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文学的杰出代表,科幻小说是她创作的重要部分.2000年以来,国内有关其科幻作品研究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呈上升趋势.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可从简评与整体分析、主题思想和哲学心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国内莱辛科幻作品研究的特色与趋势.莱辛科幻作品研究在中国形成了几个较为清晰的研究方向,具有自己的特色.期待更多关注,但应积极创新,避免重复研究.  相似文献   

2.
3.
新时期以来,美国科幻小说在中国大陆的译介经历了"两个高峰(1981年,1992年)""一个拐点(1997年)",1997年开始走向持续繁荣。论文在美国科幻小说中译本统计的基础上,以这三个时间点为脉络,解析各个时期的译介活动,从政治环境、出版政策、科幻活动等方面译介翻译发展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科幻小说《饥饿游戏》是苏珊·柯林斯的代表作,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但与国外相比,国内学者对柯林斯科幻小说的研究重视不够。柯林斯科幻小说在国内的译介与传播,经历了冷遇期、觉醒期和黄金期三个阶段。研究主要聚焦于综述、主题、审美三个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国内柯林斯科幻小说研究仍然存在研究范围过于狭窄、方法比较单一、传播形式不够多样等不足,期待更多创新与拓展。  相似文献   

5.
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的现代性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幻小说作为一个域外引进的文类,已走过了百年历程。独特的时代语境及现代性诉求,使科幻小说的创作一开始便带上了启蒙与救亡色彩,现代性的复杂性、未完成性及审美现代性的缺乏,直接影响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美国史学流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独立的史学研究开始起步,而后有了快速的发展。进步学派是美国20世纪初最大的学派,后来利益一致学派取而代之。60年代以后,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使史学家的价值取向出现变化,由此扩大了美国史的研究范围,使得美国史坛出现了流派林立,争论激烈,互相促进的多元化局面。一个世纪以来,美国史学各派对美国历史在不同时期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既反映出历史学家对美国历史认识的不断深入,同时也折射出各个时代不同的社会思潮对历史学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写了一篇只有两句话的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相似文献   

8.
科幻小说中科学家形象的塑造常常反映出人们对科技发展所持的态度。通过分析20世纪中期美国冷战科幻作品中的典型科学家形象以及当时某些知名的科学家们的遭遇,探讨了科技发展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对科幻作品中科学家形象的塑造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珀金斯是美国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编辑家,他在编辑工作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了菲茨杰拉德、沃尔沃等美国新一代青年作者的领袖或代表人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是在与珀金斯合作后达到了事业的顶点的,《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海明威最重要的小说正是经珀金斯的手编辑出版的。珀金斯的编辑思想表现在:独立的创造性的编辑选择标准——作品不仅要反映当代的规范,而且要能有意识地影响和改变这些规范;独特的编辑完善方法——大胆而细致地给作者将军们出主意,却不是为了引起别人和社会的注意;别致的心理医生角色——深谙每个作者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一方难求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地球往事"系列(前两部)为重点,考察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中的中国形象,分析他如何以对科学与理性精神的鼓吹以及对未来中华光荣复兴的激情畅想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并揭示科学的冷酷与文学的热情之间不可避免的内在矛盾如何导致了文本的分裂,由此窥见中国科幻在未来叙事方面的潜能和困境,并揭示刘慈欣在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科学小说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初,真正起步及创获却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可分为近代译介科学小说和本土科学小说两个方面。随着研究的开展,尽管出现了人为分离现象,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本土科学小说研究。其主要体现在小说兴衰原因、现代性及价值三个方面。然而囿于研究思路狭隘、文本意义定位过低等原因,近代科学小说研究并未得到与其实际价值相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共同体的起源和发展都以其需要为基础。科幻电影是适应人的需要而诞生的,反过来又将人的需要作为其内容来表现。后者主要有三种取向,即对于共同体的需要、共同体自身的需要、由共同体衍生的需要。我国科幻电影的相关描写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关人以群分、推己及人、止于至善的观念相契合,对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精神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科幻文学的信仰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幻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它以描写科技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为主要内容,表现未来世界的状貌以及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改变等。科幻文学因其特殊的形式而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其幻想文学的属性令其具有幻想之美,而其科学性则又以科学的手法给这种幻想设上一定限制,所以科幻文学是以科学为想象基础的幻想文学。科幻文学源于人类的想象,因此表现出人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敬畏,这便使科幻出现类似宗教的信仰情结。  相似文献   

14.
深人考察和分析新中国六十年伍尔夫小说研究的成就和问题,可以为推进外国文学研究提 供借鉴。伍尔夫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新中国建立前的研究重在点明伍尔夫创作的主要特性。新 中国建立后,前三十年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后三十年的研究在形式主题、小说理论、女性主义、后现 代主义、比较文学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与西方伍尔夫研究相比,新中国的研究优势主要体现在中国 学者的整体视野上,问题则表现为低级重复、不加消化的吸收和不恰当方法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15.
晚清知名小说家徐念慈的《星期日》出于多方原因一直未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阈。其实,该作就文学价值而言,是中国目前所见之第一篇原创性日记体小说,在文体学上具有开创意义;它还是第一篇原创性科普小说,不仅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在中国近代科普文学的发展史上亦具有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划界是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一个首要而基本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各流派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其思想演变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 :一是从逻辑实证主义到批判理性主义 ;二是从奎因、库恩经费耶阿本德到后现代主义 ;三是从拉卡托斯到科学实在论者邦格等。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并未结束对科学划界问题的探讨 ,但却深化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这种认识必将影响到 2 1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崇拜"到"科学恐怖"--论西方科学小说的主题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科学小说发端于玛丽·雪莱,成形于赫伯特·威尔斯,至埃德加·巴勒斯,已形成创作高潮。他们所表现的是科学的无所不能。而雨果·根斯巴克等人则把这种无所不能推到了极端。战后西方社会环境的改变致使科学小说家把视角转向科学的负面效应,于是先后诞生了“新浪潮”科学小说和“赛博朋克”科学小说。  相似文献   

18.
美国西部小说是美国西部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民族性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但却始终未成为一种独立流派跻身于美国主流文学,将其作为整体进行的系统研究少之又少.纵观其发展历程,根源主要在于西部小说背景的广阔复杂性、通俗西部小说的模式化影响和西部小说批评家对"地域精神"的忽视.  相似文献   

19.
汉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肇始时期,“小说”一词在汉代也成为专用名词。西汉后期,刘向、刘歆父子在整理秘府图书时,对当时存在的“小说”进行了校录。汉人小说,至今或佚或残,已无完秩。今传所谓的汉人小说若干种,如《神异经》、《十洲记》、《汉武故事》、《汉武内传》等,皆为伪托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