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以来,郭沫若同志在科学文化战线上驰骋了达六十年之久,他的一生为党为人民为我国民族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伟大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当我们历数郭老一生在哲学社会科学许多领域中的重要建树时,对于他创作的大量的历史剧的成就,都不能不表示敬佩和惊叹。这些剧作,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是郭老的坚强不屈的革命立场和灵活巧妙的斗争艺术的体现,是我国现代文化艺术史上极其珍  相似文献   

2.
从抗战这一历史背景下,看郭沫若所创作的六大历史剧的宣传作用。主要对这六大历史剧进行了分析,结合剧本演出后社会各界的的反响来看作品的宣传功能性。  相似文献   

3.
<正> 注重主观内在情感的表现,是郭沫若的艺术个性。在他的史剧创作中,情感因素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它既影响着创作过程,又影响着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成为郭沫若史剧细胞中的“原形质”。突出情感因素,使郭沫若的历史剧具有独特的抒情风格。这风格除众所周知的,表现为语言的抒情风格外,还极其鲜明地体现在戏剧人物和戏剧结构上。作者在人物性格描写中,总是注意从智、情、意三方面挖掘人物的性格内容,但对情感内容的挖掘与表现更为注重,也最成功。因此,史剧中性格突出的人物,都是情感化的人物。他们具有浓重的感情气质,情感特别丰富,而且在表现方式上也不同于常  相似文献   

4.
张勇 《北方论丛》2017,(1):48-55
郭沫若的早期历史剧创作与他对西方诗剧的翻译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对西方诗剧的翻译,郭沫若产生创作历史剧的冲动,并进而完成系列体裁的历史剧创作.受西方诗剧翻译的影响,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无论是借助于现代生命意识的张扬回应五四文学的命题,还是对于现代戏剧创作人物构造,以及"情调"勾勒等方面都做出历史性的探索.通过对郭沫若早期历史剧创作与诗剧翻译关系的辨析,全面阐释郭沫若早期创作中的疑点和难点问题,对于进一步全面理解"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作家群体具有借鉴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 郭沫若从一九○四年写《邨居即景》《早起》《茶溪》等诗开始,到一九七八年发表《纪念周总理八十诞辰》《水调歌头·贺五届人大、五届政协胜利召并》等诗词,共有七十五年创作生涯。对郭沫若这七十五年文艺思想发展,目前国内外尚无专论。本文仅作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6.
一在莎士比亞誕生前三百多年,在易卜生和奥斯特罗夫斯基誕生前五百多年,中国誕生了一位偉大的戲剧家——关漢卿。他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人民寫下了六十多种雜剧。可惜的是,他的雜剧只流傳下来十几种,而且其中还有殘缺不全的。但就这僅存的十几种雜剧,已足以看出他的巨大成就,足以使他在中國戲剧史上,永远放射着不滅的光芒。关汉卿所生活的时代是十三世紀,这时正是元朝统治者統治中國的时代。这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元朝統治者,对人民,特别是对漢族  相似文献   

7.
简论土家族民歌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歌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土家族民歌所表现出的女性形象有神格化的女性形象、勤劳善良的女性形象,也有受侮辱而持叛逆性格的女性形象。通过土家族民间文学中的民歌考察,分析总结土家族女性在历史上的形象,对于发扬土家族妇女的传统美德,对于推动土家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抗战史剧在题材的选择与处理过程中,走了一条由文化主义的价值选择与诠释,进而上升到无产阶级政治认同的路线;新中国成立后,他选取了一条先有政治预设然后再下沉到文化内涵演绎的题材选择与处理路线。这样,在他史剧艺术探索中,历史、现实和艺术三者间的关系发生了的微妙的变化。在历史层面,形成了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翻案"式题材选择与处理;在历史与现实关系上,形成了以"敷粉"为特征的歌颂性隐喻化处理;在艺术本身层面,则凸显出郭沫若主体情感的突入与疏离之间的倏变色彩。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出现历史剧创作的高潮,尤其以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最有代表性。郭沫若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六部历史剧,采用悲剧这一叙事形式,塑造了屈原、聂婪等志士仁人为祖国和民族慷慨赴难、从容就义的悲壮形象,彰显这些历史人物的高贵品质和悲剧精神;同时,这六部历史剧政治意图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装饰形象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美学角度联系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民族特色,简要论述装饰形象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宋代文学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是:女性之被重视远远超过前代.尤其是在宋词中,已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女性世界.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作为一个群体,也空前积极地参与了文学创作.她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了宋代妇女的生活、品格和思想情操,为研究妇女在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期間,我們讀到了《人民日报》連載的剧本《女飞行員》,一群英姿颯爽的空軍女战士形象,使人联想起許多以妇女为主人公的现代戏来。解放初期,我們最先看到的有《白毛女》、《赵一曼》、《刘胡兰》,往后又看到了《紅霞》、《洪湖赤卫队》、《紅色娘子軍》,最近几年里,我們又看到了《李双双》、《槐树庄》和《丰收之后》。戏中的詳細情节,随着时間的消逝有些已逐漸忘却,可是,象喜儿、紅霞、韓英、琼花、李双双、赵五嬸等,这样一些为爭取妇女解放、为实  相似文献   

13.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索尔·贝娄小说的主人公永远是一个在烦恼中寻找自我归宿的男性,而妇女则总没有能象男主人公那样被从多方面展示,尤其缺少内心刻画。如果说索尔·贝娄的男主人公往往是内心生活十分复杂而丰富的人物的话,那么妇女则时常只是一些为了表达作品主题思想的“风格化”的形象。尽管贝娄小说中的妇女形象就其本身来说或许艺术价值不大,但从对揭露主要人物的作用来说却是不可缺少的。假如没有这些妇女,贝娄的主人公的形象将不会如此丰满。贝娄小说中对揭示主人公起重要作用的妇女形象至少有四种类型:1.权威的老妇;2.温顺的妻子(或情人);3.背叛的情人(或妻子);4.慈爱的母亲。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创造第一时期的十六世纪九十年代,是英国历史上伊丽莎白统治的盛期.当时,封建统治正在逐步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稳定的情况下得到迅速发展,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文学也进入了繁荣昌盛的阶段.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满怀反封建的战斗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全力投入到写作中.在这一时期创造的历史剧中,莎士比亚称颂了集中统一的王权对封建割据势力的胜利;在喜剧中则满腔热情地描绘了青年男女争取自由恋爱权利的斗争.他深信人文主义的道德理想可以战胜封建的道德偏见.因此,他的作品洋溢着战胜禁欲主义以后生活的幸福和欢乐.《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威人》和《第十二夜》是人们所公认的莎氏第一时期最富有人文主义精神的喜剧代表作.在这几部艺术珍品中,莎士比亚以大量的笔墨塑造了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妇女形象.赫米娅、海丽娜、鲍西娅和薇奥拉这些理想化的资产阶级新女性形象,之所以长期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她们不仅出身高贵,温柔美丽,而且聪明机警,敢作敢为.她们勇敢地冲破封建束缚,要求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新女性.一、赫米娅、海丽娜赫米娅身材娇小,肤色浅黑,口齿伶俐,活泼可爱.她爱情专一,性格直爽,倔强而又泼辣.为了争取婚姻自主,她敢于对簿公堂,违抗父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以诗人的气质与激情,以史学家的精湛研究,以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将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搬上舞台,使他的历史剧有了独特的风格。以史学家作剧,在大关节目上不失历史之真实;以诗人作剧,则剧中充满诗的韵味;以革命家作剧,则能紧紧地握住时代的脉搏,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因此可以说郭沫若的历史剧是史、剧、诗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戏剧文学是戏剧演出的基础。比起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来,戏剧文学是一种最讲究集中、最讲究效果而且最富有独特个性的文学形式。因此,从事戏剧创作的人就不能不格外注意戏剧技巧,不能不格外注意并照顾到它的独特的个性。基于上述认识,本文着重就郭沫若历史剧中几种常用的艺术手法及其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中有一个不为学界所置重的现象,即它以拼音文字、文化先驱者、民族国家和地域名称以及其他文化标签等"西方意象","塑造"出一个特别的"西方形象"。诗人对真实的西方世界缺乏切身感受与体验,那些"西方意象"来自课堂与书本,不具备日常性、鲜活性与体验性;抒情主人公往往在认同中以比较的方式和张扬的语气言说"西方意象",将赞美"西方"与阐扬民族文化精义结合起来;书本性也影响了文本的"艺术安排",诗人充分地掌控着那些"西方意象",使它们成为张扬抒情主人公自我主体性的语码,于是文本中所生成的"西方形象"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性格逻辑,具有书本性,是一个充分郭沫若化的"西方形象"。  相似文献   

18.
<正> 郭沫若不仅创作了不少悲剧剧作,而且对悲剧艺术也有不少理论阐述,形成了他较为明确的悲剧观。他曾在《由<虎符>说到悲剧精神》一文中说:“悲剧的教育意义比喜剧的更强,促进社会发展的方生力量尚未足够壮大,而拖延社会发展的将死力量也尚未十分衰弱,在这时候便有悲剧的诞生。悲剧的戏剧价值不是在单纯地使人悲,而是在具体地激起人们把悲剧情绪化而为力量,以拥护方生的成分而抗斗将死的成分。”对悲剧的诞生和本质,悲剧艺术的意义和价值作了一定程度的揭示。  相似文献   

19.
屠格涅夫不仅塑造了许多卓越的男主人公而受到评论界的瞩目;并且还因为他刻划了众多动人的妇女形象而受到当代作家、批评家们的交口称赞。他以自己的创作“歌颂着妇女的光荣”,丰富了俄国文学中妇女形象的画廊。对于妇女命运深切关怀的别林斯基曾经指出:“在任何场合下,在俄罗斯社会的各阶层中,男人始终扮演着主角,但是我们不能说妇女演了次要的配角,因为她们根本不演任何角色”。他又说:“俄罗斯少女不象欧洲一般的女人,不是单身妇女,她只是一个未来的新娘”。当时的社会风尚是普遍地把妇女看成没有独立人格的男人的附属物。妇女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历史剧中最大放光彩的女性形象,是其吸收民间文学传统,积淀英雄—美人模式,并借古人之口,传递理想与现实社会的对抗。借助神话—原型批评,我们可以发现其人物塑造的某些特有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