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群 《南亚研究》2012,(1):130-142
徐梵澄在印度语言文化和宗教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印度古代典籍的译介和研究方面更是成绩斐然.在对奥义书和“圣哲”室利·阿罗频多的译介和研究方面,他是迄今为止国内成就最为突出的学者.他立足于中国文化,进行中印比较文化研究,旨在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2.
大姜 《南亚研究》2003,(2):94-94
印度总理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于 2 0 0 3年 6月 2 3日成功地访问了北京大学 ,并出席了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的成立暨揭牌仪式。下午四时 ,瓦杰帕伊总理来到北京大学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大厅与中国教育部长周济一道为“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铜牌揭幕。北大校长许智宏教授主持了揭牌仪式。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首先致词 ,他说 ,“值此瓦杰帕伊总理阁下访华之际 ,在中印双方的共同推动下 ,北京大学成立了印度研究中心 ,以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们的学术传统 ,加强中印文化教育的交流 ,促进两国友好关系。我相信 ,在总理阁下以及印度各界朋…  相似文献   

3.
以“优惠教育服务贸易安排”扩大中印教育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证了扩大中印教育交流的必要性,并对中印教育交流合作的现状做了介绍和分析,指出目前中印教育关系滞后于两国关系当前发展和今后的需要,然后提出建立“中印优惠教育服务贸易安排”,以加速提升中国和印度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值此纪念谭云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南亚研究室全体同仁讲几句话。 今天上午,各位老师、各位长者回顾了谭云山先生在半个多世纪里为中印友好和中印文化交流所做的不朽贡献。的确,谭云山先生为中印友好和中印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其业绩和成就是辉煌的。如果说,唐朝玄奘大师是古代站在中印友好和中印文化交流高峰上的巨人,那么,谭云山先生则是近代以来站在中印友好和中印文化交流高峰上的巨人。谭云山先生和他的业绩,对我们每个从事印度问题研究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榜样,都是一种鞭策。今天,我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25日,作为“中印友好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主办了一次范围小但规格高的全国性“中印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30余名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四川、西藏等省市区重量级研究机构的资深专家学者与会。印度驻华大使馆公使罗国栋先生拨冗莅会讲话并回答了部分与会学者的问题。与会学者主要围绕“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印文化交流:经验与教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印度文化的嬗变:传统与现代”、“增强中印文化交流与中印关系:问题与对策”等三个议题展开研讨,着眼于探讨文化交流在未来中印关系中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6.
“让我们,中国和印度,联合起来吧;让欢迎伟大时代的歌声响起来吧!让我们两个国家把欢迎的灯点起来,迎上前去吧!”——泰戈尔(1924年)泰戈尔是印度现代的伟大作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泰戈尔在他的一生当中,非常重视中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友好事业,他对中国人民是始终  相似文献   

7.
康民军 《南亚研究》2009,(3):55-67,130
“麦克马洪线”问题是中印边界争端中的重要问题。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对中印关系起到极大的破坏性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印度政府坚持所谓的地理原则能论证“麦克马洪线”的有效性。本文详细分析了所谓地理原则的内涵,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明:所谓的地理原则论不但不能论证“麦克马洪线”的有效性,而且是导致中印边界冲突和战争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曹鹏鹏  冯怀信 《南亚研究》2022,(2):63-85+158
中印边界争端问题并非纯粹的领土主张,而是掺杂着多重现实性因素。重复博弈理论认为,边界争端因存在长期利益导向与“一报还一报”的理性报复策略,最终将走向一种可预期的稳定合作。重复博弈理论大致解释了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后,两国冲突烈度持续降低的基本逻辑。然而,近年来中印在边界区域的争端频率和烈度有所上升,尤其是2020年中印在加勒万河谷地带发生流血冲突后一段时间,双方保持着紧张对峙的态势。本文研究发现,中印受地位竞争、地缘空间竞争和与美国互动的复合竞争影响,导致印度产生本体性不安全。印度需要增加在边界问题上对中国的威慑力度,以消解其在边界对峙中的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9.
后冷战时期的中印关系:正常化与战略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建学 《南亚研究》2005,34(2):8-14
冷战后的中印关系正常化进程的两大障碍是印度的“冷战思维”和中国的“静止观”。在历史遗留问题尚未根除、互信基础薄弱且面临现实竞争等严峻挑战下,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依然能够持续,这可溯源至各自对对方战略上的“和谐”:对外战略都着眼于营造安全稳定、友善共赢的周边环境;都强调经济关系在两国总体关系中的战略意义;都主张进行国际合作以分散现有国际权力分配格局的压力。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各国均力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中印战略的完全“和谐”很难出现,中印战略之间的关系形态应往“动态的咬合”方向发展,而不追求“静态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卢光盛  聂姣 《南亚研究》2020,(1):74-100,150,151
东南亚既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线路的必经之路,也是印度“印太构想”的重要区域.当中国的“一带一路”与印度的“印太构想”在东南亚地区相遇,两国的利益碰撞和影响力竞争明显增强,但也为中印在与东南亚区域合作过程中走向“竞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印在东南亚区域合作中的竞争与合作,贯穿于中国和印度参与东南亚区域合作的不同理念中.中印与东南亚区域合作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使得双方的彼此认知出现错位,印度呈现出明显的排他性,中印在域外因素和合作成效方面也出现明显的差异.比较中国和印度与东南亚区域合作在利益诉求、彼此认知、排他性、域外因素、合作成效等方面的不同,有利于厘清中国和印度在东南亚区域合作中的“竞争面”与“合作面”,推动中印两国在与东南亚区域合作的“碰撞与竞争、对接与合作”中探索更具实质性意义的合作,最终实现互利共赢或多赢,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