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中国人口问题透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提出应该重视和研究人口问题 ,面对 2 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等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结合其对人口科学和人口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人口总量控制与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政策、劳动人口数量的增长与就业等八方面的问题 ,从一种不同的视角来看待 2 1世纪中国人口问题 ,提出了自身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姜涛 《西北人口》2008,29(6):1-6
关于人口转变对于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由来已久,但是研究大多只考虑了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效应。近二十年来,许多经济学家在揭示“东亚奇迹”和中国经济腾飞等一系列经济现象的原因时。发现了人口年龄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并提出了“人口红利”的概念以解释经济发展。本文将具体介绍近二十年来理论界对于人口转变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机制的研究以及经验分析。并对这些研究的政策含义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作出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3.
韩国人口政策及其对中国农村人口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兴云  付少平 《西北人口》2009,30(2):120-123,128
韩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由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到鼓励人口增长的新人口政策的转变,成功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缓解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但也引起了人口老龄化、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如今也正在中国农村上演。如能借鉴立法先行、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善于运用经济杠杆等经验,对维持中国农村人口的低出生率,抑制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调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口转变对于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由来已久,但是研究大多只考虑了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效应.近二十年来,许多经济学家在揭示"东亚奇迹"和中国经济腾飞等一系列经济现象的原因时,发现了人口年龄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并提出了"人口红利"的概念以解释经济发展.本文将具体介绍近二十年来理论界对于人口转变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机制的研究以及经验分析,并对这些研究的政策含义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作出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过程中,人口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经济现代化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人口现代化不仅指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现代化,而且指人口质量的现代化,人口结构的现代化,人口迁移和分布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现代化等。人口现代化更科学地表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方向,是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看待和分析人口问题,从规律性上找出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人口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我国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转型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主要研究人口结构与经济转型的关系,在构建相关指标基础上,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对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转型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当人口结构由红利型向老龄化转变时,这一过程将会推动经济向消费驱动的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服务化,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应注意到产业结构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世界人口发展新趋势,在传统人口转变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人口转变过度理论,并认为当前人类人口转变远未完成。随着各国生育率持续下降,人类人口发展表现出“较低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负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并正逐渐由发达国家向其他国家蔓延,我们将这一人口发展模式称为“人口转变过度”。首先,人口转变过度这一人口发展特征的存在意味着传统人口转变中出现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并不是人类人口发展的最终形态,但人类社会又不可能永远处于人口负增长的状态下,人类自身再生产水平终将会回升到更替水平左右,因而人口转变过度又可以分为“人口转变恶化”和“人口转变回归”两个子阶段。其次,虽然人口转变过度是在传统人口转变基础上形成的,但与传统人口转变存在明显差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口发展阶段,最主要特征是人口规模持续负增长。再次,人口转变过度形成的原因在于维持高生育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发生了改变,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人类走出人口转变过度的关键是人口再生产水平回升并长期稳定在世代更替水平左右,这依然要有赖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最后,世...  相似文献   

8.
人口转变完成后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宝 《西北人口》2009,30(4):19-22
在人口转变完成之后。由于人口惯性的存在,人口老龄化将比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人口转变,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时期,老年人口比重和规模以及老年人口乘数均快速上升。因此,必须在思想上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真正重视,实现人口政策和人口工作的重心从控制人口数量向数量与结构并重转变,并尽快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口转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性转变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和目前所处阶段还有不同观点。从人口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已完成人口转变;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实现程度分析,人口转变还没有完成;有观点认为,中国人口转变不仅已经完成,而且进入后人口转变期。2l世纪,伴随人口转变过程的不断深化,中国人口转变问题将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这既为中国人口发展提出挑战,也必将进一步丰富中国人口转变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现状、趋势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人口转变、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的社会分层及人口社会关系等方面,分析中国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作为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的人口,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趋复杂.必须对人口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给予高度重视,应该把解决中国人口社会问题及统筹协调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作为人口发展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的一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口计生工作已由单纯的控制人口数量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在这个重要转型期,如何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中的作用,是我们今后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促进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方法的转变,更好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甘肃人口委在全省开展了"生殖健...  相似文献   

12.
"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人口问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为特征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本文首先对“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人口发展的特征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时期我国人口问题面临的挑战,并对“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的人口问题的解决特别是计生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按照国家和北京市人口计生委的要求,北京市昌平区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加强人口研究,努力探索引导人口合理分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昌平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加强统筹协调,实行人口问题综合治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规模调控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坚持加强政策研究、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督导落实、加强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4.
蔡昉 《人口研究》2004,28(2):2-9
本文援引国际经验,把人口转变引致的不同人口年龄特征阶段看作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额外源泉,或人口红利;论证了通过高储蓄率、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低抚养比,中国人口转变对改革以来高速经济增长的贡献;揭示了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的趋势,由此提出最大化促进就业是维持人口对经济增长正面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扼要解析狭义人口转变及其经典模型的基础上,认为第二次人口转变的提出,是结合人口"中间变量"从广义上阐释了人口变化的内在动因与作用机理,进而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引入了对现代人口转变与社会变迁关系的思考。主张人口转变是一个多维的动态历史过程,蕴涵着婚姻、生育、家庭、健康、人口调控等系列转变。提出第二次人口转变在中国的城市地区已露端倪。最后特别指出人口转变不仅仅是人口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其嵌套的社会变迁,两者关系的空前紧密折射着社会变化与社会需求。过去30年中国通过计划生育让人口"适应"了经济腾飞,而今后三、五十年以至更长时间,应使人口的"主体"地位逐步复归,让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新的人口变化与社会需求,提高人口生存与生命质量,这才是发展的目的本身。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经济生产还是人口生产,无论是社会管理还是行政管理,都存在一个成本问题。笔者对人口计生工作成本进行了认真研究,初步结论是:与一般的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投入相比,用于人口计生方面的投入是产出效益明显高得多且无法比拟的源头性投入;对人口计生事业的投入在财政总支出中占比越来越小,而管理和服务成本却迅速升高,各级政府加大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投入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人口转变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有80多年的历史。数十年来,许多学者对人口转变的研究和贡献,使之成为人口学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它概括了人类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人口再生产的演变特点以及这种演变的原因和社会经济后果。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欧洲学者范德卡及其同事提出了"第二次人口转变"的概念,以此概括二战以后发生在西欧的一系列人口和婚姻家庭的变化以及生育率现象。20世纪90年代后,又有学者用"第三次人口转变"表述欧美国家持续的低生育率和高迁入率导致的人种结构的变化。文章认为,"第二次人口转变"和"第三次人口转变"的提出者们的研究是非常有启发性和有价值的,但并不赞成他们将自己的研究内容冠以"人口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从云南省实际出发,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探索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为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此,本刊记者对云南省人口计生委主任郝青山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9.
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解决当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问题,做好人口工作,实现赶超发展,成为我们新的使命。在此,笔者试就如何科学推进人口计生工作赶超发展,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苏杨  尹德挺  黄匡时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5):7-18,34-4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中国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管理理念的转变,中国人口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政策目标由单纯的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逐渐转变为“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与此相对应,中国的人口政策已经发展为包括人口数量控制和人口分布控制两个大类及其相关的优生、就业、福利等公共服务的社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