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汉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2):102-110
近代海派通俗小说是上海都市社会的忠实记录,不仅描画了上海都市生存状态和时代精神状况,同时也反映了上海都市伦理和道德问题。因此,以近代海派通俗小说为研究标本,能够深入地剖析和透视这一时期中国都市伦理的发展和演变。从近代市井小说、晚清谴责小说、海派言情小说三种主要类型,可近距离地审视近代上海都市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商业伦理、政治伦理和婚恋伦理问题,从而捕捉中国都市新伦理的源起图景。这些新伦理意识决定了近代都市社会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上同传统社会的巨大分歧,也让盘踞中国社会的宗法伦理制度受到一定程度的批判;同时也体现了捕捉社会风气之先的近代文人以及新一代知识分子试图改善个人生活、改变社会风尚,进而铸造现代国民人格、培养文明健康伦理关系的人文努力,为中国伦理道德由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蜕变和历史转型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明清通俗小说的作者习惯于追求耳目之内、日用起居之奇,因此他们会频繁地将纳妾这一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同时又能够引起激烈矛盾的婚俗写入小说。小说中所常见的怨气丑声的故事就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这类故事的矛头所指,不是纵欲的妾,而是那些广蓄姬妾的男性,纳妾由此成为了男性好色的一个标签。而更为重要的情节模式则是一妾破家:原本安然无事、风平浪静的家庭由于纳妾而掀起狂风巨浪,整个家庭因此而陷入倾覆毁灭的危机中。纳妾既是整段故事的起点,也往往被视为引发危机的源头。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小说作者在叙事中对于纳妾的依赖。纳妾不仅作为显赫社会地位的标志而被寄予某种想象,更有助于故事的叙述:缓解人物在婚姻道德上的困惑,并解决风流与阴骘无法并存的难题,使得小说的叙事能够不偏不倚地驶向最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兵团红色文化因其鲜明的先进性、时代性和革命性而具有强大的政治价值和精神伟力。该文通过对兵团红色文化的语言符号叙事分类,挖掘出兵团红色旧址、展馆,兵团红色文化产品,兵团英雄人物模范,精神意象象征四种叙事类型的语言符号,并分别对语言符号的内容特征与意义关联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叙事和打造数字化传播阵地两方面探索兵团红色文化的语言符号叙事传播途径,旨在丰富和繁荣红色文化,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提供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4.
刘新敖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6):155-156
傅建安《20世纪都市女性形象与都市文化》一书,基于女权与男权博弈的文化背景,深入探索了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形象生发的逻辑起点问题,清晰勾勒出都市文化形塑下20世纪中国文学中女性形象自我建构的历史轨迹,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吴光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3):300-304
容与堂本《水浒传》利用宗教叙事来整合多元而复杂的水浒故事,确立了全书的叙事框架和创作意图,但这种主观意图和水浒故事固有的叙事逻辑之间存在着无法弥合的张力,从而造成了叙事上的诸多悖论。 相似文献
6.
廖敏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67-70
作为爱尔兰移民后裔,加之生活的颠沛流离,奥尼尔对文化身份的归属和认同有着强烈的需求。游走于各种思潮之间,奥尼尔自身成为了被不同文化定义的主体,身份的多重性与分裂性与现实的焦虑产生交集,让奥尼尔能通过《诗人的气质》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两种文化、两个族裔之间的冲突、文化身份的困惑与迷茫,展开了奥尼尔式的文化叙事与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7.
8.
黄文雁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4):166-169
王充本着"疾虚妄"的叙事目的和"求真实"的叙事态度创作《论衡》,叙事形式富于逻辑性,三者共同构成了《论衡》"是而直"的叙事空间,体现了王充理性思维模式。在其作用下,王充重新构建了物理空间和伦理空间。王充的理性思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万宁的小说集《麻将》摒除了零度情感的叙事,以平等的视角和富有挑战性的心灵叙事,对现代都市作了深层书写.作者将笔触切入到都市人的心灵,淋漓尽致地描摹了都市人在欲望冲击下的婚悉病症以及他们在时代转型期心理的渴望与焦灼,从而使她的小说显现出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10.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36-139
作为美国文坛的后起之秀,妮可·克劳斯凭借其2010年创作的《大宅》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大宅》讲述了一段关于犹太人寻根的艰辛历程,探讨了犹太人寻根这一深刻主题,发人深省,揭示了正视历史和反思历史的重要性。该小说具有典型的空间性叙事特征,特别是作品中故事结构和人物塑造的空间性叙事,生动地再现了一段犹太人不堪回首的被迫害历史和无比辛酸的寻根历程。 相似文献
11.
张玉霞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6(5)
<飘>的畅销盛况一度成为出版史上的一段佳话,但传统的文学观念却使<飘>遭受文学史的冷遇.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引发的文学观念变革,推动<飘>进入研究视野,逐步确立了<飘>在通俗小说中的经典地位.<飘>改编成电影,扩大了其文化效应,同时也暴露出它在研究视野中的身份尴尬. 相似文献
12.
苑利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0,(4)
文章从“物态形式”、“民俗活动”、“清神心态”三个层面较为客观地评价了“符号与象征”《中国少数民族眼饰文化》一书。认为该书的主要特点,是把少数民族服饰纳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当中,并以此为切入点来探索族群服饰穿着的社会行为和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的科学通则,使服饰因文化的聚焦而鲜活生动了起来,极大拓展了服饰文化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14.
张登林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6):66-69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兴起与发展是市民文化市场、文学运行机制孕育催生的结果。在近代化都市上海,通俗作家生产主体、读者群消费主体、通俗文学作品和期刊、出版等传媒之间的互动与运转,使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与繁荣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5.
郎立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40-42
结构主义叙事学读解,对一些经典文本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红字》取巧的角色安排及传统叙事架构在今天看来,颇具大众文学特质并已深入人心.如霍桑惯用的象征符号,通篇阴郁的宿命色彩等. 相似文献
16.
韩霞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6-119
晚清小说中出现了大批不同于传统叙事风格的新作品,这些作品在不同的叙事向度上有其独特的贡献。《老残游记》作为晚清小说的顶峰之作,其文本书写模式值得深入探讨,其叙事视角的复杂性,在当时小说文本中具有代表性。《老残游记》运用的视角模式从总体上讲是一种"有限视角"模式,但"视角越界"现象也存在不少,对这种"视角越界"并不能武断地进行否定,而应该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对其进行深层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海上花列传》青楼世界的都市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的上海是经济繁华的欲望都市,妓院是滋生其中的“恶之花”。《海上花列传》通过上海青楼中一群妓女和狎客的故事,折射出上海的都市文明。这种文明有着日常生活商业化、人际关系非道德化、两性情感功利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满建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17-121
民国时期的《良友》画报以时尚为基本编辑策略。在整体话语建构上,它兼具画报和文学刊物之长,通过把文学作品与图片并置,为文学作品搭配插图、为图片搭配文学性说明文字等方式,图文并茂地传播信息,使图像和文字之间相互指涉,相互阐发,相互补充,生成了深层的意义空间,建构了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时尚话语,立体地呈现了上海都市文化。 相似文献
19.
赵毅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6):97-100
《红楼梦》的预叙叙事,与传统的宗教文化、诗歌文化、民俗文化、曲艺文化关联紧密。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悬念,彰显了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20.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盗梦空间》作为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经典之作,在引进国内之初便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该片在叙事策略上,尤其是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表现方式,一直是学界热衷讨论的话题。文章认为该片采用了空间化的时间设置,用空间割断时间的叙事手法以及梦幻式套层结构的形式,使整部影片在叙事上呈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化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