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乃昌先生所著《壮族稻作农业史》是一部十分难得的学术专著。作为一个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我们对中国农业史的研究相对而言还是十分薄弱的,更不用说对中国少数民族的农业史研究了。仅此而言,《壮族稻作农业史》就是一部填补空白的大作。本人拜读之余,见猎心喜,冒昧地谈点读后感,祈请罩先生和方家指教。首先从选题上看,"壮族稻作农业史"是一项难度相当大的学术课题。因为对于民族史研究者而言,很多问题都是说不清道不白的,这倒不是研究者本身缺乏史才、史学、史识,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大零散、太缺乏了。作为文明古国,我国…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新华社公布了一批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这种"禁用"乃时代必需之类,当然绝非鸡毛蒜皮,应该引起大众(非仅仅"小众")的关注和养成。道理也很显然:1.大国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今改革发展如火如荼,引起举世瞩目。世界要了解中国,中国要了解世界;走进走出,交流沟通。汉语对内已历史地形成、承担着各民族互相沟通的主流语言;对外,汉语既历史又时代地担当着各国了解中国的唯一"官方"语言。精准、规范,与世俱进足以体现时代声音的汉语表述,已是必行之义。  相似文献   

3.
海外民族志:发展中国社会科学的一个路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民族志是世界人类学界的后来者的概念,也就是非西方的概念.中国人类学界直到进入21世纪之后才开展有规模的境外田野作业的民族志研究,这既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一种新格局的反映,也是中国发展自己新生的表述世界的"写文化"能力的一种表现.借助于海外民族志在方法、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观念以及各国的社会事实的基本资料上的积累,中国的整个社会科学将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逐渐升温的"非遗热"现象使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为了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为"活化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格外值得我们注目与珍视.为了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避免逐渐趋于单一化的文化发展趋势,地区性的"非遗"保护势在必行.作为舞蹈行业的一员,于我们而言舞蹈"非遗"保护显得至关重要,这位一切艺术之母需要得到我们的珍视与呵护.本文将以湖北地区的舞蹈"非遗"保护为对象,从地域舞蹈视域下来看"非遗"保护.  相似文献   

5.
由于新闻出版事业的特点,新闻出版事业必须自觉地以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始终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新闻出版事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一家"和"百家"的关系,"传统"与"当代"的关系,"民族"与"世界"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新闻出版事业必须自觉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以人为本,更新出版观念,建立有效的出版运作机制,将"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科学论述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许鑫 《中国民族》2020,(4):54-59
短短一年里,贵州苗绣竟然两次"霸屏"美国纽约时代广场。2月25日~28日,继2019年4月登上号称"世界第一屏"的纳斯达克大屏之后,由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提供的苗绣珍品又一次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再次引起世界关注。这边厢在号称世界十字街口的纽约时代广场惊艳登场,那边厢"苗疆故事"创始人曾丽女士也在带领团队紧锣密鼓地加快对苗绣文创品牌的市场研发,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文创精品。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近代美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张大千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极高的声誉.他"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的艺术理念非常具有代表性.他的泼墨泼彩画在融合了中国古典美学特质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融入了大量的抽象表现手法."泼墨泼彩"画不但是他整个艺术人生的巅峰,更是中国文化和世界艺术的重要财富.他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传统文化传承、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从1998年提议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开设"海外民族志讲座"课程起,①到2007年3月在北京主持召开"不同文化中的他者观念"国际学术研讨会,②再到2007年8月<西方作为他者>完稿,乃至2008年在<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人类学随笔中<在他处思考>一文的发表,③王铭铭对于人类学世界中的"他者"的关注,就像是其学术生涯中一根难以断缺的线,随着时光的流逝一直在蜿蜒.2007年出版的<西方作为他者>作为他将中国文明与"他者"观念相结合的作品,作为论述"中国‘西方学'的谱系与意义"的著作,是他近年来对中国文明中"他者"观念史思考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9.
就文化人类学而言,一方面,"田野调查"日益成为其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界定标识;另一方面,学界对"田野调查"何以成其为"田野调查",至今未有明晰的界定方法."田野调查"这种悖论性的长期存在,势必将影响到后续的研究工作.本文尝试通过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多角度考察与论证,提出了"田野性"这一概念,以期运用"田野性"对广义田野调查进行再认识,达到较准确地对人类学田野调查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正17世纪,或谓明清之际百余年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西方文化东渐,中土文化西被。此时期近百名来华天主教传教士或译或撰出版了数百种宣扬西方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书籍,自周秦以来中国士人大一统的"天下观"垮塌了,被动地接受了意大利人利马窦的《万国舆地图志》里的"世界观"。"世界"一词,虽最早为佛教用典,但被西人借用已有另一意义。传统中土的"天下"与西人的"世界"构成不同的人文品质,体现着中西价值观的巨大差异。当时的中国究竟有多少人熟悉那个陌生的"世界"?至少,有一个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