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在工业社会基础之上崛起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新形态,社会学对其认识逐步深化.后现代社会学关于后工业社会、网络社会、风险社会和反思性社会等概念,是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社会发展变化的理解与概括.对信息社会的分析研究,深化了对信息社会崛起引起各种深刻变迁的认识.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是并存关系,在工业化进程中诞生的现代社会学,仍然有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现代社会学与后现代社会学是当代社会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在信息社会崛起背景下发生的社会学学科分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是以社会为本位取代以家为本位的社会结构,这一变革对传统儒家社会伦理提出新的挑战,即以社会为本位底社会儒家伦理如何可能。冯友兰在接着讲的意义上阐发了儒家教化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可能性,积极阐发了传统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实现与发展。认识冯友兰对儒家伦理如何可能问题的思考,对促进研究冯友兰教育思想获得了更为扩展的意义与视野,而这亦是我们应自觉意识和积极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杨廷强 《理论界》2015,(1):6-10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对现代社会的起源进行了集中分析。马克思认为,现代社会是以资本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形式,是一种具有历史暂时性质和过渡性质的社会形式。现代社会在形式上起源于传统社会的解体;在本质上起源于劳动和劳动客观条件之间的分离;现代社会的起源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对现代社会起源的分析在当代具有重要意义,对现代社会起源的历史性说明为人类通过自身活动改变世界提供了根本的可能性,指明超越现代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扬弃劳动与劳动客观条件之间的分离,指出超越现代社会是现代社会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指向现代社会自身,不外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秩序和整合问题一直是涂尔干的理论关注点.在其丰富的社会学理论中,宗教思想占了很大比重.他利用自己所倡导的社会学方法,对宗教现象进行了探索,在宗教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宗教是社会的产物,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集体意识中逐渐产生的,信仰、仪式和教会是其构成要素,宗教在本质上是社会力量的体现,对社会具有整合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秩序和整合问题一直是涂尔干的理论关注点。在其丰富的社会学理论中,宗教思想占了很大比重。他利用自己所倡导的社会学方法,对宗教现象进行了探索,在宗教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宗教是社会的产物,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集体意识中逐渐产生的,信仰、仪式和教会是其构成要素,宗教在本质上是社会力量的体现,对社会具有整合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试论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论述了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心理的关系;从结构、功能和行为反应这三个角度分析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二者是如何互为因果和彼此迭加,以及在形式和内容上是如何区别联系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论证了社会心理是社会心理承受能力活动的心理背景,对制约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主要社会心理条件作了逐一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公共图书馆服务于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社会 ,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资源 ,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本文对公共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探讨 ,并就如何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消费:解释、批判与辩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工业加市场构成了消费社会的基础。在消费社会中,商人不是在消极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是在积极地创造消费和消费者。对消费社会有两大解释,一个认为是厂商造就了消费社会,另一个认为是消费者以物质证明自身的动机拉动了消费。事实上,这两种解释的综合才是对“消费社会”这一概念的最好解释。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雨  太盛 《江淮论坛》2000,5(2):13-18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他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拟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学说作一探讨。一唯物史观认为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在不同的社会 ,其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对立社会中 ,社会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但是 ,由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剥削制度以及作为阶级的…  相似文献   

10.
论有效社会政策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政策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作为其有效制定、运行的基础,因为社会政策是嵌入于社会之中的.因此,必须对社会进行构建.公民社会可以捍卫公民的权利,能动社会则是抵抗市场对社会的侵袭,这两种“社会”形式共同构成了有效社会政策的社会基础.在当下中国,不仅需要保卫社会,也需要生产社会,更要警惕政府对社会的不当干预.  相似文献   

11.
明代诗学的主体是唐诗学,晚明时期唐诗学进入整理、融合时代。产生于晚明的《诗源辩体》不是一部专论唐诗的著作,但全书主体却是唐诗研究。其唐诗理论不是许学夷所独创,而是与前代、同时代诗论有着深厚渊源;不仅包括《文心雕龙》、《沧浪诗话》、《艺苑卮言》、《诗薮》,更包括公安派、竟陵派的诗学理论。正是在融汇众家的基础上,《诗源辩体》中的唐诗理论成为了有明一代唐诗理论的总结之作。  相似文献   

12.
明代诗学以格调说为中心,对中国诗歌的美学结构和风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成就是巨大的。为理清格调说的理论内含,必须对其理论来源进行研究。本文对明代前期——格调说的形成期理论的衍变进行了分析,汰去旧说对《唐诗品汇》的误解,着重论述《唐音》的音律正变理论对于格调说的导引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代空疏学风的形成除了与宋明“心学”倡导的“高谈性命,直入禅障,束书不观”的治学风气有关,还与明代科举制度的导向及教育制度的缺失相关。它不仅造成学术研究的浮泛和浅薄,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风气。明中叶以来求实思潮的兴起,促使学风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学术研究,而且也影响着清代学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闽中诗派是明代诗坛上一个重要的诗派,它成立于洪武二年,活动在洪武初到永乐末年。它的尊唐主张对有明一代诗歌风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卫所制度是明朝军队的一项基本军制。卫所缺伍的原因主要是边班、清军、勾解等措施在实行过程中产生了诸种弊端。明代军中各级官吏贪占政府粮饷、收受军兵贿赂是各种军制无法实施的根本原因并对明朝灭亡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杜林渊 《学术探索》2012,(1):128-131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历史遗迹,现今陕北所见明代长城遗址大部分是在明成化年间由余子俊主持修建完成的。然而,这项工程却受到重重阻碍,延迟修筑竟长达三年之久。本文试将这一事件置于明朝中期大的社会背景之中,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以及社会因素等各角度进行剖析,探讨此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原因。  相似文献   

17.
曹萌 《北方论丛》2001,(6):58-63
《红楼梦》一书是明末社会思潮影响下的精神产物,是这一思潮直接引出的小说方面“平中求奇”审美思潮的文学成果。全书以神话架构全篇,以敷演方式进行描述,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写作题材,以及尚“平中之奇”的倾向都是这一结论的具体例证和表现。  相似文献   

18.
刘静 《齐鲁学刊》2007,(1):45-47
耿如杞生活在明朝末年,历任户部主事、兵部职方郎中、陕西神木参议兵备、河南遵化兵备副使、太仆寺卿、巡抚山西、督察院右佥都御史等职。他为人正直有才干,却一生命运多舛,仕途上三起三落,两次被论斩,最终被杀,是明末官吏命运的典型写照。纵观其个人经历,颇能管窥明末政治环境及其走向灭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马艳 《晋阳学刊》2007,(3):108-112
明前期传奇是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两个戏曲高峰之间不可忽视的过渡环节,其创作总体成就不高,思想倾向以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为主,艺术方面则追求典雅骈俪,这种创作倾向可概括为“以时文为南曲”。明前期传奇是朱元璋推行全面复古政策、恢复中原传统文化的产物,也是《琵琶记》及其影响下“剧以载道”观空前加强的产物,并且极大地影响了明清传奇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朱志先 《学术探索》2010,(4):108-112
《史记》、《汉书》、《后汉书》产生以后,历代对其皆有研究,文人瞩目于章法,史家着眼于史实,各取所需。然而明代上至帝王下迄黔首,皆对汉史具有浓厚的兴趣,不单有浅显的引用评析,更多的是精湛的考究辨驳。明人汉史学研究可谓是游历于神圣与世俗之间,但其研究方法、理念和成果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明人研究汉史学的状况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明代史学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