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含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分析徐州市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经济结构因素两方面的考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存在诸多的阻碍因素,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财政税收政策的目标是激励企业参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缩小地区间、行业间和企业间的数字鸿沟,根本改变工业增长的模式,加速实现我国工业现代化。据此进一步提出:财政税收政策必须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原则以及效率原则、优先支持研发投入原则、坚持差别性原则,财政政策支持重点是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以及其他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对社会生产力有重大影响的行业、生产环节以及重大技术等。同时研究了信息化与工业化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方法以及应当配套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新区是以高科技产业化的方式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具有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加快高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加快高新区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高新区转变发展方式和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在高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作用不到位,导致融合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创新环境不足,导致融合缺乏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体制机制滞后,导致信息化与工业化缺乏相互促进的融合机制;环境支持乏力,导致融合缺乏环境支持等。因此,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提供深度融合所需的制度保障;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深度融合的源动力;积极调整体制机制,增强深度融合的拉动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深度融合所需的环境支持。惟其如此,才能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高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一个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文献分析法对现有理论和实证结果进行梳理和提炼,提出基于摩擦成本与路径冲击、路径偏离与调整成本,以及调整模式为核心概念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理论模型.认为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构成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两条基本路径,在企业、产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的摩擦成本分别对两条路径产生冲击而导致工业化偏离或信息化偏离.为解决这些偏离支付的成本即为协调成本,在不同的调整成本作用下形成平滑型调整和非平滑型调整,最终对宏观经济指标产生正向作用.将现有理论观点和实证结果整合在统一的逻辑体系下,为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实践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政策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5.
物流信息化:我国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代化发展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而物流信息化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论述了物流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分析了物流信息化在我国的实践,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构建工业化、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测度中西部地区2004—2016年间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水平,利用协同模型评价中西部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工业化水平发展较快,增长势头强劲,二者的融合水平在不断提升;中西部地区整体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能力低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能力;两化融合水平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中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湖北、内蒙古、山西居于前三,而甘肃、青海等省份排名靠后。基于此,从全面推进智慧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区域之间的统筹协调与交流,深化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等方面提出了中西部地区两化融合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运用协同论浅析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两化"融合发展复合协同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基于隶属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2005—2012年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进行考察和测度。研究发现,我国"两化"融合经历了"起步期-适应期-成长期"的发展阶段,"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和融合发展能力呈稳健上升趋势,融合发展水平从初级水平提升至高级水平,融合发展能力从中等成熟度过渡到较高成熟度,工业化、信息化子系统对"两化"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支撑作用,而融合发展能力与融合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且这种关系具有非同步性。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是近年来一项崭新的研究课题。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工业化推动信息化发展,两者之间具有互动性;二是工业化向前发展,信息化也向前发展,两者具有同方向性;三是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也快速发展,反之亦然,两者具有同步性;四是工业化超前、过度或滞后,亦或是信息化超前、过度或滞后都不利于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两者具有制约性或掣肘性。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的双向互动型发展模式,其特点是并举性、双向性、互促性和互进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协调发展模型具体测度了我国2001—2013年间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测算结果表明,近十多年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较快,二者的融合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进一步促进两化融合的空间还较大。测算结果还表明,我国两化融合水平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部及西部地区,并且三大区域内部各省份之间两化融合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我国区域及区域内部两化融合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工业化与信息化基础、技术水平、人才优势,以及两化融合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两化融合的提升路径,包括将紧握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突破口,全面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证技术支撑,简政放权,紧抓融合标准管理体系构建等。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借助谢康(2005)提出的条件趋同与无条件趋同模型,建立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规范研究模型。分析发现,相对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阶段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阶段,工业化与信息化相持阶段是极其短暂的、不稳定的。虽然在形式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趋同过程的重复,但这两个阶段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信息化跳跃”是这种区别的突出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1.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强国纷纷推动本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中国也在"十七大"上明确提出两化融合的发展理念。从界定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入手,追溯国内外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实践背景与发展历程。从内部驱动力、外部推动力和政府引导力3个方面剖析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融合的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新型工业化既批判继承了发达国家和中国传统工业化路径的经验,又是对国内外经验发展路径的全面创新。它的本质内容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互动与融合,根本特征是循环经济。它有着独特的微观运行机制。文章据此探讨了新型工业化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发展上论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并认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业化近20年得到高速发展,现已处于工业化中期完善阶段。中国信息化主要成就在近10年间,与世界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都还面临种种矛盾和问题。要顺应世界潮流,加速发展信息产业,使工业化与信息化融为一体,协调发展,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与工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以知识经济浪潮为背景的信息化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迈入中期阶段,取得可喜成就,同时面临严峻挑战。工业化是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的份额不断下降,制造业与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上升,经济结构的合理转变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信息化是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动态过程。工业化发展直接导致信息化,信息化发展以工业化为基础和手段。我国应选择跨越式发展战略,处理好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的关系,在工业化中实现工业信息化,在信息化中实现信息工业化,市场化与知识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研究确定表征信息化与工业化水平的相关指标,用熵权法测算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指数。然后采用Hansen于1996年提出的门限回归方法构建工业化与信息化对产业升级系数的门限回归方程,用以确定工业化与信息化水平对产业升级系数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金融支持与研发支出同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冲击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发展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根据信息化发展指数(Ⅱ)指标体系的监测结果显示:2011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为0.732,比上年增长11.51%.各地区信息化继续以较快速度发展.中国在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各地区间存在着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为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信息化应用消费水平,强化国民文化素质建设,加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逐步缩小数字化鸿沟,建立信息化官方统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的信息化是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突破口,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传统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要加快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就要推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制造业信息化必须与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管理改革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物流产业的信息化需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物流的实质是以信息流为前导的系统活动,信息化是物流业从传统业态向现代业态转化的内在动力。湖北省要想将物流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就必须对全省范围内物流产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未来需求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准确把握信息化在物流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进步这一互动关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及推动产业信息化,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政府推动力只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机制形成的前提,而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微观主体持续的创新能力则是保证信息化和工业化长期协调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