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社团文化缘起于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提出了"合群救国"、"合力求知"的思想主张,并得到了进步的士绅阶层的响应.因此,在维新派的号召和组织下,从京师到各地,进步的士绅组织起来了数十个学会,封建传统的"君子不党"的藩篱因此而崩溃了.维新派开创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集会结社的先河,开辟了中国近代文化的新领域--社团文化.  相似文献   

2.
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近代维新派从比较政治制度的角度出发 ,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英国、瑞士等国家的传统文化、民族心理、国民素质、内部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差异 ,认为中国应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这一思想与现代政治学政体样式因素分析理论相吻合。值得从新的角度予以审视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翼同时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各自的救国方案。康梁维新派举起“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的旗帜,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掀起了传播西学的热潮,在西学广为传播的前提下,陶铸了自己的思想武器——新学,并找到了学习西方的途径——以日本为师资,最终确立了以君主立宪制度取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救国方案,对于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客观上起了开辟道路、准备舆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戊戌维新派对中国近代化道路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但因其理论上的失误,造成了百日维新的悲剧。其失误的直接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与理论上不成熟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党政治模式经历了民初多党竞争型政党政治、国民党一党专政和中共执政多党参政三种模式的演变,呈现为从多极化向一极化转变、最终走向一极为主多元参与的中和格局。这种由两极走向中和的政党政治模式的转变格局,既与中国政党自身的先进性、成熟性水平紧密相关,更取决于大转型时代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演化。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从西方输入近代科学方法始于维新派,他们对实验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传播和运用。但总的看来,只有逻辑方法的引进比较系统全面,而且这些方法基本上还没有直接应用到科学研究之中,然而开创之功与思想启蒙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精神主要体现在大学自治和重视"大师"的影响。教师自由流动、师资"杂交"是民国时期师资的共同特征。重视"大师"的引进及教师自由流动成为民国时期大学精神得以实现的一个最根本前提。大学追求大学自治,教师通过自由流动追求学术价值的最大体现,二者完美地统一,大学精神方可显现。  相似文献   

8.
以谭嗣同为代表的近代湖南人物群体对传统湖湘文化经世致用学风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他们以今文经学为武器,将变法与经世结合起来;既注重宣传,又躬行实践,将理论阐发与变法实践结合起来;他们提出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教育上、社会风俗习惯上进行变法维新的主张,因而其经世内容非常广泛;在改良失败时,他们不怕流血牺牲,断然倡言流血革命,以唤醒世人的觉醒。所有这些,都表现出与他们的先辈们一些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创造社知识群体在向国人宣扬新的爱情婚姻观念、鼓吹妇女解放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他们对男女性爱的大胆正视和热情肯定,表现出了对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极端蔑视。他们个性鲜明的爱情婚姻观念的形成,究其根底,与他们留学时期的日本近代社会息息相关。以民主主义思想为主导的、开放自由的日本大正时期都市人文环境对他们社会观、文艺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16至19世纪,西方对自由的理解由感性的体会转向概念的把握,并在马克思那里认识了自由的真面目——实践。这个理解过程在思维方式上表现为知性思维转向理性思维。在本体论上表现为存在的依据由物质转向自由,又由概念性的自由转向人的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向我们启示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1895——1898年期间,伴随着西学的输入与传播,维新派提出了教育制度的改革,开中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一批由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应运而生,而新式学堂的诞生,为更广泛地传播西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介绍了晚清维新派首次在中国翻译史上提出的较为具体而全面的理论和他们有意义的翻译实践,论述了他们对中国翻译史杰出的贡献,阐述了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翻译文学、中国翻译理论和翻译成果的传播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抽样采集2010年度刊登于《生活周刊》的289条80后大学生征婚广告,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文本进行统计分析,其统计数据客观揭示了80后女大学生的婚姻观:经济条件仍是80后女大学生关注的焦点,对基于性因素的传统般配模式高度认同,而与情感相关的因素却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变革与创造,不可能随心所欲,即使是伟大的革命者,他们的言论与行动,也不可能不受到各种客观存在的既存条件的制约。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先行者,他以迥异于所有先辈的思想与活动,推进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改造,但是,他的自由民主观,他对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态度,都清楚地表明,先前世代遗留下来的全部条件是多么有力地规定了他的活动所能达到的限度。孙中山在理论上与实践中左右支绌、进退两难的矛盾遑遽状态及其由以形成的根源,于此可以找到比较合理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以近代"镜子说"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美学谱系是一种以求真意志为旨归的图像意识行为,旁观者眼光是这种图像意识行为看取世界的主要方式,其背后的知识理念是旁观者知识观;而这种图像意识行为最典型的视觉模式是透视法,从知识社会学与现象学双重视野来审视透视法,可以洞悉这种占据西方近代主导地位的视觉模式隐藏的"真实观".  相似文献   

16.
由广西师范大学唐凌教授所写的<自开商埠与中国近代经济变迁>一书,在学术上填补了中国自开商埠的空白.垓书视角新颖、思路开阔、体系完整、内容翔实、方法创新、观点独创,是全面了解中国近代经济变迁不可或缺的力作.  相似文献   

17.
戊戌维新派的“民权”说 ,是他们从变法角度出发 ,通过使“人”民族化、“契约”法纪化、“个人”集体化、“权利”义务化的方式 ,改造西方“人权”理论的产物。它有超越传统“民本”思想的一面 ,但由于他们据以改造西方“人权”理论的立场是新兴资产阶级立场 ,观点不成熟、方法不科学 ,所以改造也较多地体现了阶级局限性与非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近代历史时期的各种哲学并不都属于中国近代哲学研究的范围 关于中国近代哲学研究的范围,过去的传统观点还是一致的。以往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和中国近代哲学史专著,都把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正当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种哲学(包括以龚自珍、  相似文献   

19.
维新派报刊与移风易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新派报刊与移风易俗宋卫忠戊戌时期,维新派志士掀起了一场办报热潮,各种报刊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据不完全统计,仅1898年全国就新增30多家报刊。维新派这些报刊不仅大量地宣传了维新派政治、经济改良的主张,而且大力提倡移风易俗,要求用近代文明新风取代...  相似文献   

20.
“男人保护并养活家庭,女人协助男人井照看子女,这是自从远古的时代就形成的风俗.因此说,自然本能滋生出生活习性,经过约定俗成的过程,最终导致婚姻这一社会制度的确立.”从此以后,有的人咒骂婚姻,有的人抨击婚姻,有的人赞扬婚姻.诗人、小说家们更是把婚姻作为他们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对之进行深入探索和细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