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提出,孙子要求将军明察"屈伸之利"的论断,就是要求将军在用兵与治军问题上,善于能进能退,能攻能守,能取能舍,能屈能伸,能静能动,能忍能怒,刚柔相济,文武合璧。这不但是兵家用兵治军的规律性要求,也是人们为人处世、适应自然、适应社会的必然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古今中外战争中,兵力的集中与分散,是战争指导上经常遇到的一对矛盾。正确地分散兵力或集中兵力,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基本手段,也是分析敌我优劣态势、争取主动地位的最重要的手段。深刻剖析了孙武"以分合为变"的战术,并通过革命历史的成功案例分析了战争中兵力应该如何集中与分散,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使二者之间达到最完美的契合。  相似文献   

3.
孙武生长于齐、建功立业于吴,他在春秋时期因帮助吴王夫差大败楚国而名扬天下,又因其名著<孙子兵法>而被誉为兵家鼻祖,流芳百世.孙武的军事思想是建立在"安国全军"的仁德基础上的大智慧、大谋略,因此文章从孙武合道的战争观、慎战的国防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军事境界、对君王和将领的严格要求及其对当代战争的启示等五个方面来论述孙武军事思想中的仁德.  相似文献   

4.
孙武生长于齐、建功立业于吴,他在春秋时期因帮助吴王夫差大败楚国而名扬天下,又因其名著《孙子兵法》而被誉为兵家鼻祖,流芳百世。孙武的军事思想是建立在"安国全军"的仁德基础上的大智慧、大谋略,因此文章从孙武合道的战争观、慎战的国防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军事境界、对君王和将领的严格要求及其对当代战争的启示等五个方面来论述孙武军事思想中的仁德。  相似文献   

5.
“主文谲谏”是汉儒解诗的重要原则,它有丰富的内涵,包括“正变”、“比兴”、“美刺”等诸多范畴。并且,它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为死而生”王守山1.倾斜的“天平”人们常说“生死攸关”,的确,是没有什么比生死更重大的事情了。我们惯于思考大事久矣,反思正索、沉思浮想,或许是受孔子“不知生,焉知死”的影响,或许是出于“眼不见心不烦”的态度(西谚为“Outofsight,outo...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马氏文通》的连词“而”的六类语法功能和四类语义关系的归纳,分析了《文通》论述的连词“而”只连接“动静诸字”的语法功能和所连接的上下两个语言单位可以有多种语义关系,从而论证了《文通》的连词“而”已具备完整的、科学的体系,现行的古汉语语法仍未能超出该体系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不仅是一个学习、教育的活动,也是一个付诸实践的过程。要保持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应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坐而论道”的核心内容,同时应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为“起而行道”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另外我们也应正确处理学习与坚持勤奋工作,坚持“两个务必”与遵守党的纪律二者的关系,深化认识,模范实践,以实际行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孙武的一生     
对于历史人物的功过,应该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特别是某些有着复杂经历的人物。更应该如此,不能简单武断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孙武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人物,对他如何评价,多年来,不少史家对他基本上采取否定的态度,我认为这是不公正的。本文试就此问题提出些看法,供商榷。为说明问题,不能不同时叙及孙武的生平。  相似文献   

10.
《孟子》一书中充满着强烈的对民生、对理想、对士风、对事业的忧患意识,孟子的忧患意识是对孔子的忧患意识的直接继承;是对《诗经》及《山海经》等上古神话忧患意识的吸收;是理想和现实的尖锐冲突的表现;是各家学说之间的辩难与竞争的反映;受孟子自信、外向、内求的性格,好胜、好辩洋溢着阳刚之气的崇尚豪放的审美情趣和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影响,孟子的忧患意识具有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1.
"无为而教"的教育理念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理论有机地结合,它既是一种思维模式,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道德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体验感悟,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无为而教"的道德教育关心现实、尊重主体、顺应人之本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无为"中"学有所为"。在道德教育中可以通过参与式自我道德教育、生活化道德教育、体验感悟式道德教育,发挥"无为而教"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内化正确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2.
论老子“为而不争”的处世哲学杜会《老子》五千言结语是“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生活在春秋末叶,目睹诸侯争霸、国家昏乱、人民疾苦,因而著书立说,以言其志。由此视之,作者如此终结其书,是有特殊用意的,正说明“为而不争”是老子处世哲学的核心内容。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上,儒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思想流派,它自身有一与多、朝与野、古与今之别,因而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应在特定的时代中去认识具体的儒学思想及其社会作用,而不应笼统泛言之。  相似文献   

14.
作为明清之际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王夫之(1619——1692)极端重视中华民族才智的发展。他认为“尽中原之智力,治轩辕之天下”,“足以固其族而无忧”。(《黄书》)他看到清朝的统治暂趋巩固,“以不能言之心”,寄希望于来人,对民族复兴的前途始终充满信心。他虽没有留下智力研究的专著,但通过哲  相似文献   

15.
"因为P而Q"与"为了P而Q"两个格式可以从原因与目的、已然与未然、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P和Q的构成等五个方面来区分,进而可以利用以上差异和外加的两条标记规律、三个语用倾向对"为P而Q"功能扭结现象作出进一步分化。  相似文献   

16.
“兴”和意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民族特色。“兴”和意境都是物对。动的感发和心与物的契合、相融而呈现在作品中的美。作为审美对象,诗歌“兴”的出现似乎先于意境,但诗歌意境滥筋于“兴”。但随着历史的演进,文艺创作的发展,诗歌“兴”和意境的创造逐渐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形态和特色,“兴”和意境终于增变发展成为中国传统芙学中的两个耀眼醒目的范畴。本文拟从‘兴”与意境同源而分流的角度,对它们审美结构及其审美特性的异同作简单比较。一、诗歌意境独特的审美结构及其审美特性。在文艺美学中,意境是一个标志艺术本体的审美…  相似文献   

17.
以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思想为主旨,考察了无极、太极的思想渊源,提出了对无极而太极的本质的理解,分析了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价值,认为圣人境界即是人与无极而太极完全合一之境界,并论述了其历史贡献及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精而管用"是邓小平同志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即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掌握它的精髓,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管用性",既是一个认识论问题,也是一个价值论问题,因此,它对于广大共产党人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都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数学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重视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作为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数学教育必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在新知识激增的时代,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思想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者"形象是千百年来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共同的情感结晶和智慧结晶,它寄托着罗贯中对功名的渴求和智慧的迷恋。就"智"的构成而言,它以兵家文化兼容其他。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对诸葛亮的"多智而近妖"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否则就可能失之于偏颇和武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