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采用2007-2016年中国地级以上区域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相关性以及空间分布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技术创新产出总量虽逐年增加,但其在地级区域层面的分布却不均衡,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直辖市、部分省会城市以及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地级市);中国技术创新产出虽处在较高的空间集聚水平,但其集聚程度呈逐年下降的态势;中国技术创新产出的局部空间关联呈现出多元化的模式,HH (高高相关)型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LL (低低相关)型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以及中西部地区,HL (高低相关)型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并有逐渐向城市群内其他经济发达的城市扩散的倾向;LH (低高相关)型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HH型模式区域的周围。  相似文献   

3.
4.
金融产业集聚式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而且在城市之间表现出交互影响。本文通过构建空间计量SLM模型和SEM模型,使用Moran's I指数进行了空间自相关检验,对中国277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金融产业集聚现象表现出明显的交互影响,一个城市的职工工资水平和人均GDP对金融业集聚具有非常突出的影响,这两个因素不仅显著影响本城市的金融业集聚发展,也影响到邻近城市的金融业集聚程度。因此,相邻城市之间应该加强金融合作,金融企业应提高职工工资水平,非金融类企业要加强与金融企业的资金合作,居民应增加对金融市场的投资,最终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实现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2—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科技创新驱动下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环境治理效率呈“东-中-西-东北”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分布,且整体治理效率有待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科技投入和创新水平对环境治理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环境投资、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对环境治理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产业梯度转移和空间集聚是区域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京津冀作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制造业从业人员的空间分布变动,直接反映了该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程度。本文对京津冀内部各地区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空间集聚程度、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发现:河北省制造业的集中率在逐渐上升,北京的制造业实现了向河北和天津梯度转移;河北与天津以错位发展为主导,但仍存在部分制造业重叠,总体来看,京津冀各地区制造业行业特色日益鲜明,分工日渐合理,产业协作发展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4-2002年中国各省区专利授权量的统计分析表明,中国创新产出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这一特征成因的行为生态学分析和基于panel-data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政府R&D投入水平和区域FDI规模等生境因素是中国创新产出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人均GDP水平对创新产出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考虑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知识生产函数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创新生产函数,并建立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区域创新变参数模型,对变量的平稳性和协整性进行检验。运用卡尔曼滤波法对区域创新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参数进行估计,得出结论:研发经费投入的硬预算约束管理、研发人员素质及其技术吸收能力、研发投入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质量匹配是提高要素产出弹性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国内专利申请受权数作为创新产出的测度指标,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2005—2015年我国西部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差异及其演化特征进行探究。在不考虑空间因素的作用下,通过计算锡尔系数和人均专利增长速度,发现西部地区的创新活动呈不均衡状态,创新产出向少数省区逐年集中;在考虑空间因素的作用下,通过计算并分析全局Moran’s I指数表明:西部省域创新产出呈空间正相关,证明了相邻省区创新产出在空间上呈现出高高或低低集聚状态,但集聚的程度并不十分显著;通过局部相关性分析中的Moran散点图指出了集聚的位置,展现了西部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11.
将市场化指数引入变系数模型,借助面板数据因子分析法,研究了市场化程度影响下创新主体及其交互作用产出效应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区域创新主体及其交互作用的产出效应都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变化。创新主体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并没有因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持续增加,相反,大部分变量的影响都有减弱的趋势。其中,高校科研机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持续下降,企业的影响先增强后减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和政府的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的影响都呈上升趋势,而企业和政府的交互作用的影响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创新能力不足和交互作用机制障碍等是主体市场竞争能力不高的掣肘。  相似文献   

12.
金融行业集聚不仅能对本地区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同时通过空间效应传递也能对其他区域产生间接作用。经济新常态下,四川省金融与经济环境呈现出新的状态和变化。通过分析宏观经济变化对四川省金融集聚空间相关性的影响,挖掘新环境下金融行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探究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研究构建不同权重矩阵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新常态下四川省各市州银行业集聚的直接效应不显著,证券业保险业集聚及金融从业人员集聚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四川省金融行业各集聚变量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但在不同空间维度上具有差异性,并存在明显的地域竞争和距离衰减现象。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地方化经济水平及城市化经济水平两个方面衡量城市群产业集聚程度,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比较分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产业集聚对城市房价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城市群产业集聚对城市房价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显著的异质性特征。从地方化经济水平来看: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制造业专业化集聚程度的提高会促使本地房价上涨,但相邻城市制造业专业化集聚程度提高会抑制本地房价上涨;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及其相邻城市制造业专业化集聚程度提高均会促使本地房价上涨。从城市化经济水平来看: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及其相邻城市产业集聚总量水平增加均会抑制本地房价上涨;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及其相邻城市产业集聚总量水平增加均会促使本地房价上涨;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产业集聚总量水平增加会促使本地房价上涨,但相邻城市产业集聚总量水平增加会抑制本地房价上涨。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年—2019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惰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削弱了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消极惰性与积极惰性,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削弱了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消极惰性与周边地区的积极惰性。则进一步研究发现东部与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惰性的影响显著负相关,西部地区的结果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运用2009年中国省域截面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人才聚集创新效应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域之间创新效应存在着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人才聚集效应中知识溢出效应、规模效应对创新效应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而集体学习效应、激励效应与时间效应则对创新效应有负向作用,信息共享效应与区域效应的作用效果较为复杂,无法判断。此结论对省域创新提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探讨了2000—2018年间京津冀地区科研资本投入和科研人力资本两种创新投入要素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此进行分析测算,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科研经费投资的产出弹性大于科研人力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率逐年上升,两种创新投入要素的配置效率得到改善和提高;京津冀地区技术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偏向于科研经费投资,随时间逐渐趋于中性;科研经费投资对科研人力资本的替代弹性逐年下降,需重视两种创新投入要素之间的合理配置.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科研经费投资以及科研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提高科研人力资本的数量及质量,促进京津冀地区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交汇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该地区的雾霾污染形势也日益严峻.运用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产业结构、贸易开放度与雾霾污染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机制.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莫兰指数计算长三角地区雾霾在空间上拥有积聚性;在使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计算的过程中,雾霾污染出现明显的"叠加效应"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各地区的雾霾污染存在对邻域的正反馈.(2)第二产业比重的升高会在本地和邻域产生负反馈,反映了产业结构发展到一定程度对环境的保护作用.(3)贸易开放度升高对本地雾霾污染有抑制作用,对邻域雾霾污染有正相关作用,反映了贸易开放度对雾霾污染的双重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