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立方的《韵语阳秋》认为,陶诗平淡自然的美学境界,生活上达观、和光同尘的道德境界,源于他于道为一的“睹道”精神境界。葛立方推尊陶渊明的动机,即在于纠正江西后学诗歌创作上形式主义的雕琢之风。  相似文献   

2.
南宋葛立方的《韵语阳秋》以其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及独到的论诗方法等在古代诗话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与宋代其他诗话理论相比 ,它最富进步意义的创作思想是强调文学与现实的密切关系 ,反对陈腐用语 ,主张创新 ,提倡平淡自然的诗风等。  相似文献   

3.
郑永晓 《南都学坛》2005,25(1):77-82
关于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一般认为他们是在摆脱江西诗风的不良影响后才取得各自成就的。实际上,四大家都曾依赖于江西诗派的哺育,尤、杨、范、陆与江西诗派的渊源都颇为深厚。我们不能按照先打倒才有建立这样一种思维定势思考问题。四大家是在继承江西诗派的基础上才有所成就。同时应动态而不是凝固性地看待江西诗派及其诗学思想。江西诗派在南宋中期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江西诗风占据了北宋后期以至南宋诗歌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4.
从“法度”到“活法”──江西诗派内部机制的自我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江西诗派极为关注的“法度”与“活法”问题做了细致的探讨和梳理,试图从二者关系上描述出江西诗派理论及诗风的演进过程。其中详细描述了黄庭坚“法度”理论的具体内涵及其对江西诗派形成的重要意义,并对王安石、苏轼就法度与自由畸重畸轻的态度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5.
从宋代江西诗派诗人徐俯在宋南渡前后诗坛的地位、清逸自然的诗风、及与江西诗派的渊源,可见其在当时诗坛所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理学诗派代表了通俗化、理性化的追求,江西诗派呈现出精致化、技巧化的倾向。南渡之际,武夷理学诗人群体前期的核心人物是杨时、陈瓘,后期的核心人物是刘子翚和朱松。而李处权、张嵲等跨越两派,代表了理学诗派与江西诗派的合流。江西诗派的骨干成员吕本中、谢逸、曾几等本身就是理学家,理学诗人更是“宋人主理”的代表。在与江西诗人的互动中,武夷理学诗人摒弃了道学腐气,以自然清秀的诗风创立了理学诗派中的清雅一派。  相似文献   

7.
清代冯咏的《江西诗派论》是一篇关于江西诗派的专论,见于缉香堂本《山谷全书》的附录,很少为人所知。现所见收录相关文字的有朱自清的《宋五家诗钞.山谷诗钞》,文字有所不同。冯咏在《江西诗派论》中,对江西诗派的内涵进行了诗学传承、政治与学术、地域等角度的解读。藉此,既可以把握江西诗派内涵的变化发展,也能窥视到中国古代诗学风尚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四灵诗派是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一诗歌流派,该派反对江西诗风,以贾岛、姚合为宗,在当时颇具影响。其实,四灵诗派的形成与当地的文人社团有极大的关系。正是在这些社团的推动下,四灵诗派才得以团结聚集了流派的一批成员,形成流派风格,产生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七月诗派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应运而生.它继承并发展了新诗现实主义的传统,一反过去静观欣赏的习惯,停止了牧歌与哀曲,而高唱起抗日的战歌,表明了诗歌发展方向的共同趋势.七月诗派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胡风做了许多组织、引导工作.他积极倡导革命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始终不渝地坚持办刊物、出版诗集,善于发现、培养文学新人.艾青的诗作对七月诗派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是在《七月》上发表诗歌最多的诗人.艾青的诗融象征主义于现实主义之中,追求意象美、散文美,反映时代精神、民族意识,具有凝重阔大的诗风.七月诗派的历史,可划为三个时期,一是《七月》时期,七月诗派业已形成,且呈兴旺发达之势;二是《七月》停刊,进入《七月诗丛》第一辑时期,七月诗派在苦斗中巩固,在困难中韧战;三是《希望》创刊,七月诗派步入变异或,诗作以暴露国统区黑暗与人民的苦难为主,诗风也变得沉郁、冷峭。四十年代末期,胡风及其理论受到了某种误解与曲解,七月诗派的创作逐渐冷落,七月诗人所办的刊物也相继停办.七月诗派具有人数多、活动时间长、覆盖的地域宽广、强调诗作与诗论并重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元好问美学思想简论邹吉忠一、生平、著述及思想特征元好问是金元时代最有成就的诗人和史学家。就美学思想而言,早年所著《论诗绝句》(三十首)和晚年所写的一些序文,发表了他对诗的见解,并以自己的创作,开创了完全不同于南宋江西诗派的诗风和诗歌艺术美学理论,对后...  相似文献   

11.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其中25位诗人有一半以上没有文集存世,有些诗人仅有数首诗歌存世,但在域外汉籍中还保存着不少的江西诗派新资料,如《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中有2位江西诗人的佚诗,《续新编分类诸家诗集》则有11位诗人的29首佚诗,为近年来发现的最大宗的江西诗派佚诗。域外汉籍除了有巨大的辑佚价值外,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联珠诗格》对人选的诗歌都有编者蔡正孙的评点,可与同时代方回《瀛奎律髓》评点及刘辰翁的诗歌评点相并观。《联珠诗格》有朝鲜学者徐居正等人的《增注》,这些注释既释事又释意,是东亚学术史上最早的江西诗派诗歌的注释之作。日本汉籍宇都宫由的《锦绣段详注》及月舟寿桂《续锦绣段抄》中有十数首江西诗派诗歌的注释,注释详而精审。总之,这些域外汉籍中所见的江湖诗人新资料,可以丰富人们对江西诗派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江西诗派从北宋黄庭坚开始,诗学主张就受到黄龙宗机锋“活句”思想的启发,从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句法”,到吕本中的“活法”,乃至整个江西诗派的诗风,都与黄龙宗“触目菩提”的宗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徽宗朝在朝与在野文学两大文学阵营的对比、韩驹其人和江西诗派其他诗人的对比、韩驹本人前后期诗歌创作的对比以及不同文论家对韩驹诗风评价的对比等角度,循时代背景、人生态度到诗歌风格的论述次序,透过韩驹的官样文章来考察江西诗派的文学品格。  相似文献   

14.
周小艳在《河北学刊》2014年第1期撰文指出,清初“虞山诗派”的重要人物冯班对清代诗坛影响深远。但诸多学者往往将冯班的影响局限于“虞山诗派”和吴乔、赵执信等诗人,而未注意到何焯。冯班诗学以晚唐为宗,将取法晚唐的诗歌取向系统化、合法化,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并聚集了一批风格取向相同之人相互唱和、切磋,创作了大量的具有晚唐诗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江西诗派"是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始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文人结社和佛教(主要是禅宗)分派是"江西诗派"缘起的两个重要因素。诗派以"江西"命名,此"江西"二字揭示了宋代江南西路文化对诗歌流派的深刻影响。"江西诗派"的产生促使了诗禅合流,而江西诗人群体以"诗社"为集中活动形式,对诗学进行研讨,又促进了诗之体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的诗,开创了宋代诗风,成为江西诗派始祖。研究其诗、其书者,历代不乏其人;而对山谷家世探索文字,确属少见。  相似文献   

17.
刘辰翁的诗在宋元之交的诗坛上极有特色,往往在清新优美的自然风景的吟咏的同时,抒发深沉的家国之恨和黍离之悲,其诗风超越江西诗派和江湖诗派之外,在由宋诗向元诗过渡的诗史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四灵诗派论     
四灵诗派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她在“中兴诗人”纷纷摆脱江西诗风影响的大环境下诞生。而在永嘉地区 ,则有薛季宣、潘柽等人导乎先路 ,此后四灵经仔细计议后 ,才打出“晚唐”的旗帜。在得到叶适的肯定后 ,四灵名声大噪 ,其追随者因而大量涌现 ,由此形成一个颇具声势的诗派 ,其影响也遍及整个诗坛  相似文献   

19.
清初诗坛诗人众多,流派纷呈,岭南诗坛名家辈出。如果从地域、诗风和政治文化这三个角度对这些大大小小的诗派进行整合,大致可以把清初诗坛划分成中原、江南和岭南三个不同的区域。在岭南诗坛成为主导的雄直诗风最能体现志士遗民抒写性情的诗学要求。清初江南诗坛主要有虞山诗派、娄东诗派和秀水诗派。中原诗坛最有影响的是神韵诗派。因此,大体上可以说,清初诗坛实际上形成了以江左三大家和朱彝尊等为代表的江南诗坛、以王士禛为代表的中原诗坛和以岭南三大家为代表的岭南诗坛三足鼎立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其诗歌风格平易自然。本文试图从张耒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两方面分析张耒自然平易的诗风,揭示其不同于江西诗派的鲜明艺术个性。同时也反映出张耒在创作上由于过分追求自然,艺术上流于草率。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其诗风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