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荀子是先秦时期的一代儒学大师,他大胆吸收别派主要是法家的合理思想,极大地改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体系,形成了既"隆礼"又"重法"的思想体系,他认为,礼治需要法治的辅佐,法治需要礼治的指导,二者可以在政治和法律层面上交融互摄,从而开启了儒法合流的先河,对我国古代在思想文化和治国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礼在中国古代社会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从孔子强调主体内在自觉性的"仁礼",到成为儒法合流的封建统治工具的礼教,儒礼在演变过程中其强制性力量不断得到加强,而这种转变正是以荀子的礼制思想为中介的.  相似文献   

3.
“小人儒”是与“君子儒”相对的概念。儒的阶层中有“小人儒”,他们忽视仁义原则,仅仅注重个人的实际利益,满足口腹之乐,强调衣冠外表,子夏、子张、子游就是突出的代表。孔子界定小人儒有六点依据:注重外在事务,忽视内在修养;深入微观,宏观把握不够;注重功利需要,轻视或者忽视道义主张;对儒家实质认识和行为上有偏差;没有实行好“中庸之道”;加剧儒家分化,使道家、墨家、法家发展。俗儒、贱儒、假冒儒、衣冠儒、士君子就是历史上比较常见的小人儒。  相似文献   

4.
“儒”在中华文化和儒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很长时间内,关于儒的起源问题却被忽略。诸多学案,与此相关。胡适是坚持不懈的说儒者。说儒,是他学术事业的重头戏。经过20年的摸爬滚打,他终以“丰伟之论文”──《说儒》,冲在探求儒的起源者的最前列。胡建构的“儒的起源说”的内容体系,带有开风气、填空白性质。胡的打头炮的力作,在学界产生冲击波,引发连锁反应,历60余年而不衰。近现代学界锋头人物都参与其中。胡说终以新锐性和合理性沐浴于风风雨雨,对于推进儒学研究,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5.
荀子关于群的思想是对人类的群体生活以及其时代条件下群体状态的一种社会学的描述,虽然他的学说延续着孔孟关于人生伦理的探讨,但群这一概念却将探讨的角度从现实的人际交往关系拓展到了抽象的社会组织层面上,这使得其观点对我们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群己之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价值观之辨,它内在地关涉到群体与个体利益的关系。在比较孔孟荀的群己观时,我们可以看出:三者共同指向了群体价值认同,其中,荀子对群体价值表述得最为充分与明确,同时凸显了对个体生命的关切对以及生存价值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儒侠”最初被用来指代儒士、侠士两类人。在宋代被用来指代具有侠气的文人,及至明清,这一指代新意和人格气质得到了文人的广泛关注且被官方青睐,逐渐成为了读书人理想化的人格、行为范式之一,之后又在清末民初的救亡图存运动中成为民族自强的理想化人格憧憬。与此同时,“儒侠”这种人格风尚也反映在叙事文学中,在小说中涌现出了一批儒侠形象,尤其在新派武侠文学的影响下,其精神内涵不断发生着演变,最终汇聚成广义、狭义两种概念。“侠儒”虽然最初被用来区别于“儒侠”,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儒侠”的变体使用,两者都被用来指代具有侠气的文人。  相似文献   

8.
《论语·雍也》:“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以往论者释儒,罕有联系子夏姓氏者,释君子有两种含义:有德者、有位者.进一步分析可说君子有四种含义.就已然性而言,除了以往所谓两种,还有第三种有德又有位者.第四种是孔子教育弟子君子应当如何如何,尚不具备已然性,就理想标准而言比较接近第三种含义.其实,无论两种还是四种,都是后人结合《论语》具体语境所作的分析,而在孔子心中和《论语》中,君子大概只有一种含义:有德又有位者;小人则是其反义词.儒在孔子时代,还是一种行业,这一行业包括承继了巫、史、祝、卜等王官知识技艺而以教师、治丧、相礼、占卜等为职业的所有术士.君子标准加上儒之职业性,就是所谓“君子儒”.子夏作为卜氏后裔、卜偃后人,出身于由贵族沦为民间术士而世代为人占卦决疑的贫寒之家.“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是孔子针对子夏的出身,对其进行入学教育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许慎的《说文解字》曰:“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文言文中的“禮”字,现在被简化为“礼”。履者,可行、可作也,说明礼原本是一种可以被人重复践行的巫术活动。礼可能起源于原始部落的神鬼祭祀与崇拜行为,后来由纯粹的事鬼、事神逐步扩展到事天、事人、事政的方面。关于“礼”的无数解释中,荀子则另辟蹊径,独树一帜。《荀子·礼论》把“礼”诠释为“养”。“礼者,养也。刍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几筵,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  相似文献   

10.
荀子的"天人有分"思想,在先秦的天人观中具有独到的贡献。他坚持以类明分的原则,厘清了不同于"天功"的"人功"、不同于"天道"的"人道",从而为确立合理的天人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准确把握后世的"天人合一"观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1.
荀子和柏拉图生活在大致相同的时代背景下两个不同的国度里 ,他们提出了大致相同的道德理想和高尚道德境界的实现途径 ,但同时也有着不同的道德起源观和其道德理想实现与幻灭的不同结局。其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是我们党以德治国方略的思想资源 ,对我们今天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荀子的进取人生观是顺应时代潮流而产生的。他反对“天命”,主张人应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积极进取。继承和发扬荀子的进取人生观 ,有利于批判唯心主义 ,有利于启发人以奋发有为的姿态从事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潮的结果,荀子的天人思想极大地凸显了人类群体的尊严,但由于他对人道(礼乐)的过分强调,也消解了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荀子天人观新探:基于明分的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所说的天,有形上与形下之分。对形上之天,荀子的思路是天人由合而分;对形下之天,其思路则是天人由分而合。在评价荀子的天人观时,需要注意其两面性。  相似文献   

15.
礼是荀学的核心观念.荀子从礼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本质两个方面论证了礼的合法性依据.礼的外在形式具有缘饰人性的功能,它既可以满足人性对审美的欲求,又符合政治生活中辨异目的.通过对礼义的学习,以及礼对人恶劣情欲的抑制,在逐渐积善和化恶中,促使人的气质发生变化,从而使理想人格得以养成.  相似文献   

16.
汝窑与官窑     
汝窑和官窑是北宋时期的两大名窑。因窑址的位置无法确定,研究工作只能停留在对其传世品以及古文献有关两窑瓷器记载的只言片语推测之上。确定窑址的具体位置,有助于研究两窑产生、发展和结束的关系问题以及瓷器的生产状况。  相似文献   

17.
西方人求真向东方人求道回归的世界现象,使我们再次反思以求道著名的道家哲学成为必要。在道家的视野里,天地人是一个和谐的系统,它为体现自然特征的道所贯通。万物生存的根源在于道,人只是万物中的一个存在。万物的物性是自足的,因为个物都具有自为的机能,对其价值判断也应据其本性的特征,任何外在于该物的评价标准都毫无意义。在物际关系上,万物的外形虽然千姿百态,但都在其本性的轨道上实现着自得这一内质又是同一的。在人的系统里,对万物的利用,应该在是否有利于万物和谐运作的视野中来决策;对人自身,则当因循个体的特性来曲成个体,只有这样,个体才能较好地实现自身的所宜,而个体的所宜,还包含着由各司其职这一角色意识因子而生发的对他人的尊重。这些对稳定社会、营建和谐世界有着价值导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荀子·荣辱篇》疑词新考@王天海$贵州民族学院法律系!贵州贵阳550025~~~~~~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人声调不是独立调位的基础上.采纳汉语人声韵从上古至于今日一直朝着转阴的方向演变的观点,论证与之同步,人声韵音节声词逐步地靠拢处于同一调位中的其他变体,并最终与之达到一致。文章广泛征引方言材料,阐明入声韵音节声凋演变属“变体趋同”,意在为“入声非声说”做出理论和事实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荀子.天论》是战国晚期儒学思想家荀卿的一篇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论著。尖锐批判了当时流行于社会上的源于巫术观念的“天人感应”说,指出自然界变化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无涉,并力主利用自然、征服自然。但《天论》的核心理念却是认为自然规律不可知也不必知,提出了“唯圣人为不求知天”的蒙昧主义观点。这一点在哲学史上从来没人指出,以致这一有害的结论一直影响到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