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四川近代经济的开发,启动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民族资本兴办的近代工业企业开始产生.而四川开发浪潮则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后一段时间.由此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辛亥革命前清王朝"新政"阶段和辛亥革命后阶段."新政"是清王朝迫不得已进行的改革,其主观愿望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但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的发展,也成为近代四川经济开发的发轫.辛亥革命尽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近代生产力,使四川近代民族资本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形成了四川经济开发的热潮.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开始由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转变为帝国主义的投资场所。此时,洋务派搞的“官办”、“官督商办”的企业窳败不堪。为人诟病。清政府财政极度拮据,罗掘无门,不得不对民族资本稍示宽纵,以图增加财政收入。这就给民族资本创办工矿企业带来了较多的生机。随着民族资本一定程度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他们的代言人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3.
民族资本的产生发展,顺应了时代要求,无疑对19世纪的中国迈向近代化起了促进作用。然而,根深蒂固的封建统治及其“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和社会传统,不仅不能为民族资本的生长准备必需的养料,而且极大地阻滞、妨碍了它的正常生长发育;民族资本最初栖身寄生的“官督商办”洋务企业,也没有为其生存提供预期的扶持和保护,帝固主义的在华资本及其企业,更是控制近代中国经济的主要命脉,残酷压制民族资本的发展。因此,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在来自多方压力的夹缝里艰难求生,在危机四伏的处境中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化从一开始就是在外国资本主导下进行的。在中国的“半资本主义”中,代表殖民主义势力的外国在华资本及其附庸中国买办资本、官僚资本始终居主导地位,代表民族利益的民族资本始终处于被压迫的地位。代表“半资本主义化”本质与发展趋向的并不是民族资本而是外国资本。近代中国的半资本主义化与半殖民地化在本质上是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而不是像李时岳等所说的那样“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5.
所谓“新社会阶层”,试定性定名为“知识资本家”、“艺术自由职业者”、“高薪阶层”、“民族资本家”。在当代,“知识资产阶级”都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成份。善于经营管理现代企业之新兴的“管事”人才,快速成长。“民族资本家”所经营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客观上,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对社会各类产品的供给,解决劳动者就业,都起了一定的良效作用。人类的合作行为,是特定人为自觉协调方式的对立统一。推行“中庸之道”,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缓和社会分配矛盾,就可以避免社会冲突动乱。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本主义势力在四川的渗透和民族资本、官僚资本的逐渐发展,清末四川各级各类新式学堂不断涌现,传统封建教育逐渐走向瓦解,四川教育在变革的阵痛中掀开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清末四川的新式教育起步虽晚,但成效显著,一改元、明、清中叶以来四川文化教育地位的衰落之势,一跃成为全国新式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成为清季兴学极富代表性的地区.清末四川新式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既是早期四川近代化和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四川的社会变革,有力地促进了四川民众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思想观念的进步,为近代四川社会变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制定正确的对待民族资本的政策是一个关系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兴衰的重要问题.毛泽东对民族资本的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利用民族资本为革命和建设服务,到限制民族资本保证革命转变,再到消灭民族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变化过程.研究这一政策的变化轨迹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特区试验开始全国布局成都和重庆常常相提并论,原本二者地理上相邻,文脉上相通,一个乃四川省会城市,一个如今虽为中央政府直辖市,但10年前也是四川一个重要城市。这一次又是“鸳鸯双飞”,6月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发改经体[2007]1248号”文件,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十六大以来,新一届政府运筹经济社会全局,三度批准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5年6月,上海浦东新区出炉;2006年5月,天津滨海新区登台。这一次同时推出地处西部的重庆和  相似文献   

9.
20年代末期,为了寻求发展民族资本的安全环境,上海资本家积极主动地帮助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经济措施,给民族资本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着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民族资本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是,总体来说,国家垄断资本的建立与民族资本的发展并不是矛盾的,民族资本对国家政权、国家资本的依附、妥协与合作是主要的.如果协调得好,它们可以共存共荣,共同推进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以官督商办对其内部民族资本和对外部民族资本的影响,来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阻碍作用。官督商办是侵吞企业内部民族资本的工具洋务运动进入19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财政、军工原料短缺等困难,清政府和洋务派决定利用一部分买办、商人、地主  相似文献   

11.
北洋政府初期民族资本工业的发展及其所遇到的困难董剑平从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繁荣发展的一个时期,被称为民族资本工业的黄金时代。中国的民族资本工业,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产生,到1911年辛亥革命为止的五十年间,开...  相似文献   

12.
从区域文化的视野看四川文学,其巴蜀文化特征,体现在小说空间上的巴蜀地域化,致力于“四川蛮子”、“四川嫂子”、“四川才子”系列形象的塑造,用巴蜀乡音“讲古”“摆龙门阵”,具有四川民间文学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后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机器修造业中外国资本、官僚资本、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企业之间是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由此造成江南地区的阶级结构非常模糊。民族资本在业务、资金、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对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有广泛的依赖关系,但民族资本修造业充当了外国资本对民族资本同类企业技术转让的桥梁,从外商手中夺回了大量产品市场,为中国工业企业减少了不变资本支出,为中国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对民族企业的投资、技术改造、经营管理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四川藏区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纳入了中央王朝的建置,到了唐宋时期,对四川藏区的建置有了巨大的发展,设立了任用少数民族首领的羁縻州制度,与吐蕃关系十分密切,双方时战时和。为了加强羁縻统治和维系同藏族各部落的友好关系,宋朝还通过“茶马互市”密切了藏区同中原的政治联系,并使之接受宋朝的松散统治  相似文献   

15.
政治思想教育、精神灌输,并不是某个社会阶段、集团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企业无论中外、大小,普遍都很重视对职工进行“精神教育”,以便引导职工为企业目标而尽心尽力工作。其实在旧中国,不少著名的民族资本企业,早在30年代就已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号训”和“企业精神”,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果。对此本文拟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以求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现代民族资本的发展的重要意义日益凸现.文章从中国现代民族资本形成和发展的深层原因剖析了"三个代表"与中国现代民族资本之间的内在统一性以及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互动关系,阐述了"三个代表"与中国现代民族资本在未来"共进"的理论依据,提出中国今后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坚持以资本为核心的市场经济的制度创新取向,构建以中国现代民族资本为基本依托,能积极主动应对WTO的机遇与挑战的高效运营的微观基础.文章在分析当前经济社会矛盾之后特别强调,要从人力资本的开发上寻找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间的差距,把现代民族人力资本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作为激发民族产业进步,提高整个民族产业素质的根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新少年》2004,(Z1)
继北京、上海设立了青少年科技“市长奖”后,安徽省合肥市也开始设立“市长奖”,以鼓励青少年科技创新。设立“市长奖”,主要是从本年度“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以上获得者和安徽省数学、物理、化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一、《革命军》植根于革命沃土——四川 《革命军》形成文字不在四川,发表也不在四川。但是,孕育《革命军》的思想与艺术的土壤却是四川,是四川独具特色的历史环境与文化传统促成了《革命军》的诞生。 四川素称“天府之国”,自古是一块物质上与精神上的沃土。从古代的“天数在蜀”、“易学在蜀”到近代的“经学在蜀”,四川文化在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确是独具一格,富有特色,出现过从司马相如、杨雄、李白到三苏、杨升庵,到郭沫若等一代又一代的奇杰大才。四川人民又从来富于革命反抗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及禹治水命州,巴蜀以属梁州”。梁者,取其人民强梁刚直之义。四川人以“质直好义,土风敦厚”,“惟德惟宝”著称。  相似文献   

19.
材料一:巴老拒设“巴金文学奖”巴金老人一向低调,自爱而谦逊。他曾经明确表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工作者,写作六十几年,并无多大成就,现在将我的名字和我(四川)省文学事业联系在一起,对我实在是莫大的荣誉。但是建立‘巴金文学基金’,设立‘巴金文学奖’,又使我十分惶恐。我一向不赞成以我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巴金诞生于成都正通顺街的故居已经不复存在,对四川省要求予以恢复的消息,老人坚持说“不”。1986年10月,曾连续3封信一再“申明”:“不要重建我的故居,不要花国家的钱搞我的纪念。关于我本人,我的一切都不值得宣传…  相似文献   

20.
抗战期间,四川地区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与大后方。四川尤其是重庆地区虽然遭到日军的重点轰炸,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仍呈现出历史上较为活跃兴旺的景象。八年抗战中,四川军民与全国人民一道抵御外侮,共度时艰,有力地支援了前方的抗战,并由此而形成了“爱国”、“战斗”、“奉献”、“乐观”、“合作”的四川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