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是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无产阶级的贫困也不断增加。“资产阶级运动在其中进行的那些生产关系的性质绝不是一致的单纯的,而是两重的;在产生财富的那些关系中也产生贫困。”  相似文献   

2.
张爱武 《理论界》2010,(6):31-3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涵义包括:无产阶级是一个贫困化的阶级、一个受劳动折磨的阶级、一个"人的完全丧失"的阶级;无产阶级是一个先进性的阶级;无产阶级是一个必须有科学理论指导才能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阶级。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贵刊1986年第五期刊金德建同志的《论司马迁所见(尚书)中有〈分殷之器物〉》一文,读了之后,觉得大有商榷余地。提两点意见如下:1、《史记·周本纪》:“武王既胜殷,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器物”二字即上文的“宗彝”,《书  相似文献   

4.
本刊最近邀请当地部分青年文艺理论工作者就“写中间人物”问题举行了座谈。下面登载的是其中四位同志在会上的发言稿。  相似文献   

5.
<正> 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不少文人,特别是钟嵘、陈子昂、李白和严羽等,在评论建安诗歌时,都曾使用过“建安风骨”,或近似于“建安风骨”这样的概念,而且这一概念一直沿用到今天。但是,这一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它?诸如此类的问题。现在仍有作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人的能动性与历史的必然性之间的内在冲突构成了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对立,并且导致了葛兰西时代革命实践中宿命论与机会主义的对立。本文通过讨论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内涵,立足于葛兰西对必然性的独特理解,试图以葛兰西的视角来审视"改变世界如何可能"的问题。葛兰西通过对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中所谓的"假定……"逻辑的重新解读阐发出一种保持了偶然性维度的必然性,从而给予改变世界以现实的可能性。葛兰西的必然性符合人构造历史的行为的特殊性,即历史的必然性由人的行动所诠释,而人的行动仅仅是一种趋向,其中充满了可变因素。但在行动过程中,这些可变因素"被假定"为必然性的构成。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正是在强调历史必然性的基础之上,通过恢复这种必然性的"假定"的前提而同时保持了人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五个方面集中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引言 “新民主”一词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提法尚值得讨论。但至少在本文的开头,应该有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对“新民主”,我指的是那些从70年代以来出现的民主政权。首先1974年发生在葡萄牙的革命(一群尉官发动政变,推翻了法西斯统治)标志着一个历  相似文献   

9.
世界著名的学者贝尔纳(J·D·BernaL)曾怀着钦佩的心情写道: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明代初期—从希腊的抽象数理科学转变为近代机械的、物理的科学的过程中,中国在技术上的贡献——指南针、火药、纸和印刷术—曾经起了作用,而且也许是有决定意义的作用。”这种看法的确反映了客观实际,也足以代表全世界公正的、无偏见的科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观点。中国  相似文献   

10.
“过渡时期究竟是指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还是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为什么列宁在有些文章中讲‘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又在另一些文章中讲‘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为了弄清这问题,我们从列宁的三十多篇著作中,把凡是有“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或“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表述的地方,作了初步的研究,从中领会到,列宁一贯是把过渡时期看作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一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时期。早在1916年7月列宁就明确的指出:“马克思在批判哥达纲领时写道:‘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与这个时期相适应的是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  相似文献   

11.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跟随他学习了8年。柏拉图一开始对自己的老师并不信服。  相似文献   

12.
一、“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蓄意搞乱资产阶级权利这个科学概念“四人帮”一贯打着“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革命旗号,大做反革命文章,为其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服务。他们利用“资产阶级法权”这个不确切的汉语译名,借题发挥、引伸附会、扩大混乱,搅乱了资产阶级权利这个科学概念,而且禁止人们去加以澄清。早在一九五八年国民党特务分子张春桥就曾胡说什么:“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核心是等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廖仲恺先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是我国近百年来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个非常杰出的人物。他为了国家的独立统一和民族的解放,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特别是他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支持和协助孙中山积极制定并坚决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孙中山逝世后,又无私无畏,忠贞不渝,继承孙中山的未竟事业,全力以赴地支持工农群众运动,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所理解的"民主"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概括而言,近代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主要有如下七种:"民主"即为"民本";"民主"即为"君主";"民主"即为"民权";"民主"即为"自主";"民主"即为"民治";"民主"即为"平民政治";"民主"即为"共和".由此,问题的关键不是强求大众对于"民主"认知的一致,而是要理解每个人使用"民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康德哲学体系通常被解读为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统一,或者由"三大批判"所呈现出的真、善、美的内容总括,从而致使人们忽视了其宗教哲学的地位.由于康德哲学的主旨在于解决"人是什么"的问题,而"三大批判"只是针对"我能够知道什么"与"我应当做什么"的回答,康德在第一批判、书信及晚年的<逻辑学讲义>等成熟著述中则明确提出其宗教哲学是为"我可以希望什么"而设的.因此,只有从理论哲学、实践哲学与宗教哲学的层面来理解康德哲学,才能真正接近康德哲学体系之要旨.  相似文献   

17.
“要敢于写无产阶级的人性”,这是王愿坚同志学习了周总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之后,所写的一篇体会文章的题目。周总理在讲话中批评了那种不分青红皂白,“一切都套上‘人性论’”的粗暴的做法,号召作家解放思想,打破顾虑,努力表现无产阶级的人性和人情。王愿坚同志对此深有体会,他回顾了  相似文献   

18.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新论断涉及到许多问题.但首先必须弄清楚这样三个问题:一是论断中的科学技术在确切的意义上指什么?二是这种科学技术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力?三是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第一”?这三个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个问题是前提,第二个问题是关键,第三个问题是核心.下面就这三个问题谈点看法。第一个问题:论断中的科学技术在确切的意义上指什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生产力观,现实根据是  相似文献   

19.
西方实证的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两大流派长达一个世纪的争论,始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逐渐成为争论的焦点。当前国内学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争论并没有超越这一范围。因此,围绕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产生的历史论争及其解决成为当前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不可回避的基础性问题。当前最要紧的是弄清:1.西方学界是在什么意义上批判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2.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3.马克思是否同意自然辩证法?4.自然辩证法是科学还是哲学?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理解《工会法》规定的工会的“维权”职责时,应该注意以下四点:一是应该注意到工会的中心任务早已形成;二是应该注意到当时修改《工会法》时之所以强调“维权”的背景因素;三是应该注意到《工会法》本身对工会的“维权”职责至少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限定;四是应该注意到修正后的《工会法》出台之后,全国总工会自身对工会的“维权”职责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