乐器)。高渐离送别荆轲去行刺秦王,在易水河边惜别时,曾击筑而歌以祝成功。被秦王得知后,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一个人只要诚心爱某国、忠心保某国、舍身殉某国,就是值得歌颂的爱国主义者.譬如:周朝巴国的将军巴蔓子,借楚军平定了巴国内乱,后来又为了巴国的三座城池不割让给楚国,自杀殉巴…….这个政治上不明不白的人物(因为他很可能是镇压奴隶起义的刽子手),即被赞颂为"具有伟大的爱国精神".荆轲、高渐离不惜杀身而保燕抗秦;诸葛瞻、刘谌不惜杀身卫蜀反魏……也被推崇为杰出的爱国英雄.曹  相似文献   

7.
侠的悲哀     
一提起“侠”,我们就会想起黑夜里独行的黑衣人,身怀绝技、飞檐走壁,舍生忘死、扶危济困,救社稷于倒悬之际,助君王于急难之时。在某些戏说瞎说的电视剧中,皇帝本人的武功常常也十分了得,索性自个儿做了大侠。古时候的侠,不一定会武功,像刺秦王的荆轲、刺韩相的聂政,他们的武艺不见得有多么高强,难得的是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而击筑的  相似文献   

8.
蒋波 《河北学刊》2013,33(4):55-59
王子今认为,秦文化是体现法家思想深刻影响的一种政治文化形态,也可以理解为秦王朝统治时期的主体文化和主导文化,并可作为一种积极奋进的、迅速崛起的、节奏急烈的文化风格的象征符号。其突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主要表现为创新理念和进取精神、开放胸怀和包容意识、实用倾向与技术追求等几个方面。简言之,或可以"英雄主义"和"科学精神"来概括。孙家洲认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前后所遭遇的三次刺杀事件,即荆轲"图穷匕见"的秦宫搏杀、高渐离筑击、张良主导的博浪沙椎击,都曾对秦始皇的生命形成直接威胁,从而影响到他对"关东人"的基本判断,并对其制定关东地域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蒋波认为,部分士人隐居不出在秦朝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尤以黄老型隐士最为多见。对于各类隐士,秦朝采取了征召措施,并非视而不见。当然,由于各种原因,秦朝征召隐士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故亦不宜将之视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9.
孙家洲 《河北学刊》2013,33(4):51-55,59
王子今认为,秦文化是体现法家思想深刻影响的一种政治文化形态,也可以理解为秦王朝统治时期的主体文化和主导文化,并可作为一种积极奋进的、迅速崛起的、节奏急烈的文化风格的象征符号。其突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主要表现为创新理念和进取精神、开放胸怀和包容意识、实用倾向与技术追求等几个方面。简言之,或可以"英雄主义"和"科学精神"来概括。孙家洲认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前后所遭遇的三次刺杀事件,即荆轲"图穷匕见"的秦宫搏杀、高渐离筑击、张良主导的博浪沙椎击,都曾对秦始皇的生命形成直接威胁,从而影响到他对"关东人"的基本判断,并对其制定关东地域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蒋波认为,部分士人隐居不出在秦朝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尤以黄老型隐士最为多见。对于各类隐士,秦朝采取了征召措施,并非视而不见。当然,由于各种原因,秦朝征召隐士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故亦不宜将之视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0.
王子今认为,秦文化是体现法家思想深刻影响的一种政治文化形态,也可以理解为秦王朝统治时期的主体文化和主导文化,并可作为一种积极奋进的、迅速崛起的、节奏急烈的文化风格的象征符号.其突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主要表现为创新理念和进取精神、开放胸怀和包容意识、实用倾向与技术追求等几个方面.简言之,或可以“英雄主义”和“科学精神”来概括.孙家洲认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前后所遭遇的三次刺杀事件,即荆轲“图穷匕见”的秦宫搏杀、高渐离筑击、张良主导的博浪沙椎击,都曾对秦始皇的生命形成直接威胁,从而影响到他对“关东人”的基本判断,并对其制定关东地域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蒋波认为,部分士人隐居不出在秦朝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尤以黄老型隐士最为多见.对于各类隐士,秦朝采取了征召措施,并非视而不见.当然,由于各种原因,秦朝征召隐士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故亦不宜将之视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七言诗形成于何时?在现存诗篇中,哪一首才是最完整而又最早的七言诗?历来的文学史家对此都有极其浓厚的研究兴趣。清人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六《七言在五言之前》一文中说,“《荀子·成相》,荆轲送别,其七言之始乎?至汉而《大风》、《瓠子》见于帝制,柏梁联韵,一时称盛,而五言靡闻。”闻人达亦主此说,认为“至武帝《秋风》、《柏梁》,其体大备”(《古诗笺·凡例》)。既然武帝时已是七言诗“称盛”和“大备”的时期,毋庸置论,七言诗在这时是应该早已形成了。  相似文献   

12.
在《史记》与《燕丹子》成书之前,荆河的故事已在民间广泛流传,《战国策·燕策》对此也有较详细记载,司马迁及《燕丹子》的作者塑造荆何形象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史料、传说取舍、辩证、加工的过程。《史记.刺客列传》有失荆河的部分(以下简称《荆轲列传》)与以《战国策》为蓝本的小说《燕丹子》皆以“刺秦”为叙事焦点,叙述着一个大致相同的事件,大致相同的过程、但是二者的叙事体现出比较明显的文体特征,前者追求严谨平实的史传风格,后者则向小说笔法靠拢。细加辨析,两种文本大致在叙事结构模式、塑造形象的着眼点、作者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叙事结构的还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结构的动词性及其原理 一个作家动笔写他的叙事作品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如果他胸有成竹的话,他首先想到的大概是他的作品写成之后的“模样”,他所要创造的审美世界的风光和体制。惟有如此,他的写作行为和他的写作目标之间,才能形成投入心血和爆发灵感的张力,他的写作  相似文献   

14.
在他者的问题上,胡塞尔的现象学没有摆脱"先验唯我论"的模式。胡塞尔将自我作为先验的构造主体,将他者看作自我的影子,取消了他者的独立性。相比于胡塞尔,萨特突出了他者的地位。他认为自我和他者是比肩而立的,他者是对自我的限制,二者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他者就是自我的地狱。列维纳斯则认为他者是邻人和脸孔,自我必须对他者负责,主张"绝对他者伦理学"。胡塞尔的先验自我现象学没有他者的独立地位,他者只是自我的意识相关项和"阴影"。胡塞尔的先验自我具有一种吞噬"他者"的强力,他的现象学是"不道德"和非伦理的现象学。胡塞尔现象学缺乏伦理和他者的维度,这种缺陷被萨特和列维纳斯抓住,发展出了"面向他者本身"的现象学,突出了现象学研究的伦理维度和实践维度。但这种现象学已经超出了胡塞尔现象学的纯粹理论哲学和意识哲学范式。在此意义上,胡塞尔的先验自我现象学应该"面向他者本身",突破先验自我的藩篱。胡塞尔应该在实践和伦理生活中真正尊重他者,而不是在纯粹自我的理论世界中先验地、纯思辨地"构造"他者。  相似文献   

15.
名人     
魏俊 《快乐青春》2014,(3):54-54
从前,有个人出了名,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每天家里都挤满了人,使他无法正常生活。于是,他和家人都躲了起来,搬到别的地方居住。名人躲藏起来后,人们还是不断地到他家去,参观他的房子以及他用过的东西,搜集他曾经说过的话和他的经历。  相似文献   

16.
正她和他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在同一座城市工作。一年后他辞职,借了启动资金开始单干。她希望他能常陪在自己身边,但他总是很忙,被债务和不景气的生意搞得焦头烂额。她最终选择了分手,因为看不到未来和希望。后来,她嫁,他娶,但已不是彼此的另一半。他的妻子也是她的大学同学,在他最落魄时嫁  相似文献   

17.
作为研究方法的知识考古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福柯的研究者都承认 :谈论福柯并不难 ,难的是理解他。他的传记作者米勒甚至沮丧地说 ,“你自以为掌握了他 ,他却在背后嘲笑你的肤浅和无知”① 。但这并没有阻碍人们对他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事实上 ,崇拜和迷恋他的人正与日俱增。正如德勒兹在福柯的葬礼上说的那样 ,我们可能曲解他、误解他 ,但是 ,为了进一步观察和思考 ,为了让我们的大脑跟上大师的步伐 ,我们必须去靠近他、倾听他、把握他 ,惟其如此 ,我们才能对得起这位思想大师 ,才能进入我们眼前这颗智慧的灵魂。基于上述理由 ,笔者仅就个人的目力、才力所及 ,不揣浅陋 ,从研究方…  相似文献   

18.
正跟踪与反跟踪结婚之初,他和她都年轻,不懂相处之道,所以时有争执。他最爱的事情之一是戴着耳机听音乐。但她不喜欢这件事,因为他一戴上耳机,她就觉得和他被隔在了两个世界。他在耳机的世界里自得其乐,她在外面的世界里孤苦伶仃。每次他戴上耳机,她就对他横眉  相似文献   

19.
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这部小说中描绘了一个人们时刻生活在谎言和监控的世界。而主人公温斯顿对他所生活的世界仍然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并以他独有的方式进行着对抗。他所记日记的内容、他在日记中表达出的情感和他的语言均表现了他的强价值:对自由、真理和爱的追求,这些追求也构成了温斯顿的自我。他的强价值与党的指导思想的背道而驰直接导致了他的被捕和改造。党希望在温斯顿身上看到的是“理性”、双重思想和对“老大哥”的热爱,这一任务由深受温斯顿信任的奥布兰亲自实施。虽然在改造过程中,温斯顿不停对抗奥布兰,但是奥布兰向他灌输的各种言论最终还是被他内化为新的自我,他原有的自我也随之消解。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是著名的诗人、学者,他对我国的新诗创作和古代文学研究,都有杰出的贡献。但是,他深受广大人民敬仰和怀念的,主要的并不在于他的新诗和学术方面的成就,而是他从一位旧知识分子转变过来走上革命道路,最后并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因此,研究闻一多不仅要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尤其应当好好研究他的政治思想。本文将着重对他1925年以后各时期的政治思想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