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国现代诗学在语言构成上与现代汉语的形成是一致的,它主要由古汉语中的经典概念和术语、现代白话和西方诗学话语及其言说方式构成。在性质上既不同于中国古代诗论,也不同于西方诗学。从语言学角度看,中国现代诗学存在二元对抗思维、诗学概念边界模糊、具有泛意识形态色彩等局限。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的启蒙经历了萌芽、发展、高潮和衰落,交织着人道主义者与反对者之间的论争,也隐含着人道主义话语与其他话语之间的冲突与整合。由于政治话语一直居于中心位置,文艺上的人道主义话语实际上是在寻求与政治话语的最佳结合点。从本质上讲,它不同于西方启蒙话语,也不同于中国五四启蒙话语,带有暧昧色彩。  相似文献   

3.
从庄子对世界本质("道")的认识和语言的态度与他独特的言说方式("三言")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庄子的言说方式对中国的话语传统具有深远影响,对中国固有文化规则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与西方传统及当代话语模式有着根本区别。我们有必要努力发掘自己的文化和话语规则,实现话语分析在中国的文化转向,建构真正的当代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李辰冬皆借西方文论话语来研究《红楼梦》,但二人在运用西方理论解释作品、使西方文论产生"化合"作用的力度和方式上是不同的: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从始至终把中国古代文论话语方式移开隔离、向叔本华的思想及西方学术规则靠拢,文章更多地表现为中国文论"西方化";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虽借鉴泰纳的文学思想,重视小说与时代、环境的关系,强调作者个人意识与时代意识的互动,但其落脚点在于更好地阐释中国文学文本,为中国文本在世界文学经典之林寻找根据,指明《红楼梦》不同于西方经典文学的独特价值。在对待西方文论的态度、明确自身文化立场方面,李辰冬的"红学"研究更有可取之处。另外,李辰冬为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比较文学研究者应对其研究予以相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杂语"话语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汉语诗学话语的重要方式,包括"原文型"、"音译型"、"汉英并列型"三种样式.当时一些学者分析了这一现象,并表明了赞成或反对的态度;"杂语"方式展示了话语主体的西学背景,显示了其文化身份的优越感,使西方诗学话语和话语方式迅速地普及开来,加速了中西诗学的沟通与融合;"杂语"至"纯语"的转换,意味着西方诗学在现代汉语诗学中的话语霸权,妨碍了古代汉语诗学的现代转换,使之成为当代中国学界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6.
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石兴泽撰著的《东西方文化影响与老舍文学世界的建构及其研究》一书,于2011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的出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东西方文化影响下老舍心理的发展演变。其一,综论老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经历了文化接收、文化批判、文化检讨和文化建设四个阶段。其二,考察老舍与西方文化、主要是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怀疑和拒绝是他的主要态度。其三,在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的当代转型过程中考察老舍后十七年观念意识发展变化、生活和创作道路的选择延伸、文学世界的建构得失以及艺术生命的豪迈与无奈。第二部分,分析老舍文学世界建构与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与西方美学相比较.中国传统美学没有形成一套学科性的知识体系,而是以一种宽泛的审美文化形态而存在;与之相应,它的表述方式也不同于西方美学使用的概念清晰、逻辑严密的理论话语,而是以诗性话语为主.文化形态与诗性话语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两大特征,不仅具有突出的民族性,而且使审美认知与实际的艺术体验达到了高度吻合,对今天的文学艺术批评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军事威胁论"作为关于中国军事的一种认知思维、意图判断和话语建构,正在以意象和定见的方式在西方媒体中强势传播,使媒介话语成为"中国军事威胁论"诸多成因中的一个关键性考察节点。媒介话语逻辑陷阱、媒介话语权力失衡和媒介话语策略组合为其中的重要促成因素。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对中国军事威胁的二元定型化表征陷阱在进入21世纪后呈现为媒介议题的事件化、戏剧化、常识化和利益化,加之维护性、协调性和对抗性三种媒介话语权力存在交锋失衡,虚拟与真实交织、肯定与否定并存,主流与边缘共进、合唱与独奏更替的"组合太极拳"正在挑战中国军方的媒介话语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9.
老舍1962年创作的《正红旗下》,前11章实现了旗人民族身份话语与主流革命话语的统一,这种统一使老舍获得了写作的信心与写作的生命力,也使这部作品成为老舍建国后作品中一座不可攀越的高峰。不幸的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老舍创作中的民族身份话语与革命话语无法保持步伐一致,使之陷入了两重话语相悖而形成的写作因境中.《正红旗下》不得不搁笔,成为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相似文献   

10.
老舍的小说题材广泛,塑造了众多的市民形象,其中底层贫民形象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占有显著的位置.源于特殊的底层出身和底层生活经历,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旧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小说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并形成了独特的底层叙事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军事威胁论"作为关于中国军事的一种认知思维、意图判断和话语建构,正在以意象和定见的方式在西方媒体中强势传播,使媒介话语成为"中国军事威胁论"诸多成因中的一个关键性考察节点.媒介话语逻辑陷阱、媒介话语权力失衡和媒介话语策略组合为其中的重要促成因素.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对中国军事威胁的二元定型化表征陷阱在进入21世纪后呈现为媒介议题的事件化、戏剧化、常识化和利益化,加之维护性、协调性和对抗性三种媒介话语权力存在交锋失衡,虚拟与真实交织、肯定与否定并存,主流与边缘共进、合唱与独奏更替的"组合太极拳"正在挑战中国军方的媒介话语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美学呈现出中西美学“交互转换”的情景:西方美学经历本体论、主体论之后,最终打破了主客二分的哲学认识论话语模式和无限膨胀的主体自身,而是以意象派、现象学为代表,采用非理性、意象直观等思维方式试图返回经验事实;而中国现代以来则是引介西方资源重塑美学学科,从学科框架、话语方式到哲学背景都是参考西方美学理论资源,以现代性启蒙的姿态和审美独立的话语诉求建设学院化的美学知识形态。这两者“交互转换”的话语空间使我们认识到:美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决定了与审美实践天然的联系,并且试图以感性的力量探寻人的本质存在问题。同时,也能看到现在美学在发展过程中所失落的古典话语资源,并且也使中国现代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恰恰是中国现代美学价值重塑和发展的机遇。感性直观和审美文化构成了未来中西美学发展的双向维度,“体验——反思”的方法论转型也适应了未来美学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每个民族的创世神话都对本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甚至作为文化原型植根于上下千年的民族文化嬗变之中。盖娅是古希腊创世神话象征大地的创世之神,盘古是中国古代创世神话开天辟地的创世之神,二者在创世模式上颇具相似之处。虽然都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盖娅与盘古的现代命运却大为不同。早在上世纪下半叶,西方自然科学界便将盖娅的意象引入地球生理学的研究,形成了"盖娅假说"。与之相比,盘古的意象在现代的价值转换这一课题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西方自然科学局部复魅的同时,中国的生态研究却尚未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话语。本文通过对比盖娅的崛起和盘古的消逝,旨在分析探究神话意象在生态审美中的发展前景,并为以盘古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资源的觉醒和崛起,为中国生态美学建构本土话语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运用女权主义的"抗拒性阅读"的策略,从三个层面分析中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中的女性意象:作为异化大众的女性意象;作为性和情爱对象的女性意象;作为叙述意识的女性意象.从而揭示出中西方现代主义诗人女性态度存在重大差异的深层原因,在于受文化精神"时代错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浓郁的北京风土习俗、人情世态使老舍作品成为京味小说的典范,本文采用文化研究的方式,包括研究作品的地域文化、作家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对于深层文化心理的分析,从环境、民族等方面分析老舍作品中京味的成因。从京味的表现和分析中总结出老舍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方式,从而树立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梦”表征了个体与社会、个体内在世界与外在现实文化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梦作为一种非现实的意象图式而与现实世界形成对照,成为一种启蒙的力量;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杜丽娘的梦是一种关于新的价值尺度和社会规则的塑造;梦以扩张主体内在世界的方式,成为杜丽娘打破封闭世界得与外在世界交往的媒介;梦是一种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性话语实践,是修复社会性创伤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有着不同于西方文论的自己的话语形态 ,它在中西交融的语汇中蕴育 ,它的内涵是丰富多元的。文学与政治、主观与客观、形式与内容是其永远的矛盾焦点。加上专业文学理论的缺席 ,使社会学话语和主体经验性话语成为其重要的叙述范式 ,作家作品论和创作经验谈为其主要的文本形式 ,批评性、零散性、感悟性为其独特的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石兴泽著《老舍与 2 0世纪中国文学和文化》说开去 ,在与西方知识分子精神气质和西方文化比较中分析中国文化和知识分子精神传统 ,在与鲁迅等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比较中分析老舍的精神气质 ,并就老舍城市贫民作家精神的某些特点作了精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吉姆老爷>的文本进行分析,揭示康拉德殖民话语的矛盾性.康拉德在小说中的殖民地叙事把作为"他者"的殖民地当做一面镜子,以西方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的所作所为揭示西方殖民主义话语在西方殖民进程中的作用,反映西方文明自身存在的缺陷.在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西方殖民主义的同时,康拉德也暴露了自身所受西方殖民主义话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老舍与国民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民精神的范畴来自鲁迅等先驱,但老舍自有其独特贡献。老舍的眼睛既是市民的眼睛,又是受过西方文明洗礼的现代知识分子的眼睛。他眼中的国民精神是全面的、发展的,从简单的善恶对立发展到辩证的交错组合。他笔下国民精神的主流是他舍尽心血描写的大量平凡而又复杂的中间人物。老舍是集传统精神之大成的现代知识分子。他的内心世界与处世态度存在着矛盾,因而他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知识分子。国民精神具有时代性,当代作家应从老舍的成就和不足中领会出国民精神与当代文学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