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家的奠基性人物系生活于春秋末年的老子,其著作谓《道德经》;道家的集大成者系生活于战国中期的庄子,其著作《庄子》后人亦称之为《南华经》。道家学派就以老庄为代表。固然,道家也还有其他一些人物,如杨朱,但杨朱的学说旨趣与老庄相距甚远。因此,严格而言,杨朱要算是道家的歧出,我们讨论道家学说,无疑只能就老庄立论,把握了老庄,也就把握了道家文化。 老庄之间虽有差异,但从总体上看,他们二人的思想一脉相承,且都主即世而又超世,都主自然无为,而与儒家的积极入世品格和刚健有为精神大异其趣。 人们往往只看到老庄思想的隐世或超世倾向,而…  相似文献   

2.
“象”与老庄美学于艹弗在中国思想史上,与儒家思想比较起来,老庄思想是最富哲学意味的,同时,老庄思想也是最富美学意味的。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对老庄思想中“象”这一范畴的解读来印证这一想法。之所以说老庄思想最富哲学意味,是因为与孔子等儒家思想相比较,老庄思...  相似文献   

3.
马汉钦 《唐都学刊》2004,20(6):117-120
"神与物游"的源头在老庄哲学。老庄对"道"的终极追求是"神与物游"的思想基础。刘勰从创作论的角度对"神与物游"作出了创造性的阐释,使意象创造理论开始趋于完备,从而为意境理论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郭建平 《社科纵横》2008,23(9):80-82
汉末魏晋之际,儒家正统思想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动摇,老庄思想却弥散开来,玄学兴起.言意之辩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所辩的三种核心观点,"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言尽意"无不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而前两种观点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影响着中国古典诗学意象论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系统之一。它以老庄思想为基本内核,以文学艺术、道教、中医、气功、武术、养生术、巫术、卜相术、处世术等为表现形式和社会化形态,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并内化于国民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结构、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之中,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自“五四”以来,道教文化主流始终受到无情的批判。粉碎“四人帮”后,虽然其他文化形式大多作为国粹而得以弘扬,但是作为道家文化内核的老庄思想却因不合改革之时宜而受到文化界的冷落。可是,近年来,老庄思想又堂而皇之地走向了文化圣殿。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林语堂是一个相当活跃而很有影响的人物,大概没有人比他更西洋化,地没有人比他更东方化。林语堂一贯注意中西文化异同的比较,并强调东西方的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不管是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还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林语堂都力图从东西方互补的角度进行文化综合。这种对东西方文化作综合观的关键在于老庄思想,是老庄思想使林语堂理解的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吕氏春秋》的主导倾向是以道家为表,以儒家为里,综合百家而形成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考察了该书的言意观,指出其:(1)表面上接受了道家“言不尽意”论,但实质上继承了儒家基本肯定言意一致因而言可尽意的论.点;(2)维护了老庄“至言去言”的思想,并给以政治化的改造与阐释;(3)继承庄子的“得意志言”说,提出“知意舍言”论,但哲学上比庄子浅薄。  相似文献   

8.
老庄哲学思想辨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庄二子,常被相提并论。然究其思想内蕴,异大于同。老子之学与庄子之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实用哲学,后者为解脱哲学。老子言“道”,目的在“用”,庄子悟道,本意在“合”。由于学说主旨不一,导致老庄在道论、人论、价值取向、人生追求等诸多问题上的差异。老子的辩证法和庄子的相对主义,也歧出于此。  相似文献   

9.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徐玉玲近年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经过上上下下共同努力,开始形成了改进加强的大气候。但我以为,目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十分薄弱,抛开客观原因不说,仅从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看,就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在:一是认识上有偏见和曲...  相似文献   

10.
王磊 《学术交流》2005,(12):22-26
圆融三谛说是天台宗圆融思想的重要内容。从内容上看,圆融三谛是即空即假即中三谛,它们之间平等、相即、互具;从归属上看,它属于佛教真理观的范畴,表达的是诸法实相的重要内容;从它与其他天台思想的联系看,三谛与三智、三观为同一层次中三个互为关联的概念;从方法的角度看,证悟圆融三谛的关键在于体认一念无明法性心;从区别的角度看,天台的圆融和华严思想的圆融两者在内涵上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1.
谦和虚——孔孟和老庄论交往态度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孟与老庄都十分重视人际关系这个现实问题。本文着重分析这两系各自对交往态度的认识。认为孔孟以谦或敬作为基本交际态度,而老庄认为虚才是交往应有的心态。孔孟认为天人贯通在谦,老庄则认为天道本虚。文章通过比较说明了谦和虚在各自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谦和虚不可分割,它们共同体现了中国人际交往文明的一个精髓——“谦虚”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证了五四时期瞿秋白思想的非民主主义性质,指出它具有浓厚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中国社会当时的阶级关系、社会主义传播的历史状况、《新社会》群体意识和心理的制约影响,无不对瞿秋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五四以前瞿秋白沉浸于老庄、佛学而萌生的原始平等意识,则又构成这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正是从空想社会主义的立场出发,瞿秋白于五四以后完成了向共产主义的转变。这成为早期瞿秋白思想发展有别于他人的一个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终结以后,中国积极倡导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中国新安全观超越了传统安全的理论困境,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创新思维。从安全的涵义上 看,它主张多维度的“综合安全”;从安全的性质上看,它突破了单边安全的“冷战思维”模式,强 调安全的相互性、普遍性,丰富、发展了“共同安全”的思想;从安全威胁的认知上看,它注重安全 威胁的多元化,突出非传统安全;从安全的实现路径上看,它推崇“合作安全”模式。新安全观构 成了中国国际新秩序观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清代老庄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个清代研究老庄的著述很多,与前代相比,清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老子>、<庄子>进行了大量的考据和校订,此外,还极力摈弃前代从佛教和道教角度对老庄的诠释,其整个趋势是从玄学化、宗教化的理解转向了实证化和俗世化的关怀.  相似文献   

15.
<莱茵报>时期是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就哲学观而言,马克思这时对原有的哲学信仰产生了怀疑和动摇.而从整体上看,马克思这一时期的思想呈现出理性批判主义的特征.这一特征在马克思的国家观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从其源头上说,则与启蒙思想尤其是法国启蒙思想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6.
论西方个人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西方个人主义起源的论述,认为,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眼中,个人主义是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而且从总的方面表明,个人主义不仅仅是我们在伦理道德意义上所理解的资产阶级道德原则,而是一种关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思想文化制度的全面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体系。因此它也造就了资本主义文明,从人性理论和人的价值理论上看,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在实践中相互认同;从政治制度上看,主张强胜弱败原则;从经济制度上看,就是保护和鼓励人们在经济领域的扩张和竞争,强调的是生存竞争原则;从思想文化制度来看,个人主义速成的是一种光怪陆离和扭曲痛楚的所谓“现代主义”和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7.
从英语阅读教学看写作教学○梁晓鹏阅读是人类书面语言交际活动的一个端点,它与写作一起构成了一个交际系统的大框架。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或传送一定的信息和知识,而阅读则是为了理解作者的这些思想或获得这些信息和知识,比如说:我们有目的地阅读报纸上的...  相似文献   

18.
从"9·11"事件至今,福山的政治思想发生了持续性的变化,呈现出一种"在退却中守望"的特征。从形式上看,这主要体现为与新保守主义切割、与美式民主制度切割、试图从抽象的民主乌托邦中走出。从内容上看,这主要体现为民主输出途径上的退却、民主树立标杆上的退却、民主政治思想构建上的退却。与此同时,福山仍在各种场合守望着历史终结论的基本观点。但他为美国提出的国际战略却显示出他以维护美国利益为宗旨,以北约军事化为手段,放弃推广民主任务,争霸世界的帝国梦,这实质上又是对历史终结论的自我否定。  相似文献   

19.
欧洲的崛起是近几百年来人类世界中最引人注目的事情,从宏观和长程的历史视野来看,欧洲在近代的崛起是数千年来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长期冲突、融合的结果。①但是从具体的情况来分析,欧洲的崛起又有其内在的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从精神文化上看,从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构成了欧洲在精神上觉醒的重要历程;从经济上看,从地理大发现到产业革命构成了欧洲逐渐走向富强的重要原因;从政治上看,从民族国家的崛起到民主制度的建立使欧洲最终实现了现代化转型。在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上述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它们共同导致了欧…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9,(12):133-137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提出是从美学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观照。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内在逻辑由其现实、历史、理论与实践的四个方面有机构成。从现实逻辑看,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是回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问题的合理尝试;从历史逻辑看,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从理论逻辑看,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可以用"力本身的方向、大小及作用点"的理论模型来进行阐释;从实践逻辑看,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是根据一定的美学原理,把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升华为一定社会的普遍理想与共通情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