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2009年至2011年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281家公司为样本,通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模型、生产成本模型和酌量性费用模型,分别计算出三种方式下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通过构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额模型,度量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保荐机构声誉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保荐机构的声誉越高,其推荐的上市公司的IPO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2.
3.
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承销商声誉与我国保荐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承销商在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承销商声誉对于其作用的发挥则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对股票首次公开发行的过程及承销商的作用进行了概述,接着在借鉴国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承销商声誉对首次公开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由有声望的承销商承销的股票其定价相对较高,同时其收取的费用也相对较多。最后本文对我国保荐制度的建立与具体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保荐制实施之后,承销商声誉与首次公开发行企业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否存在?本文利用2004--2006年间IPO企业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衡量IPO企业上市之后的质量,并通过模型检验高声誉承销商是否与高质量IPO企业相联系。实证结果表明,高声誉承销商并未与高质量的IPO企业相联系,保荐制的实施并未促使承销商声誉机制有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2004-2008年“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公司声誉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发现研究组与参照组之间的权益资本成本存在明显差异,回归结果表明,良好的公司声誉能够显著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研究结论不仅为声誉机制的公司治理研究提供了机理方面的直接证据,而且也为转型经济国家在市场化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绿色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绿色创新企业短期内却承担着投资者盈余预期偏低的压力,亟须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将创新质量及其盈利性及时、可靠地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以2010—2017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绿色创新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及其声誉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绿色创新的高成本和外部性降低了分析师对主营业务收入和每股盈利的预期,导致资本市场短期内的消极反应,从而降低了盈余信息含量;相比于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绿色发明专利的企业盈余信息含量更低;良好的声誉能够弱化这种消极反应;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声誉的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有效;绿色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可持续性。研究结论表明,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绿色创新的态度较为消极,利用企业声誉评价机制缓解资本市场对绿色创新成本的负面情绪有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上述经验证据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激励企业绿色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声誉的盈余管理监督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企业经理层作为理性的代理人,在进行企业信息披露和报告过程中,利用其私人信息的比较优势,采用会计机会主义行为牟利的管理行为。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契约必然是不完备的,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必须利用契约执行、监督机制来保证契约执行的效率。值得注意的前提是,由于盈余管理本身是在法律和法规允许的选择空间内进行的,因此,对于盈余管理的监督机制必然是一种"私人性"的保障机制。文章以制度分析、契约理论为分析工具,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基于声誉的盈余管理监督机制的可行性及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8-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机构投资者持股、董事会治理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董事会治理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中能否起中介作用,即机构投资者能否通过影响董事会治理而对盈余管理产生抑制作用。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对后一期的董事会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后一期的董事会领导权结构和董事持股比例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董事会规模和董事持股比例对公司盈余管理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董事会会议频率和董事会领导权结构对盈余管理有显著正向影响;董事会规模、董事会领导权结构和董事持股比例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创业板公司IPO过程中的业绩变化和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新股发行之谜”也存在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中,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均进行了盈余管理,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相对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后业绩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偏离了公司最优化决策,损害了公司的长期利益。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可以设置创业板差别化的准入标准,并适时推出注册制,继续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的退市制度,建立投资者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公司资源的核心提供者和公司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大股东联盟对整个公司发起、运营和管理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股东资源观,以声誉资本为切入点,以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事件为考察场景,利用2009—2016年创业板IPO样本上市前3年至2020年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大股东联盟作为股东资源的核心提供者在中国公司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在IPO前的发起设立环节,控股股东声誉资本越强,吸附其他发起人异质性资源的概率越大,即大股东联盟的资源效应越强;(2)在IPO过程中,大股东联盟的资源效应越强,IPO抑价越低、长期市场表现越好;(3)在IPO之后,控股股东声誉资本越强,大股东联盟的合作持续性越强。研究表明,控股股东在IPO场景中的积极作用体现为对其他股东资源的强大吸附能力和大股东联盟合作的稳定性,这些作用均对公司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在发起设立和定向增发阶段,或者具体到国企“混改”情景,公司选择潜在外部股东时应以股东资源的异质互补、大股东联盟的治理协同、未来发展的价值可期为根本,实现公司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是当今许多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配股是公司上市后筹集长期资金的主要渠道。一些公司为了取得配股权会想尽办法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证监会的配股条件。此外,上市公司为了获得较高的配股价格,获得有利的筹资条件,也可能以盈余管理为手段,通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把握来实现融资目的。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盈余管理的途径以及盈余管理的影响等方面对上市公司基于配股权的盈余管理现象作系统的研究,将对证券市场的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的科学化、上市公司行为的规范化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丰富盈余管理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关系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以2001-2009年A股数据为研究数据,从管理层盈余预测的视角,通过考察管理层盈余预测、信息风险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交互影响,可对盈余预测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作有益的探索.研究表明,(1)前期的权益资本成本越高,管理层后期发布盈余预测的概率越大;(2)管理层盈余预测可以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但这种降低的效果呈现明显的“滞后效应”;(3)盈余预测和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受信息风险的影响,在信息风险高的企业,盈余预测对于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大量的文献研究通过运用传统的应计模型研究发现,企业的管理层在IPO当年会通过盈余管理调增可操控性应计,但传统的应计模型忽略了企业基本面的变化、企业生命周期、经理人事后预计的偏误和会计准则等因素的影响。当应计模型引入企业生命周期的代理变量后,运用1998-2008年期间上市公司的数据,可检验先前关于IPO企业正的可操控性应计是否会出现正向偏误。结果显示,当IPO企业按照生命周期分类后,处于上升阶段的IPO企业有显著的正向可操控性应计,而处于下降阶段的IPO企业则出现了显著的负向可操控性应计。  相似文献   

14.
15.
依据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实证检验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对股票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的操弄提升了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具体来说,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则其股价的负收益偏态系数与收益波动率越高。研究结论表明,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真实盈余管理存在对资本市场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管理层权力、内部控制质量和两类盈余间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两类盈余显著负相关;结构权力对内部控制质量与应计盈余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总经理两职兼任会削弱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的抑制作用;专家权力对内部控制质量与应计盈余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随着总经理任职时间延长,会增强内部控制质量对应计盈余的抑制作用;声誉权力会正向调节内控质量与应计盈余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动机入手,分析了机构投资者与信息透明度的关系。研究发现:(1)当上市公司存在再融资动机时,信息透明度会显著提高;当上市公司存在规避退市动机时,信息透明度则会降低。(2)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信息透明度呈正向关系,表明在我国机构持股具有治理效应。(3)当上市公司存在再融资动机时,机构持股比例与信息透明度的正向关系会更加显著;但当上市公司存在规避退市动机时,机构持股比例与信息透明度的正向关系并无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正确定位和理解市场中机构投资者角色和功能,以及规范上市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然而传统观点认为增加机构持股比例会抑制公司投资、降低高管薪酬,这与近期实证研究发现的证据存在矛盾。为此构建了基于经理人职业声誉顾虑的理论模型,试图为相关实证结果提供合理的解释。研究表明,机构持股比例越高,越能增强机构投资者监督、了解经理人经营能力的意愿,从而确保高能力经理人不会因偶然投资失败而面临声誉风险,这就增大了高能力经理人为公司投资创利的可能性,同时也使经理人能够获得与自身经营能力相适应的薪酬回报。  相似文献   

19.
从决策有用性的角度看,盈余信息的有用性应从收益和风险两个角度进行考察。本文重点对盈余质量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考察盈余信息的风险含量。通过拓展CAPM模型,构建了公司超额回报对公司特有风险溢价的敏感系数R-loading,从而考察了公司盈余信息中的风险含量。进一步对R-loading与盈余质量、盈余质量替代变量和投资者行为即盈余反应系数ERC的关系进行检验,证实了R-loading的合理性。本文研究拓展了现有对盈余质量的研究内容,为公司盈余信息含量研究提供了风险研究思路,有利于投资者更加全面地理解公司盈余信息及其风险后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