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中国的开放式基金正经历着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开放式基金正成为我国基金业的中坚力量.对整个证券市场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是保证整个市场流动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对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流动性风险的方法:针对投资者的不同需求.设计多种个性化基金及赎回方式。使开放式基金的负债与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相匹配,达到事前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运用回归分析、t检验对我国开放式基金所构建的股票投资组合进行业绩和风险的估计,借用特雷诺比率、夏普比率和Jensenα对各开放式基金的股票投资组合的业绩进行检验,并以各基金的实际收益率对其进行验证。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开放式基金中,有一半以上的基金所构建的股票投资组合的业绩将好于市场;利用对各开放式基金的股票投资组合的评价结果,投资者可以对各只开放式基金未来收益率进行判断,为基金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在中国这个弱式有效的证券市场上,中国的投资者运用经典的投资理论,预测未来收益与风险并做出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O’Neal分离现金流量方法研究基金业绩对开放式基金投资者申购和赎回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基金业绩增长是决定股票方向开放式基金申购和赎回的重要因素,基金当期业绩与其申购比率和赎回比率呈正向关系,但影响程度呈非对称性;股票方向开放式基金投资者的申购、赎回决策主要考虑基金业绩,对基金业绩的波动性并不敏感。因此,提高基金业绩是股票方向开放式基金吸引投资者申购基金,增加基金份额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开放式基金的推出,能更好地调动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能够吸引部分新增储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改善投资者结构,起到稳定和发展市场的作用。开放式基金的费率将会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调整。从其他国家的趋势来看,开放式基金的整体费用水平会随着基金业的发展、基金规模的增加而逐步下降。在我国,开放式基金迎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同时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费用也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是由基金管理公司所运作的基金数量的增加而带来的规模经济性的必然结果,这对保护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开放式基金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点介绍了开放式基金所面临的风险和我国开放式基金所面临的特殊风险,运用β系数来评价开放式基金的风险,从开放式基金参与者各方入手分析如何防范开放式基金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有效的管理好我国开放式基金。目的是为了使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能够正确识别其风险,尽量规避风险,正确选择开放式基金,将基金组合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开放式基金的本质是一种委托一代理关系,契约是不完全的,存在剩余索取权问题、隐藏行为道德风险和隐藏知识道德风险,使基金经理人的行为偏离投资者的利益.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声誉理论和层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开放式基金职业经理人市场、开放式基金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开放式基金经理人业绩评价体系来培育我国第三代市场化的基金经理人,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 ,封闭式基金已不能够满足广大投资者的需求 ,新的理财工具开放式基金逐步浮出水面。文章分析了开放式基金在我国产生的必然性 ,论述了开放式基金的主要作用 ,提出了发行开放式基金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成功发行和有效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元分析法的我国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了能全面反映基金绩效信息的多项分析指标,建立我国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的综合体系。基于大量开放式基金的原始数据,采用单因素评价法和因子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对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进行实证研究,给出开放式基金的综合评价,从而解决了由于单项评价指标过多造成的评价无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比较分析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制度设计及其市场效应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制度有效运作的经济条件 ,即证券市场的成熟有效、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充分发展、合理的投资者结构、投资管理人才及技术系统的完善、建立有效的组织制度体系和法律约束机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呈稳定增长态势。由于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大规模规范发展开放式基金的市场条件 ,我们应通过重组“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设立“阶段 -部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等 ,循序渐进地发展开放式基金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中,个人投资者占主导,其投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受基金的购买便利程度以及所能获得的理财建议的影响.文章以我国2005-2014年1026只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以及货币市场型开放式基金为样本,研究基金的渠道营销对不同的基金资金流动和基金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基金的历史业绩后,渠道营销的努力程度越高,基金的资金净流入越多,基金的规模也越大;将基金类型细分后,又发现渠道营销对不同类型的基金资金流入的影响差异很大.总体来看,渠道营销对基金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增加渠道营销环节的投入,有助于提高基金的资金净流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不断壮大,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证券投资基金是众多中小投资者的重要理财工具,因此,其业绩评估成为众多投资者以及管理者关心的重要话题.文章以成立于2008年之前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共61只,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基金整体业绩的基金月平均收益率、标准差、夏普指数等若干主要因素.通过运用数据,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而对基金业绩进行分析,综合得出了影响基金业绩的三个综合影响因子,并通过因子得分分析得出整体业绩排名前十的基金.为众多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基金业绩评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金评价作为投资者进行投资最主要的参考依据,在基金投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应用主成分分析这一适用于多项指标综合评价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基金绩效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偏股型、股债平衡型两类基金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得出各类基金运作业绩的优异与不足,证明本文所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多层次基金评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的基金评估体系,分析了它们在评估指标、评估方式、评估程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此为基础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应建立多层次基金评估体系,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要,真正做到指导投资.认为多层次基金评估体系应该由三个层次构成:基金评级、基金分析和基金跟踪.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开放式基金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对促进基金业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基于风险价值(VaR)的风险调整资本收益指标(RA-ROC)为核心,建立了基金业绩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及对评价体系进行检验,得出以风险调整资本收益指标为基础的评价体系更为科学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从委托—代理成本理论、所获信息的不对称性、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趋同性等角度剖析了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成因及形成机理,阐述了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对中国证券市场稳定与发展产生的影响,最后从投资者认知偏差、信息披露、业绩评价与薪酬激励体系、增加投资品种等方面提出监控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5—2009年60只封闭式基金的周数据,建立相关变量对折价率的一元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分红亚变量、存续时间、管理绩效、基金市场回报率、基金经理更换次数、基金公司管理封闭式基金总市值对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存在正效应,而换手率对基金折价率存在负效应。分红传递了业绩可持续的信号,降低了投资者信息的搜集成本,能够吸引特定资本增值和红利偏好的投资者,减少代理成本。有限理性投资者会选择引发其关注的分红基金,分红可以作为营销封闭式基金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众多基金公司违规行为的出现,严重阻碍了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针对基金投资中存在的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建立信号博弈模型,深入分析可能出现的三种均衡状态,得出分离均衡是最有效率均衡的结论,基金监管部门和基金投资者应当采取相关措施,促使基金市场实现分离均衡。  相似文献   

18.
论私募基金的监管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机构投资者和富有的个人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基金。按照投资对象划分,可以将私募基金分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的监管可分为私募基金本身的监管和对私募基金交易对手的监管,根据监管目的和侧重点的不同,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又可分为事前监管、事中监管及事后监管。对私募基金的监管,一般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投资者的限定,二是对于信息披露与广告宣传的监管,三是间接监管。三者的重点都是对于投资者的保护,这值得我国在构建私募基金监管制度时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月度融资融券余额是股票投资者预测股指趋势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冲基金指数反映了对冲基金整体收益率的情况。文章利用国内对冲基金指数、融资余额、融券余额变动情况这三个与对冲相关的变量,拟合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它们与沪深300指数的互动关系,检验A股市场上对冲工具和对冲指数的传导性作用。检验结果显示融资融券交易并没有对A股市场产生冲击效应,对冲基金指数相对沪深300指数有一定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