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守主义,特别是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潮,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即已出现.新世纪伊始,这种思潮的势头显得更为猛烈,特别是在2004年,由于"读经"口号的提出以及围绕这个口号发生的争论,有人把这一年命名为"文化保守主义年".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文化保守主义一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民族化”、“本土化”世风日骤的大潮下,文化保守主义有愈演愈“热”之势。一些人反思中国近代史,主张渐进改良,贬乏近代的社会革命,抬高儒家文化,疏离马克思主义。在这种背景下,正确认识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澄清一些模糊认识,是十分必要的。李毅同志撰写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出版),适应时代需要,回应了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部论著的上篇从中国现代社会历…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文化激进主义还是文化保守主义,其存在都有一定的合法性,但是,这一合法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发生改变。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化领域,出现一道新的文化景观,即精英文化由文化激进主义转向文化保守主义。引领中国精英文化潮流近一个世纪的文化激进主义思潮,之所以让位于迅速振兴起来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力增强为精英文化转向奠定物质基础;全球化为精英文化转向提出要求;"东亚现象"的出现成为精英文化转向的主要动力;反思西方现代中心话语成为精英文化转向的主观力量。可以预见,在这些力量的综合作用下,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精英文化的主潮。  相似文献   

4.
文化保守主义是贯通中国近现代的主要思潮之一 ,但它并非铁板一块 ,而是存在着层次之分。“非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以顽固派思想、洋务派思想以及晚年康有为的保皇尊孔观点等为代表 ;“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以国粹派、学衡派、现代新儒学等为代表。文化保守主义虽然有它的历史限制 ,也有诸多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任剑涛 《文史哲》2007,(2):95-102
在西潮的冲击下所形成的保守主义思潮中,以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基本价值为己任的文化保守主义构成了“文化卫道”景观。当保守主义透入到现代性政治的抉择时,则形成拒斥现代性政治的政治保守主义,文化卫道就此与政治抉择形成一种张力关系。徐复观从文化保守主义出发,走向了政治上的现代性道路;钱穆的文化保守主义落到现实政治层面,衍生出政治保守主义。前者是局部意义的保守主义者,后者是彻底的保守主义者。仅就这个角度来看,钱穆确实不属于“现代新儒家”的阵营。  相似文献   

6.
世纪回眸——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嬗变与传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毅 《东南学术》2000,(2):88-96
在自1898年诞生以来的世纪风云中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经历了数个关键性阶段 :张之洞“中体西用论”—晚清“国粹主义”—“东方文化思潮”—“学衡派”思潮—“中国本位文化论”—“现代新儒学”。在这百年心路历程中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在逻辑的发展上固然不乏有其理论体系不断创制更新和主观心态日趋平实开放的“变异”方面 ,但它作为同一种社会思潮的整体连贯性即“遗传”基因却从未中断过 ,而且在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冲突本质所包含的三个层次(中西之争、古今之争、阶级之争)上 ,均凸显了三个极具传承性的基本特征 :(一)在“中西文化观”上 ,具有一定的文化融合意识与笃固的民族本位立场 ,“中体西用”是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者泥足深陷的思维模式 ;(二)在“古今文化观”上 ,具有相当的批判求新精神与强烈的回归传统愿望 ,“返本开新”是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者执迷不悟的一贯主张 ;(三)在政治思想和态度上 ,具有复杂的社会政治取向与整体的改良主义性质 ,反“激进主义”是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者不约而同的政治论调  相似文献   

7.
佟绍玲 《理论界》2007,(12):124-125
中国近代的文化保守主义,既受西方文化保守主义的影响,是世界范围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组成部分之一,又有相对独立性,展露出自身的演进轨迹。本文针对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流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反映出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确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8.
以上世纪初的文化保守主义为历史参照,当代文坛的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便显得有些孱弱,它甚至不具备思潮的品性而更像一次大众化的心态流露;张承志、张炜是少数真正保守主义者的代表,从本质上看,他们的保守主义宽容而且和缓,但表达上的偏执又掩盖了主观认识的多元;同时,“二张”保守主义内涵的抽象与虚幻,也远离了工业社会的兴趣中心。这些都注定了这场文化保守主义风潮的迅速殒灭。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出现是中西文化“双重危机”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映,是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出路的选择。它不是未经反省的假设,而是作为一种与复古思潮、西化思潮既对立、又依存的自觉理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起源于何时,学术界有较大的分歧。张之洞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完整表达,不仅使得“中体西用”这一提法上升为官方意识、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也使得这一中西文化结合的模式完成了从洋务派的重在“开新”,到戊戌时期首推“卫道”的转变。虽然维新派也提倡“中体西用”,但其主旨在于中西文化的会通,这与张之洞意在以西学补救中学之缺的保守思路形成巨大反差。可以说,张之洞对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既是中西文化“双重危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又不可避免地打上中西文化“双重危机”的深刻印记:一方面在维护传统的基础上反省传统,一方面又在批判西方的前提下学习西方,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为本位,融会调和西方文化,重建中华民族的文化系统。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的不一致性以及强烈的文化优位意识这样三个特征,并与反传统的西化思潮和马克思主义思潮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激进主义思潮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一起被并称为近代三大思潮、三大思想文化流派。对近代激进主义的反思是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以下就学术界对近代激进主义思潮的反思作些梳理。一、关于激进主义思潮的起点与发展脉络激进主义的源头应追溯到哪里,其发展脉络如何?学者基于对激进主义的不同界定,对其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作了不尽一致的描述。柴文华在把中国近现代的反传统和西化思潮简化为“文化激进主义”后,又把它分解为“萌芽的文化激进主义”、“温和的文化激进主义”和“典型的文化激进主义”三个层面。“萌芽的文化激进主义”…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的文化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着深刻影响。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清理极左思潮, 拓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视野; “走向世界文学”的提出, 文化保守主义的崛起, 新方法的引进, 文化热的介入, 文学流派、思潮研究的兴起, 多种研究思潮的交织碰撞促成中国现代文学多元复杂、丰富深入的研究格局; “重写文学史”问题的讨论, 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追求的新的文学史观整合中国现代文学现象、整体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尝试和努力;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关于文化保守主义的新的讨论、人文精神和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问题的讨论, 都是市场经济冲击下的深层思考, 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史观、史法和视野都有内在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道”是相对文化和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而言的。政治上“激进”与“保守”的参照系是既定政治秩序,文化上“激进”与“保守”的参照系则是特定文化传统。当代中国的既定政治秩序是反传统的、基于“党国一体”政治架构的国家主义,本身集文化激进主义倾向与政治保守主义倾向于一身。以此为参照,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既有的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文化和政治激进主义,极左派(包括新左派和老左派)和“刚性新儒家”具有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激进主义倾向。萧功秦的“中道理性”论是一种“政治中道论”,试图超越极左派和自由主义的政治激进主义倾向和政治保守主义倾向;姚中秋所谓的“寻找中道”是一种“文化中道论”,试图主要超越(现代)自由主义的文化激进主义和“刚性新儒家”的文化保守主义。相较而言,前者具有较大的政治可行性,但却悬置了我们在文化上的努力方向;后者具有较大的文化可欲性,但却在根本上缺乏政治实践关照,具有政治激进主义倾向。当代中国的“中道理性”之道,应当遵循“萧-姚律令”,既要具有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亦要具有政治实践关照,并切实基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开展关于“中国理想图景”的理论探究。  相似文献   

15.
徐旭 《天府新论》2015,(2):44-52
诞生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保守主义是相对于自由主义而言的“保守的自由主义”,所以,保守主义的原始意义既不以进步与否为衡量标准,也不以开放与否为评判准绳,而是参照于自由主义又对立于激进主义,并以反思现代化为本质特征而彰显其审美现代性。作为一个学术术语,保守主义一词在被引入中国而指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保守思潮时,往往被误用,其意义也随之发生变迁,并历经从消极意义向中性意义的转变。纯粹的西方意义上的保守主义的概念并不完全适用于论究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保守主义,至于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守成主义一类的试图契合中国论域的新概念其实也存在这一问题而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产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现代新儒学文化思潮,是对“五四”时期陈独秀、胡适、吴虞等人的激烈反传统主义所作的一种文化保守主义的回应。19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作为现代新儒学文化思潮的开山之作,在当时的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随后,在三、四十年代,冯友兰、贺麟、  相似文献   

17.
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是近代中国两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分别代表了变革中国的两种政治取向。保守相对于激进而言,非“保守派”或“旧派”之意。清季民初,中国未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政治秩序,保守主义如同空中楼阁,难以在现实中找到立足点。反之,激进主义不断扩大政治舞台,以致保守者的命运不得不同革命联系在一起,革命有时竟成为保守主义者的安身立命之处。政治与文化思想保守的尹昌衡,从“忠清”到“反清”,最后被迫“归隐”的人生经历,恰是一位保守主义者在不断激进的革命潮流中难以立足的写照。  相似文献   

18.
民族主义是一种具有统领、涵盖、弥漫其他思潮特点的综合性的社会思潮,它蕴藏在每一个现代思潮里。被称为三大思潮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就有着密切的互动与对应关系。民族主义是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统,是三大思潮的同源潜流,是三大思潮所共同具有的致思取向、思维特征与"共同观念"。但是,三大思潮对民族主义诉求的表现形式、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三大思潮对民族主义诉求的表达可区分为激进民族主义(革命民族主义)、自由民族主义(理性民族主义)、保守型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三种民族主义的次元类型:激进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基本连接点在于通过激进手段建立民族国家;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交集点是建立自由民主宪政的现代民族国家,争取国家自由;保守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交集点、契合点最多,以至有的研究者认为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9.
回顾本世纪的思想史,在众多思潮流派中,文化保守主义是十分值得重视的流派。勿庸赘述,文化上的保守主义不是指社会政治上的保守主义。毋宁说,其中不乏政治上的激进论者,例如章太炎就是显例。我曾在《试论五四与后五四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试论现代新儒学的几个特点》等论文中多次论述过这一思潮的形成发展及见弊得失。文化保守主义是反思现代性的国际文化现象,其代表人物提扬人文价值,批评现代化的负面影响,促进现代化的健康发展。英国和欧陆各国的文化保守主义对西方现代化起过补偏救弊的作用。在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文…  相似文献   

20.
文化保守主义再度兴起的实质、原因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武 《学术研究》2008,3(3):33-38
文化保守主义在新世纪之交的再度兴起,已成为今天中国思想世界的一个重要现象.这一思潮的最基本实质,在于力图重新确立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以重构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一思潮再度兴起的根本原因,则在于近30年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所造成的思想空间的开放、主流价值观念的重建及对民族根性与民族身份的认同和保持.对于文化保守主义的巨大影响所具有的复杂性,我们要把它放在当代中国的现实背景下予以深入而辩证的分析,既要看到其中所具有的合理的积极的内容,也要看到其中所具有的不舍理的负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