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有人说,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在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场伤心;在错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段荒唐;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声叹息。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这是不必争辩的命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幸福离不开人类社会。而人在劳动中产生,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幸福的源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幸福产生于实践,实践催生幸福。  相似文献   

3.
武志红 《社区》2013,(22):53-53
宅,可以理解为轻量级的自闭症。宅,即把自己封闭在家里。封闭的目的,是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尤其是切断人际关系。必须是切断在家里,因为家的一切,是宅人所熟悉的。熟悉,本质上是一种掌控,即宅人的居所的一切,都是自己完全熟悉、完全掌控的。  相似文献   

4.
欧宝,在欧洲是宝,到中国就没有疼了。因为大街上跑的少,这牌子对中国人比较抽象,还停留在当年AC米兰胸口标志的水平,其实在欧洲它是与大众齐名的牌子。而且“大众”是假大众,欧宝才是真大众,价廉物美,老少咸宜。  相似文献   

5.
沈辉 《新天地》2011,(8):112-112
教与学是教学中的矛盾统一体,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学习,教师主要是教书,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课堂学生接触的是教师,特别是美术教学、师生在课堂里更容易沟通,学生学习态度,道德风貌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因此,美术教师更易了解学生,他们不仅在业务上指导学生,更应该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认识柚子     
张正 《中华魂》2013,(22):50-51
我们本地是不产柚子的。我在离开小城之后,才认识了柚子。第一次认识柚子,不是实物,而是文字。我本来以为是在郁达夫的某篇小说里,找出那个短篇小说查证,却不是,那便是在另一篇小说里了。可以肯定的是,这篇小说描写的地域背景,是浙汀或福建一带。文中提到了柚子,大概怕像我这样的读者看不明白此为何物,特意在文末给出了注释。大致意思是说,这是一种像某物的水果,主要产于某某等地。  相似文献   

7.
李继伟 《今日南国》2008,(17):67-67
房价永远是昨天的最便宜,这是从一个趋势来说的。这无论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是如此。 在海外。许多移民是城市买房的积极分子,只要生活安定,对该城市有一定的熟悉度;只要手头有一定购房的现金流,买房是华人第一头等大事。在澳洲也是。近十年来房价一直在不断攀升,近期随着银行利率的不断提高,到了今年一季度。房价涨幅才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8.
陈鲁民 《中华魂》2013,(17):22-23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个话题一直久盛不衰:人民群众在持续热议中国梦,社会舆论在高度聚焦中国梦,海外华人在热情谈论中国梦,国际社会在密切关注中国梦。因为,中国梦是时代的召唤,是人民的期盼,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阮永兴 《社区》2008,(32):24-25
某单位的外贸部有两位年轻人,一位是日语翻译,一位是英语翻译。两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风华正茂,在单位领导的眼里,两人都是未来的外贸部经理候选人。对此,两人心照不宣,在工作上暗暗较劲,你追我赶,每年的业绩完成得均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0.
黄晓林 《社区》2009,(5):54-55
前一段时间,网上又在热炒李银河女士在博客上说的话:王小波是大师,别人都是小儿科;王小波是天才,别人都是工匠。王小波是已故文化名人,李银河是他的遗孀,也是所谓的“专家学者”,此话一出,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