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首语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i001-i001
伊朗历史上曾奉祆教为国教,具有悠久的祆教文化传统,但最终为阿拉伯人所征服,伊斯兰教实现了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本期国际政治研究专栏《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对这一历史现象作了较为全面翔实的论述。文章认为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是信奉伊斯兰教、以传播伊斯兰教为己任的阿拉伯民族,和伊朗信奉祆教的波斯民族,  相似文献   

2.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宗教文化典籍 ,也是关于人生启示的经典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古兰经》给人以超越万物的至尊地位 ,尊重人的现实生活 ,提倡奋斗人生 ;注重人的社会关系 ,重视社会稳定和谐 ;揭示人的善恶二重性 ,强调人的道德修养。这些内容都对阿拉伯社会进步以及穆斯林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也是伊斯兰教成为世界宗教并保持其生命的奥秘所在。研究《古兰经》人学思想 ,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伊斯兰教的精神实质 ,而且对于理解中国穆斯林民族精神、社会心理、性格气质产生的深层文化底蕴 ,促进民族团结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商人在《一千零一夜》的各类人物中占绝对优势,之所以有这种侧重,源自于古代阿拉伯的社会文化背景,即古代阿拉伯商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优势使《一千零一夜》成了一个展现商人生活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是信奉伊斯兰教、以传播伊斯兰教为己任的阿拉伯民族和信奉祆教的伊朗波斯民族在全面接触和深层交往中逐渐实现的.伊朗与阿拉伯的早期交往奠定了两个民族交往的历史基础,阿拉伯人对伊朗的军事征服是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前提条件.在阿拉伯穆斯林的统治下,波斯人一直处于劣势和被动.在政治和宗教生活中,阿拉伯穆斯林对波斯祆教徒进行诱惑和胁迫.经济生活的困境使波斯祆教徒大批改宗伊斯兰教.法律地位的不平等和通婚削弱了祆教群体.在文化交往中,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逐渐在伊朗占据主导.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什叶派在伊朗的传播和发展上.  相似文献   

5.
什叶派在伊朗被确立为国教 ,是伊朗伊斯兰教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它是波斯民族及波斯文明同阿拉伯民族及伊斯兰教相互作用的产物。文章从什叶派被确立为国教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措施、作用和影响等方面 ,深入剖析了这一历史进程 ,以期对人们理解伊朗民族与宗教的关系、伊朗政教关系等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与伊斯兰教几乎同步产生、互为因果、始终相伴的“沙里亚”法,是其宗教伦理、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理想的核心。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麦地那23年宣教时期的《古兰经》、“圣训”立法是伊斯兰法发展的起点和初创启蒙时期。麦加13年间《古兰经》虽然涉猎了有关法律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但全经的主线始终围绕宗教敕义和信仰原则而展开的。在麦地那“乌玛”国家形成后,《古兰经》才开始了大量的社会主法。这一立法不但巩固和发展了当时“乌玛”社会确立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并在其后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哈里发帝国中也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千零一夜》小说文本在中国的传播,时间较晚而且早期译本水平不高。但是从社会文化生活和民众接受心理来看,中国民众对《一千零一夜》这种类型的阿拉伯故事比较熟悉,而且容易接受这些作品。从历史文化角度考察,阿拉伯文化在中国各民族中流传已久,传播地域相当广泛,有比较深远的影响和受众基础。这种文化传播弥补了《一千零一夜》作品传播的薄弱之处。文化传播与文本传播不同步但是可以相互推进的特殊现象,很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回族是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外来民族的大批输入,并同我国的汉、蒙古等民族的长期融合逐渐形成的。很明显,伊斯兰教是促进这个民族形成的纽带。正因为如此,反映回族人民衣着、饮食、婚事、节庆、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的喜好、风气、习尚、禁忌等等风俗习惯就与伊斯兰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风俗与宗教亳无关系,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本文试图从伊斯兰教与回族的婚姻、饮食、服饰、丧葬、礼节、清洁(卫生)、喜好等方面,谈谈伊斯兰教与回族风俗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和商人们的经商活动 ,伊斯兰教在将近两个世纪中逐渐由阿拉伯民族的宗教发展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性宗教 ,伊斯兰文化的种子也逐渐由著名的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国的广大地区和一些民族之中 ,并在不断吸收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过程中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文化 ,成为被传入地区和民族的一种宗教信仰、文化体系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一、阿拉伯伦理学的哲学基础阿拉伯世界从伊斯兰教产生到今天,经历了近1400年的历史演变,应该说,社会状况的发展变化是很大的。但是,不管阿拉伯社会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支撑整个阿拉伯社会的思想和伦理的基础却始终没有变。这是因为,伊斯兰教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仅阿拉伯人的世界观要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和限制,而且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也要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和限制。直到今天,这种状况是没有发生变化的,至少可以说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正是伊斯兰教以不变应万变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11.
马坚教授指出:“国内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大半与教律有密切关系”。伊斯兰教是撒拉族的全民性信仰。由于历史、民族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撒拉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较之国内共它穆斯林民族更为严格。撒拉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教的烙印。  相似文献   

12.
阿拉伯哲学是由阿拉伯伊斯兰宗教哲学和阿拉伯世俗哲学两部分组成的。但学术界往往把两者等同 ,且有轻视伊斯兰哲学的倾向 ,认为伊斯兰哲学没有什么思辩的内容。事实上 ,这是一种偏见。伊斯兰教的世界观在阿拉伯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不管是伊斯兰教哲学家还是阿拉伯世俗哲学家 ,都不能或无法绕开它 ,都会受到伊斯兰世界观或多或少的熏陶或者影响。《古兰经》主要是一部宗教经典而非哲学专著 ,但在《古兰经》中却经常涉及宗教和哲学共有的一些问题 ,如理智的认识、思维和存在、现象和本质、真理和谬误、空间和时间、创造和被造等等。伊斯兰宗教哲学的形成以《古兰经》的颁布为主要标志。在穆斯林的心目中 ,《古兰经》就是人类精神的保障 ,《古兰经》都是真主安拉所说的话 ,而且所有的话都表示存在的意义或真正的本质。《古兰经》对于善辩的阿拉伯人来说 ,不仅是宗教典籍 ,而且是差不多 3 0 0多种学问的源头 ,如法律学、语言学、历史学、文学、自然科学、天文学、哲学等。伊斯兰宗教哲学最初正是在对《古兰经》的注释中发展起来的。伊斯兰宗教哲学的派别则大多是在注释《古兰经》时 ,由于对经文的理解不同 ,而表现出了各派自己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3.
穆罕默德时代“温麦”的演变与伊斯兰国家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本意为顺从的宗教。与其他宗教相比,伊斯兰教的显著特征在于它并不单纯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以信仰为核心、包含着广泛社会内容的文明体系。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兴起,不仅意味着信仰的转变,而且体现了阿拉伯人由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的深刻变革,与国家的形成过程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内在联系。 早期伊斯兰国家脱胎于阿拉伯半岛的部落社会,表现为“温麦”(安拉的民族)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在伊斯兰教里,教法被称为“沙里亚法”,也称为“神圣法律”或“启示法律”,沙里亚原指“通向水源地之路”,泛指“行为”、“道路”。伊斯兰法律是指在传统沙里亚法基础上形成的、以伊斯兰教教义为基础、以《古兰经》及《圣训》和历代哈里发一致性的“公议”——伊制玛尔和权威的法学家、法官们普遍适用的“类比”原则——格亚斯为渊源的伊斯兰国家法律的总称。沙里亚法形成于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它吸收和保留了古代阿拉伯部落  相似文献   

15.
世人公认伊斯兰教是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宗教。世界各地从事伊斯兰教研究的学者对此有一些评论,如英国学者伯纳·路易认为:“集体主义的而不是人文主义的态度,表现在伊斯兰教思想和制度的每一个方面。”美国学者莫里斯将世人生活方式分为13种,其中将伊斯兰教以“集体主义生活方式”概括,认为它的特征是:“不主张自我为中心,而应当把自己归并到社会集团里去,享受合作与友谊的快乐,与别人一起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活动。”其它伊斯兰教学者也认为:“伊斯兰教培养了穆斯林社会平等、团结一致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中间主义”是当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日益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思潮,其兴起与发展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和悠久的历史渊源。“中间主义”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思想渊源,秉承伊斯兰文明公正包容、中正和谐的文化传统,致力于弘扬伊斯兰教和平中正的价值理念,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反对任何形式的极端主义,主张不同文明间开展平等对话,谋求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与世界的持久和平。“中间主义”思潮已然成为当代伊斯兰世界主流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明清之际的汉文伊斯兰译著运动中,面对中国伊斯兰教发展的衰微状况,“变通”成为译著家们的共同呼声,马注继承王岱舆的“权变”思想,强调因地、因时制宜,既吸收中国本土文化中有利于伊斯兰教发展因素,同时也要保持伊斯兰教的信仰宗旨和基本精神.马注的民族宗教观是明清之际伊斯兰教在中国实现本土化过程中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法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法为古代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它最初产生于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半岛,是伴随着穆罕默德创建的伊斯兰教而来的,所以伊斯兰法又是宗教法,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了。在一千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伊斯兰法随着伊斯兰教和伊斯兰国家的兴起、衰亡和复兴而有着它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历史。(一) 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推行伊斯兰教,并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形成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穆罕默德在传教的过程中,创建了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古兰”为阿拉伯语Koran的音译,意为“诵读”。穆罕默德宣称它是真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思想文化大交融以及现代化的背景下 ,伊斯兰阿拉伯世界的思想文化呈现什么样的面貌和格局呢 ?《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将引领你去进行一次新颖的探索。由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6月出版的蔡德贵教授主编的《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是继其专著《阿拉伯哲学史》之后 ,推出的关于阿拉伯哲学思想研究的又一部力作。该书系国家“九五”规划项目重点课题 ,作者在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对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的思想风貌。作为认识当代…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其经典《古兰经》和圣训也传到中国。因最初的中国穆斯林大多为西域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他们研习宗教经典的语言为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故经训未被译为中文。后来随着伊斯兰教的中国本土化以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伊斯兰学者开始用中文进行有关伊斯兰的著述和翻译,但主要以“以儒释教”为主,对经训的翻译微乎其微。自20世纪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圣训研究及其翻译才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