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根据新时代我国变化了的实际国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的重大判断,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做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判断,不仅具有坚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逻辑依据,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历史逻辑,更是内在地蕴含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逻辑和客观要求,必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论断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顺应我国社会发展大势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深入剖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原因、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内涵和解决途径,可以更好地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儒家文化面对时代的要求需要做出新的传承与发展。一方面可以从儒家文化中汲取养分,传承其中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思想;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儒家文化的内在理路与新时代社会的现实需要,针对儒家文化中所欠缺的地方进行创造性发展,将儒家文化进一步与理性思维、辩证唯物主义精神相融合,打造新时代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地摊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始终未曾消失,而是不断得到进化。“地摊经济”是化解生产与消费矛盾、推动社会再生产过程得以维持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它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是由我国市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状况决定的。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激活“地摊经济”又是特殊时期经济治理的现实需要。为了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找准“地摊经济”的发展定位,推动其提质升级,积极转变其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人民有礼貌懂礼仪是建设美好生活的基本要求。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建设美好生活的保障手段之一。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提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明了新的时代特征,明确了中国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表明人民需求的范围在扩展、水平在上升,对国家治理的要求也在提高。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解决这一矛盾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以人民为中心”是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价值原则,要求精准把握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变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必须立足于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7.
陈璐 《国际公关》2022,(9):149-151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旅游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列于“五大幸福产业”之首,而文化则是旅游的内核,早已成为支配旅游产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重要引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互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文化旅游助推朝阳市龙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更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行破解。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我们认为应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破解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平衡,以及创新不充分、改革不充分、开放不充分等问题,进而破解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的中国贫困问题和反贫困实践有其自身特定的矛盾逻辑及行动框架。城乡二元制下的农村贫困问题不仅是中国主要发展矛盾在农村区域的投射,也是改革红利获得不充分的绝对贫困和能力提升不平衡的相对贫困互构共生的结果。反贫困的工具性和目的性的双重逻辑指向收入增加的经济权利和能力提升的社会权利,相应地,涉农产业的益贫功能和三农政策的减贫功能则分别应对了经济增长和社会能力的需要。按照产业益贫升级和政策减贫效应的二维驱动框架,因贫施策于精准扶贫中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双重困境,是应对当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精准扶贫之道。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前我国政府转变职能的推进,原本政府对于社会的强势控制力也在随之减弱,又由于改革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对社会的管理与控制的角色缺位,因此导致民众的诉求与政府转变职能之间的矛盾。旨在通过群众信访案例分析矛盾产生具体的原因,并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税制的发展,中国经历了数次意义重大的税制改革,税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但目前直接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例仍偏低。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的税制结构也将经历间接税为主向直接税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未来15年,税制改革的重点将在直接税领域开展,尤其是逐步改进完善个人所得税和房地产税,并稳步开征遗产赠与税。不断提高直接税比重,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个人所得税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为改革目标,历经二十余载未取得实质进展。原因在于将税制模式作为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评判标准,而难逃改革目标不确定的藩篱。税收构成要件的统一性、客观性和确定性之应然向度为个人所得税改革目标的细化与明确提供了有益思路。个人所得税改革目标的推进,应在坚持税收构成要件法定、完备和明确的前提下,区分税制模式对其构成要件要素的影响,先改进税收身份判断规则、纳税客体界定的方法、纳税客体归属规则、税率的设置,再考量税制的“综合”程度,对课税单位、纳税客体的结构、税基的扣除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3.
不论是从我国个人所得税强劲的增长势头,还是从国际税收发展的趋势看,个人所得税将是未来最具潜力的税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数据分析和引用西方税收学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现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揭示了个人所得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个人所得税对消费、储蓄、投资、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且建议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制,以提高个人所得税收入比重,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4.
我国居民的贫富差距状况日益严重,收入差距问题已俨然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的重要税种,对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在这次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税税制改革中,应考虑我国地区收入、消费水平差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物价水平区域差异大、区域税源结构差异等的基本国情,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区域差异化个税体制。  相似文献   

15.
中美个人所得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 ,个人所得税制度最为完善的国家是美国。其税收立法的完备性、征管稽查的严密性以及公民的整体纳税意识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因此 ,在探索改革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过程中 ,对税收制度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应以家庭为纳税单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所得税法目前已成为与我国国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部法律,个人所得税也已成为我国税收的主力税种之一。但本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尚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近十几年深化改革所带来的社会环境、税源环境和立法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居民及其家庭在公平税负方面带来的影响。建议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应以家庭作为纳税单元,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所得税在缩小贫富差距、调节社会分配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改革与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别性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是顺应我国改革开放而设置的税制,它适应了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税制的不适应性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税收功能的正常发挥,难以实现内外资企业的平等竞争。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应尽快深化完善企业所得税制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以公平税负,促进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税收效率论     
税收效率一是指征税能有助于宕现经济效率的提高,二是指税收征纳成本的最小化。税收会产生一种超额税负,使政府税收收入小于纳税人的福利牺牲,中性税收能避免这种超额税负.在今年我国的税制改革中,鲜明地体现了税收中性原则。但改革后的增值税仍有不规范之处.为了配合税制改革,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试点工作已开始起步,旨在降低我国税收的征纳成本。税制改革后,还要努力防止避税主义在我国的蔓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目前与教育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办学的负担,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更好地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应从流转税和所得税两个层面逐步建立鼓励国民教育投入的税收体制,加大对非营利性民办教育的税收优惠力度,完善职业教育的税收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的月扣除标准,由过去的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600元。个人所得税新政策给纳税者及政府财政收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个人所得税改革必须依靠经济学宏观理论的支持。今后的个人所得税改革需要进一步建立科学的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建立合理的税率体系,要建立健全与个人所得税征收相配套的保障制度,同时将税收征管能力的提高作为完善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