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溥《五人墓碑记》行文气势雄健,又敛气蓄势,深于文法,值得注意。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中"记得偏重三五"的"重",因一般都理解为"重视"之"重(zhong),实际从意义和词律看,似应读"chong"为准,意指当年有闰正月。  相似文献   

2.
张溥的诗文集现存主要有四种,即《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七录斋近集》16卷。前二种近年已影印出版,后二种则分别藏于天一阁博物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颇为稀见。四种诗文集体现了张溥的总体文学风貌,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文献价值。首次对四种诗文集的版本、内容详加考述,指出其在张溥研究、复社研究、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溥创建应社 ,组建规模更大的复社 ,效法“东林党人” ,敢于向邪恶的政治势力斗争。青年学子的应试要求、江南的地域优势以及张溥士林领袖的风采 ,使复社等得以聚结和活动。张溥的优良品质与杰出见解值得研究与弘扬。社会舆论极其推崇张溥 ,张溥的政治活动却遭受失败 ;原因在于客观的社会制度不容许文人社团的政治化 ,文人社团的本身能量毕竟有限 ,以及张溥本身的一些缺点。  相似文献   

4.
在浙江图书馆中,保存着一部名为《天文图说》的抄本,现已收入《续修四库全书》中[1].书中有这样的署名:"崇祯壬申岁孟夏望日昆明后学松石主人袁启集."崇祯壬申年,即1632年.因此,该书被认作是明末的一个抄本.……  相似文献   

5.
冯梦龙于崇祯三年(1630),57岁时拨贡,尔后任丹徒县训导,崇祯七年(1634),61岁时,升任寿宁知县,崇祯十一年(1638)离任,崇祯十年(1637)于任上撰成《寿宁待志》.这是一部别具风格的方志著作.在此之前,寿宁县令张鹤年、戴镗挂名修撰过《寿宁县志》,已佚.康熙甘五年(1686)知县赵廷玑主持纂修《重修寿宁县志》,今存.将《寿宁待志》与《寿宁县志》.及一般的方志相比较,会发现它独特而鲜明的特点,无论内容形式它都独辟蹊径,开创一家之言“私书”方志的体制,这在志书浩繁的中国,似乎绝无仅  相似文献   

6.
复社存续期间,通过联合编书的方式选编了《明经世文编》和大量时文选本。这种以分工合作为主要特点的学术活动表现出鲜明的群体性特点,缩短了书籍编选的周期,提高了张溥等复社领袖的学术地位,扩大了复社的学术影响。然而,复社成员学术活动中的合作以文化发展中的地域差异为基础,不可避免地带来争夺话语权的矛盾,不会形成统一的学风和治学特色。  相似文献   

7.
张溥(一六○二——一六四一),明末文学家。字天如,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授庶吉士。与同乡张采齐名,时称“娄东二张”。归江南时,张溥集苏州名士,以复古学为号召,结为复社,以继承被阉党头子魏忠贤镇压的东林党事业为己任,进行文学的和政治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鹿善继评传     
鹿善继是明末重要政治家,思想家之一。他字伯顺,号乾岳,定兴县江村人。生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5年),卒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鹿善继是万历癸丑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宝尚寺卿、太常寺少卿等官职,崇祯三年弃官还乡,从事著述。他的刊行于世的著作主要有《认真草》、《四书说约》等。崇祯九年,清人南侵,兵至定兴,鹿善继毅然辞家入城,与县民共图守御。兵围六日,城破,鹿善继被执,不屈而死。鹿善继的一生可分为三个时期。41岁以前,读书求仕;41岁至56岁,为官从政;56岁至61岁,退隐著述。下面分期对鹿氏的事迹和思想作扼要评述。  相似文献   

9.
归有光为明代杰出的散文家,素有“明文第一”的美誉。他生于正德元年腊月二十四(一五○七年初),死于隆庆五年正月十三(一五七一年初),《明史》、《湖州府志》都有记载。惟卒于何处有不同说法,《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说他“卒于南京”,是有问题的。此说可能与《湖州府志》、《归震川年谱》中“卒于官”的记载有关。  相似文献   

10.
《贞文记》,据卷首“题词”,成于明崇祯癸未(1643),徐朔方据孟称舜任松阳教谕的行历,考定其成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或略后;今传祁彪佳之《孟子塞五种曲序》,实即《贞文记序》,祁氏卒于顺治二年(1645),故此序属于伪托.邓长风则据董康所记述的久保天随旧藏本,认为徐说不能成立.今人多从邓说.笔者目验今存于台湾大学的久保氏旧藏本,认为它与《古本戏曲丛刊二集》之影印本为同一版本,唯尚存封面及祁彪佳"叙".邓氏之说,系误读董康之语而致;署祁彪佳撰之"叙",确系假托,但当是得到孟称舜本人的首肯,甚至可能即出孟氏自撰.  相似文献   

11.
关于唐代女诗人薛涛(字洪度)之生卒,笔者一向相信张篷舟先生的说法,即洪度生于代宗大历五年(779),卒于文宗大和六年(832)(拙作《薛涛诗艺术风格摭谈》即采用是说,见《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6期)。张先生的论说详见《薛涛诗笺》(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今细审洪度有关诗篇,觉得张先生对卒年的考订至为精审,无可疑  相似文献   

12.
<正> 范晔,字蔚宗,著名史学家,顺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地区浙川县)人。生于东晋安帝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卒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十二月乙未日(公元446年1月23日)。关于范晔始撰《后汉书》之年岁,史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曰始撰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公元424年),对年范晔二十七岁。如周予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2月印刷本),张孟伦《中国史学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  相似文献   

13.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五人墓碑记》一文,选自明代张溥的《七录斋集》。是文将魏忠贤遣缇骑逮捕苏州东林党人周顺昌一事,定在“丁卯”(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实为“丙寅”(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之误,经学者辨正,已成定论。文中另一时间问题,即反抗阉党的颜佩韦等五人,从被诛至后人为其修墓合葬,“为时止十有一月”,亦有误,但至今尚未引起人们注意。为探究之,笔者查阅了有关史料,並两察坐落于苏州市山塘街的五人墓,兹略陈刍荛。  相似文献   

14.
一 《五人墓碑记》写于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这个时期,社会动荡,农民起义和市民运动此起彼伏,统治者内部也出现了反动保守势力大地主阶级和宦官,同开明、进步势力中小地主阶级和比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斗争。这种斗争集中表现在东林党  相似文献   

15.
费密字此度,号燕峰,新繁县(今属成都市)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自幼聪明好学,“六岁从师,目为大器”。其父费经虞“邃于经学,尝著《毛诗广义》、《雅伦》诸书,以汉儒注说为宗”。在费密十岁时就为他“讲《通鉴》,云盘古氏相传,首出御世之君。密问盘古氏以前,父曰:洪荒未辟。又问洪荒以前,  相似文献   

16.
岑参去世年月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岑参的卒年卒月,目前文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颇具代表性。一种是赞同闻一多先生在《岑嘉州系年考证》(以下简称《考证》)中所提出的大历五年(770)正月说,另一种就是以郭沫若先生论定、陈铁民、侯忠义先生《岑参集校注·岑参年谱》(以下简称《校注》)总其成的大历四年(769)岁末说。他们的意见,《校注》作了概括性的总结: 关于岑参去世的年月,学者间有不同看法。赖义辉《岑参年谱》(载《嶺南学报》一卷二期)定岑卒于大历四年,根据是杜甫《追酬故高蜀州(适)人日见寄》诗的序文:“今海内忘形故人,独汉中王(李)瑀与昭州敬使君超先在。”未提及岑参,可见其时岑参已殁。诗序署明作于“大历五年正月二十一  相似文献   

17.
关汉卿的生卒年,近百年来,许多知名学者精心考证,推断出许多观点。他们的依据资料基本相同,生年依据是《青楼集序》《录鬼簿》,卒年依据是[双调·大德歌]。观点虽不尽相同,但绝大数观点有一共同点:关汉卿是由金入元之人,活了八十多岁,生于金末,卒于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我今以关汉卿[南吕·一枝花]《赠珠帘秀》为据,进行考证,断定关汉卿卒于大德八年(1304)春以后不远。  相似文献   

18.
竟陵派诗人钟惺生卒年及谭元春卒年文学史家说法不一。如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说钟惺生于1572年,卒于16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辞源》、《辞海》等都说钟惺卒于16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辞源》还说谭元春卒于1631年。似都有误,兹考辨如次。  相似文献   

19.
李白卒年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人皆认为李白卒于宝应元年, 1983年李从军先生首先提出李白不卒于宝应元年说。本文从对李阳冰《草堂集序》的辨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及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的考辨,论证了李白不卒于宝应元年, 而卒于永泰元年。  相似文献   

20.
关于清初著名戏曲活动家李渔的生卒年,中外学者大都根据李渔《一家言全集》中的诗文,推断出他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1611),卒于清康熙十八至十九年之间(1679—1680)。最近几年发表了几篇考证李渔生卒年的专文,其中有的公布了新发现的《龙门李氏宗谱》中关于李渔身世的有关史料,断定李渔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610)八月初七日,卒于清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正月十三日。这个《宗谱》证实了李渔卒于康熙十九庚申(1680)的推测。推翻了生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1611)的说法。如果《宗谱》所记无误,那么,李渔生卒年问题从此获得最后解决。但是,细细推究所引谱文,似还存在着矛盾之处,尤其是说李渔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戍(1610),不仅与谱文所称享年七十岁相牴牾,而且与其它史料记载不符。兹对李渔生卒年的考证,补直罅漏,以就教于海内大家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