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要做好胎教音乐的选择。用于音乐胎教和调节孕妇情绪的音乐是要认真加以选择的。显然,音量巨大近乎噪声的摇滚乐和迪斯科是不适宜给孕妇和胎儿听的。起伏迭宕的交响乐也于孕妇和胎儿不宜。孕妇应经常听一些曲调优美、轻松柔和、意境美丽的轻音乐,以愉悦身心,平和...  相似文献   

2.
家庭生育选择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人口增长的主要决策权分散在社会各个家庭单位,家庭选择孩子数量与质量。家庭生育孩子是由孩子报酬(包括非货币报酬与货币报酬)和成本差额确定的,家庭生育孩子遵循一系列经济选择过程,并对这些选择过程展开经济学分析。现代社会可以通过对生育选择行为的各个变量施加影响,使得家庭自动实施优生优育知识,达到合意的人口增长率。  相似文献   

3.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人的容貌,是由父母血型、遗传基因所决定的。然而,现经研究发现,利用音乐亦可使幼儿的容貌改变,使孩子更漂亮。  相似文献   

4.
凭借三三式的孩子需求理论框架,对当代社会孩子需求的内涵、孩子需求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孩子需求在不同研究水平上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它们的重要决定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作者认为,三三式理论框架有利于促进对孩子需求的科学测量和多学科交叉研究,拓宽和提高我国孩子需求研究的学术视野和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5.
人口拾零     
农村计划生育要形成自我约束新机制。北京经济学院的魏津生副教授在记者采访中提出这一观点。他认为,目前农村把一个孩子养育成人每年只需120元,加上现行农村改革实质鼓励农民多要孩子,因此计划生育在农村推行不顺利。所谓“自我约束新机制”包括一是降低家庭生育孩子的社会经济价值;二是提高家庭生育孩子的成本,以对农民家庭生育需求产生实质性影响,从而少生优生。  相似文献   

6.
孩子成本效用的拓展分析及其对中国人口转变的解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罗丽艳 《人口研究》2003,27(2):47-54
在西方微观人口经济理论的基础上 ,将孩子的成本效用分析拓展到家庭以外 ,分析孩子在家庭内的成本效用及社会总成本效用的对比关系 ,揭示家庭意愿生育水平与社会期望生育水平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内外部成本效用的不对称。认为生育政策加速中国人口转变的作用机制在于政策的执行改变了家庭内孩子成本效用的对比关系 ,从而有效地影响了家庭生育决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近几年成绩非常显著。但是,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却收效不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环境对农民生育行为的影响。 现阶段影响农民生育行为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家庭经济环境的软约束性。家庭经济状况,特别是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是决定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在农村大多数地方,孩子生育的成本偏低,加之农民的现代商品意识还不成熟。他们通常不分析生育孩子的成本效益,认为“养娃不算饭钱”“一头牛是放,几头牛也是放”等。往往表现出重男轻女,重生轻育,重孩子数量轻孩子质量。家庭经济环境的好坏对其多生少生的影响,约束性非常之弱。  相似文献   

8.
一 引言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人口经济学运用微观经济理论的分析方法探究和分析生育率的经济决定因素,提出了“生育率经济学”或“生育率经济理论”。最早运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列宾斯坦。50年代,他借助纯理论的简单模型第一次阐明决定生育率水平或降低生育率的机制。他认为,夫妇之所以决心生育孩子,只是由于孩子的边际效用大于边际负效用。得自孩子的效用有三种:一是直接得自孩  相似文献   

9.
一个富豪,每个周日早晨,都要风尘仆仆地送正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到闹市区,让他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打短工一天以自食其力。尽管这位富豪接送孩子所耗去的费用要远大于孩子的一天收入所得,可他仍然乐此不疲。这是笔者在德国工作的朋友亲眼目睹的事实。无疑,这位富翁家长的做法是有远见的。心理学上把健康人格划分为智慧力量、道德力量、意志力量三种人格力量。意志力量又包括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和竞争性。长期以来,我们对意志力量似乎不够重视,凡是家长能做的,都为孩子创造好了条件,因此使许多孩子认为:人生之路上“铺满了鲜花”,…  相似文献   

10.
一个学习从没有超过倒数第五名的孩子,突然间期末考试成绩进入前十名。老师认为他作弊,家长不相信成绩,连同学都相互指责和孤立他……  相似文献   

11.
我们都爱孩子甚于自己,懂得让孩子有足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可是我们是否曾经想过怎样让孩子们在性的方面有足够的安全感呢?在这一方面,孩子是幼稚的,而我们家长的无知甚至愚昧却深深地伤害了孩子,有些是无可挽回的。  相似文献   

12.
陈明立 《人口研究》2003,27(1):34-38
近来因吉林省新出台的《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的一条关于终身不婚妇女可以采取合法医学辅助生育技术手段生育一个孩子的规定 (以下简称“吉林条例”) ,在全国城乡闹得沸沸扬扬。对这种无婚无夫无父甚至是无性的生育 ,一个地方法规对其做出了合法的规定 ,是耶 ?非耶 ?赞成者说是体现了先进的生育文化 ,体现了现代法律人性关怀的合理走向 ,维护了妇女本应该拥有的作为基本人权的生育权 ;反对者说这对孩子、对男人不公平 ,成为人口增长的新因素 ,更为麻烦的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将出现一系列难以解决的法律纠纷和实际问题 ;等等。我们认为 …  相似文献   

13.
综述前人研究成果,提出孩子效用的测量指标体系和理论解释框架,利用1997年对中国厦门近千个家庭的入户问卷调查资料,系统地描述中国孩子对父母的各种效用,分析孩子效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当代中国,孩子的经济、保障等传统效用在下降,非物化的心理效用在上升;妇女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孩子效用结构变化的最重要影响变量。提高单位孩子和女孩子的效用,以及提高孩子效用的替代性是进一步落实人口政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研究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夫妇响应“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号召,自愿终生只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数量急剧增长,独生子女家庭比例也在上升。这几年来,有关独生子女的培养和教育的问题已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许多人对独生子女的培养教育十分担心,认为独子难养。再加上报纸和电视的夸张性宣传,似乎独生子女真成了中国的一代“小皇帝”。这种认识,对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起到了消极的作用。所以,我们认为深入开展对独生子女的心理以及行为特征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于1987年5月进行了一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调查。  相似文献   

15.
和爱人结婚半年有余.我们夫妻俩商量要一个孩子.记得当时我一再追问爱人.喜欢男孩还是女孩.丈夫都是一口回答喜欢女孩。我不相信.总认为丈夫是在取悦我、顺从我.因为丈夫知道我从骨子里喜欢女孩。问急了,他就回答男孩女孩都一样.我为有如此通情达理的丈夫感到欣喜。  相似文献   

16.
降低孩子效用与降低农村生育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农村实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人口控制和经济改革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人口控制的实际工作部门和理论界。近两年来,理论界有人提出用孩子成本一效用说,来作为适应改革的控制生育的经济对策。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改革大潮和商品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卓有成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必须适应变化了情况,弄清并理顺生育行为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注意从利益导向上引导人们自觉自愿少生少育,而同时采取提高孩子成本和降低孩子效益的措施,则可以刺激农民从观念上改变传统的家庭生育决  相似文献   

17.
战后美国人口生育高峰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的美国,出现了一次人口生育高峰。从1946年到1964年的18年间,共出生人口7600万。这一批人的称谓很多,斯波克医生一代、电视一代、百事可乐一代、摇滚乐一代、当今一代、六十年代一代、伍德斯托克一代、越战一代、雅皮士一代等,但最普遍的称谓是生育高峰期的一代[1]。1997  相似文献   

18.
中外动态     
第一个专题是晚婚晚育教育。教育前找干部战士谈心,了解婚育意愿明显偏早的原因。通过了解分析主要有三点:一是认为早恋早婚早生育,孩子大了早得济。二是认为早恋早婚早生育,家里增添新劳力,孩子有老人来照管,对己对家都有利。三是认为社会上“三早”现象很普遍,当兵的也得这样干,晚了不好找对象,弄不好就当光棍汉。针对这些现实思想,该部领导引导干部战士认清早恋、早婚、早育的害处和晚恋、晚婚、晚育的好处。从宏观上讲清实行“三早”与“三晚”对控制我国人口增长和四化建设产生的不同影响。从微观上讲清实行“三早”与“三晚”,对个人、对家庭带来的不同结果,从而提高了战土们晚婚晚育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酉阳全县61万多人民散居在5千多平方公里的大山区,农村人口占96%,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59.1%。在生育问题上有人认为少数民族特殊,只生一个孩子的思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性的相对收入假说 里宾斯坦作为未参与芝加哥学派和依斯特林学派斗争的第三势力的代表人物,于1974年发表了孩子不是一般耐用消费品的论述。这种新生育率行为的微观经济理论是一种包括社会地位观念在内的相对收入假说,我们称其为社会性相对收入假说。 依斯特林曾将相对收入作为一个问题进行过研究,但只限于家庭间的比较。奥肯也认为决定孩子数量的不是家庭的绝对收入水平,而是丈夫与其所属职业集团的其他成员对比下的相对收入。孩子的费用不因家庭的收入而异,而因其所属集团的收入不同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