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教育背景下,知识育人向文化育人模式转向已成为必然。增强育人的协同性,立足地域文化,发挥校地文化融合的育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统筹推进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动配合,形成高校与社会、地域协同的文化育人机制,是文化协同育人的基本前提;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和优势,塑造校园文化精品,是文化协同育人的根本;挖掘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优势,最大化放大育人功能,形成鲜明育人特色,是文化协同育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校企协同育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人才培养优劣标志着校企合作质量的好坏.本文构建以人才培养为目标、高校和企业为执行主体、政府为主导、社会为依托的"五位一体"的吉林省应用型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并提出校企双方共建管理委员会和信息交流平台、师资、教学资源共享、过程严格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3.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协同育人的必要性,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为例,分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历程及其带来的启示,供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协同育人的推进与创新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发展“一流多元”的高等教育是推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和企业作为教育链、人才链中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并未同向同行。校企合作驱动力不足导致企业参与办学深度不够,专业教育呈现出同质化现象。对此,高校应当以“扎根”理论为思想指南,与企业合力“植根”,联合政府、企业多方“深耕”办学土壤,做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目标、资源、教学、评价等要素的分类,以期培养出符合经济体系转型需要、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引领未来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6.
7.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新时代的教育主题。学校社会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嵌入学校教育场域,成为社会教育新形式。学校社会工作参与家校社协同育人经历了社会支持网络成员资格确立、家庭网络联结、问题解决导向的校社协同三个阶段。以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践理论为指导,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可以从社会支持网络的整合转向学生个体人际关联能力的提升,从制度性嵌入走向专业自主,成为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补充,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新兴的工科专业,应用型本科高校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紧跟就业市场需求,其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和高校的对接沟通存在不及时、效用低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必要的对接和引导作用,促成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协同育人,建立校政企三方信息反馈闭环的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高校为例,聚焦高校家校协同心理育人这一主题,采取问卷调查法,从学生家长视角了解高校家校协同心理育人的现实情况。结果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家校协同心理育人持肯定态度,有参与学校心理教育管理的意愿,能通过新媒体与子女保持一定频率的亲子沟通,愿意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多种方式与学校保持沟通,期待获取心理育人指导,50岁以下家长及女生家长认为这项工作更有必要,但是多数家长对主动与校方联系有所顾虑。因此,建议校方采取相应措施将家长的家校协同心理育人理念转为实际行动,引导家长在参与高校心理教育管理中树立科学应对子女心理困扰的意识,用好新媒体、搭好新平台,以满足家长对于家校协同心理育人的期待。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修内容.将协同育人机制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进而推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是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呼应.面对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现状,需从优化顶层设计、加...  相似文献   

11.
赵丹萍 《社区》2023,(10):18-19
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专注乡村儿童发展工作,多年来持续在全国乡村地区助力乡村素质教育事业发展,推动农村儿童及青少年的教育状况得到改善。2022年,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作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青少年与学校社会工作委员会的家校社共育试点协作机构,在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进行试点,在县域层面联动打造乡村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高等教育改革是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模式为主,校企协同育人的方法为辅,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来构建新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目标.本文提出以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建设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字仪器为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先导,规划科学学科方向,开展新的教育模式研究,以校企产学研基地为基础,协同创新;构建以产学研平台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校企联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我国数字产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4.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重要举措。深入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协同育人路径,通过校企共建合作委员会、共建产业学院、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等多维度构建实施“2.5+1.5+(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为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5.
16.
产学研协同育人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然而协同能否成功企业因素至关重要. 以企业参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意愿为切入点, 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调研数据的分析, 建立预测企业参与协同育人意愿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 研究表明: 分析企业对协同育人动力机制、 运行机制、 保障机制和利益机制的评价不仅能预测其参与协同育人的意愿, 而且其参与意愿的强度可以通过各机制的优化得以提高. 进而得到了清晰界定企业诉求, 注重组织之间隐性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中介组织合理引导和政府支持的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有效开展校企协同,对推动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深入开展大有裨益。在对加强校企协同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必要性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指出校企协同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目前仍面临着校企融合深度不够、影响协同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高度,学生参与的动机不纯、影响协同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质量等挑战;并从实施“双导师制”、平台共建、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校企协同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推进举措,对发挥校企协同比较优势、努力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长久长效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协同育人是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流方向.当前,高校协同育人在制度上、机制上、模式上存在不足,特别是企业方参与协同育人的主动性不强,严重制约高校协同育人的成效.运用自组织理论,可以有效审视高校协同育人机制上的缺失,指导深度推进高校协同育人.健全高校协同育人机制,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高校发挥主体作用、企业发挥重要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高校教师要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使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此,新时代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校多维并举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坚持以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室为依托构建育人组织协同、以课程育人为重点创建育人路径协同和以少数民族专兼职辅导员为主力搭建育人主体协同。  相似文献   

20.
校企协同育人一直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人才的主旋律,但随着金融科技的迭代发展,金融行业对人才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需要打破原有僵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信息+、创新创业能力融入人才培养中去.校企五共的协同育人模式即培养平台共建、培养队伍共组、培养方案共商、培养过程共管、培养质量共评,以产业学院的构建为抓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和三创人才培养为着力点,旨在将协同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校企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