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卢作孚在民生公司进行伦理管理,把帮助实现国家整体现代化作为公司的伦理目标,从服务社会的角度对公司进行伦理决策,同时重视员工的德性培育。卢作孚作为公司总经理以身垂范,坚持伦理领导,对员工的道德选择起到示范作用。卢作孚的伦理管理使民生公司形成独具特色的伦理优势,并进一步转化为竞争优势,有力地保证了公司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航运集团。  相似文献   

2.
近代实业家卢作孚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 192 5年筹建民生公司以前 ,他是典型而真诚的教育救国论者 ,致力于实业建设后仍以教育为实业的核心。卢作孚的教育活动多姿多彩 ,涉及了民众教育、学校教育、企业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等诸多领域 ,期间恰是中国教育转折、反思并通过争鸣和实验而走向中国化探索的关键时期。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 ,卢作孚作为教育家应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民生公司、北碚建设以及“敦刻尔克式”的宜昌大撤退,而很少发潜德之光,阐明一个完善的现代人格卢作孚的起点是极低的。父亲卢茂林给人当过伙计,生养了6个子女,但还是让孩子接受了教育。从6岁开始,卢作孚受到了当时完整的私塾和学院教育。1907年,14岁的卢作孚  相似文献   

4.
卢作孚作为一个爱国实业家,在其创立和经营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活动中,立足民生公司、四川、中国、不尚玄谈、强调可行性操作,对企业融资方式选择、融资渠道开掘、融资保证具备关键而具体的问题均进行了客观思考,其思考至今仍对开启人们心智极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效率是管理的灵魂,它既是管理追求的最终目的,也是判断管理成败的最终标准.近代民生公司能从一艘70.6吨的小火轮起家,在20多年间迅速崛起为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航运集团,与其创始人卢作孚的效率管理思想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卢作孚作为一个爱国实业家,在其创立和经营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活动中,立足民生公司、四川、中国,不尚玄谈,强调可行性操作,对企业融资方式选择、融资渠道开掘、融资保证具备等关键而具体的问题均进行了客观思考,其思考至今仍对开启人们心智极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何实现对“人”的竞争的优势,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命运。一些企业员工管理案例表明,对员工进行伦理关怀不仅能提高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而且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伦理关怀是符合企业的经济理性要求的,顺应市场竞争的发展趋势,能为企业实现对“人”的竞争的优势获取更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具有现代意义的企业制度形式,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道传入中国的.这种形式是企业实行科学化民主化决策、建立公开公平的人才选拔与使用机制、规范经营管理行为的制度保证.在民生实业公司(以下简称民生公司),卢作孚在借鉴西方现代企业制度形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别具特色的企业制度形式,并通过这种制度的成功运作,使公司步入了一条健康、持续、持久的发展道路.本文从民生公司企业制度及其运作两个方面,探讨了它成功的奥秘,总结出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提高员工的生产力是一项持续的工作任务,员工生产力的提高不仅对企业自己重要,对整个公司以及管理人员也同等重要.现代企业应当构建为员工所认同的伦理秩序,强化企业的伦理教育.企业伦理将作为一种激励方式,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激励员工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民生公司的企业精神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作孚作为解放前民族资本中最大的航运组织的创始人,其管理思想最集中地表现为一种企业精神———民生精神。这对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促进管理的现代化;以文化为引导树立企业共同价值观;以激励机制倡导刚健自强、吃苦耐劳的企业精神;有民族的、时代的及鲜明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实业家卢作孚的教育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作孚是深受辛亥革命熏陶的民主主义者 ,世所公认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其教育经历包括两个阶段 :早年 ,以“教育救国”为职志 ,致力于川南新教育试验和成都通俗教育民众教育试验 ,奠定了他新文化传播者与教育改革家的基本地位 ;中后期以“现代化”理论为指导 ,推进北碚乡村教育建设和民生公司学校化运动 ,成为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杰出先驱和业绩突出的职业教育家。  相似文献   

12.
卢作孚是民国时期乡村建设三杰之一,其乡村建设的理念和实践可以为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如加强领导,促进农村交通、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方面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13.
卢作孚是一位乡村现代化的探索者和实干家。在重庆北碚地区,进行了中国西部地区乡村现代化的成功尝试,开创了中国近代乡村建设的"北碚现象"。对经济、文化、环境和人的重视,是卢作孚乡村现代化最鲜明的特色。他关于建设"生产的、文化的、游览的区域"的理想与规划;以治理社会秩序为先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开展文化建设和社会公共建设的乡村现代化模式;以及以人为本,延揽和培养乡村建设人才的用人方略,是北碚乡村现代化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1930年10月,卢作孚在重庆北碚创建了中国西部第一个综合性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并对川康为重点的西部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生物、理化、农林、地质的调查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抗战爆发后,由于卢作孚和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影响和鼎力帮助,一大批东部地区的科研学术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内迁北碚,中国科学文化的国脉和精华得以保存和延续,北碚也因此成为大后方科技文化中心,中国西部科学院成为大后方科技事业的"诺亚方舟"而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5.
杜威 (JohnDewey)是 2 0世纪影响最大的美国哲学家 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理论及思想在实用主义中最具代表性 ,以至于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中国也不例外 ,尤其是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教育受其影响颇深。卢作孚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受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并付诸于实践 ,尤其是在教育教学方法上 ,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宝贵财富 ,也对中国教育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著名实业家卢作孚、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是20世纪30年代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杰出代表.他们提出了建设"农村现代化"的共同目标,在怎样建设农村现代化的问题上,又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卢作孚创造了实业兴乡的"北碚模式",晏阳初则探索了教育兴农的"定县模式".笔者通过对二者乡村建设思想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对我国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有益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