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不能满足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绝大多数老年人只能选择居家养老。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使得医与养必须相结合,因此,今后应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我国在人才、政策、财力、观念等方面还难以满足"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发展需求,必须采取加快多元化服务主体的构建、加大政府配套性政策措施支持、培育相关人才、丰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内容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急需解决,“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是我国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政策创新。安徽省在响应“医养结合”政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养老服务模式,各种模式的养老服务效率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问题。文章运用专家评价法构建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服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研对安徽省“医养结合”主要养老服务模式的服务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目前安徽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整体效率较低;“医中设养”模式是各种模式中效率最高的一种,其中预防保健服务和康复护理服务是“医中设养”养老服务模式中效率最高的两个模块,“养中设医”模式在设施环境以及服务人员数量和服务质量上具有明显优势,而“医养合作”模式在规章制度和老年人精神慰籍方面则胜于其他模式。可以从四方面入手提升“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服务效率:树立“医养结合”服务理念;加大“医养结合”政策推动力度;提升医养服务人员技能,完善基础设施;深入分析自身资源,选择最佳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面临着日益加重的老龄化问题,这一问题随着医养结合政策的实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本文以广州市为例,通过资料调研与数据整理,发现广州市医养结合发展快速,但是也存在医养医疗资源浪费、服务单一且深度不够、长护险不够普及以及公众接受度不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广州应该继续加大对医养结合的投入力度,优化和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普及长护险的医养结合新模式,缓解养老压力.同时学习医院管理的先进经验,提高医养结合服务管理水平,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政府不断致力于优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但实践中仍然存在难题。文章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典型模式进行解构,针对各模式推进过程中的现实困境展开分析,阐明家庭医生嵌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微观视角研究家庭医生在提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时应具备的胜任力,从宏观角度构建家庭医生嵌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理论模型,提出家庭医生胜任力提升、发展环境条件塑造、家庭医生与养老服务融合等举措,探索家庭医生嵌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群健康服务需求量迅速增长,给我国养老服务的供给带来挑战。社区医养结合作为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各地区的实践探索暴露出我国社区医养结合还存在服务能力较弱、群众认知不足、政策制定不完善和筹资支付手段缺乏等问题。文章通过梳理我国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现状,采用诊断树模型,以供给和需求为主要切入点,剖析当前社区医养结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控制阀门理论,从筹资、支付、组织、行为和规制五个管理维度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社区医养结合的推进落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有利于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有效解决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医疗、养老问题。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构高收费与老年人的低购买力,养老服务单一化与老人需求多样化,医护人员紧缺等,如何进一步拓展“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的资金来源,完善其服务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以马鞍山市为例,探讨新型养老模式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事业是政策导向和现实需求,但仍未建成覆盖农村基层和功能齐全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基于粤北N自治县和S自治县的考察,研究农村基层组织、民族老年人家庭、镇敬老院、县城社区、县社会福利院等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与乡村医生、村卫生站、镇中心卫生院、县级医院等医疗服务供给主体耦合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从两县自然村、行政村、行政镇、县城社区、全县5个区域层级入手,比较分析两县各层级耦合模式的运行状况,总结"医养结合"适宜模式、待全面实施模式、不适宜模式和耦合关键点,进而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侧层级体系,据此提出患病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决策路径。最后,针对耦合关键点和存在问题对每个区域层级提出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8.
健康中国战略下,各级财政逐步增加了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优化资金使用方式,可以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提质增效。基于一主多元的供给模式,提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财政支出效果影响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和研究假设。结果表明:财政支出效果对政府更好地履行提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职责、提高老年人服务满意度、提升服务提供方能力、感知质量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强化对需方的补贴力度,对政府职能、满意度、服务提供方和感知质量的影响最大,印证了财政应逐步由“补供方”为主向“补需方”为主转变。同时,通过购买服务、PPP模式等形式,发挥财政对供方补贴的杠杆作用,撬动市场资源,进而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老龄人口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基本养老服务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建设,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日臻完备,社区养老服务全面开展,政府大力助推基本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逐步铺开。但是,黑龙江省基本养老服务供需错配、养老服务从业队伍建设薄弱、社会各界支持经费不足、养老福利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新发展阶段黑龙江省基本养老服务建设应坚持“需求导向”,积极完善兜底性基本养老服务建设,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加大对基本养老服务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建构基础性老年福利支持和监管制度,从而实现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0.
基于健康老龄化理论,阐述了民族地区发展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理论逻辑。利用5个民族省份的调查数据,引入安德森行为模型作为分析框架,并对其进行修正,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考察了先决、促能和需求三类因素对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促能因素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选择影响最大,先决因素和需求因素也对因变量产生了显著影响。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推进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长期护理模式进行探索分析,联系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现状,总结出医养结合模式的服务路径,并提出倡导社区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设置单一入口点,组建多学科团队,健全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完善信息系统和客户分类系统,保持利益相关者多赢状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者根据多年医养结合健康养老的研究、实践和探索工作,提出了健康养老的五要素,认为健康养老的核心是健康维护;主要方法是依托"互联网+医养结合+健康管理"的服务体系,科学应用中医药的健康服务。因此,提出了如下健康养老的基本模式:政府主导的区域化医养结合模式,医院主导的院中院医养结合模式,企业主导的风景区医养结合模式。这三种模式分别承担大约90%的普通老人、7%的高危老人和3%的活力老人服务,即所谓新9073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少子老龄化的背景下,(高龄)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成为家庭和社会面临的重大难题,医养结合可能成为缓解该难题的创新性模式。通过对部分医养结合试点地区不同类型医养结合实践的调研发现,医养结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困境。但是,由于医、养、险分别涉及不同部门,其良好运营的复杂程度远超过单纯的医疗或养老,在管理者、运营者、筹资机制、受益者、服务者、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多个方面,医养结合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日本医养结合经验,提出了应对医养结合挑战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4.
积极人口老龄化建设需从切实保障老年人健康水平出发,为应对健康养老服务挑战,社会保障、长期照护及养老服务等体系已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策略。医养结合既与政策、环境及经济水平相关,又与照护服务水平以及医保及保险体系相关。应针对性优化医养结合服务,改善老年人的健康及医疗、康复、照护等各方面保障,促进积极老龄化建设。积极老龄化建设研究包括健康养老服务挑战及需求、政策法规、医疗保险、社会服务、医养结合及商业保险等内容及体系研究,积极人口老龄化建设中加强医养结合与医疗保险的需求研究,可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保障研究,引导我国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模式及保障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优化补偿及保障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老年人不断膨胀的综合性服务需求,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发展迅速,已然成为当前养老服务的重要方式和热点话题。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实践中存在碎片化的困境,其深层根源是体制机制问题。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组织的多头管理、权责壁垒,供给主体的多元分离、信息不对称,“医”“养”资源分散、政策割裂,诸多因素造成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困难、供需错位、有效供给不足。解决供给碎片化的路径是整合,通过组织协作、政策连接和资源整合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我国养老模式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与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息息相关,而新时代下老年人对养老模式有着更高的需求。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在面对现实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和人们传统养老观念改变中应运而生,该模式将医疗和养老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老年人在家附近也能享受到医疗和养老的双重保障,在未来养老模式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供需两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将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明确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的研究意义,分析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完善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顺利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对医养结合概念和政府有关部门陆续出台的系列支持医养结合发展政策进行分析,论证医养结合供需非均衡性发生的逻辑及影响,研究完善新型健康养老服务模式的新路径。研究认为,在政策演进和落地过程中,农村医养结合出现了“供需错配”问题,体现为医养结合政策制度与现实需求、医养结合养老供给主体与实施细则、地方政府行为与居民需求间的差距问题,农村医养结合呈现多元供给多元失灵的非均衡性悖论;通过多元供给模式对“供需错配”矛盾进行调处,搭建农村医养结合的“均衡性治理”体系,利用元治理理论加强政府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利用内部的制度化均衡逐步转变农村养老观念,有助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南京市浦口区各养老机构及从业人员、机构上报民政局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现阶段南京市浦口区养老机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及满意程度、从业人员配置及培训情况、机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显示:老年人认为在医养结合服务中康复服务(16.5%)、精神慰藉(13.8%)方面较为欠缺,机构收费水平、健康体检为影响老年人满意程度的因素(P<0.05);64.7%的从业人员接受过养老相关专业培训;取得养老资格证书和业务培训为影响从业人员对医养结合了解程度的因素(P<0.05);目前养老机构获得政府支持较多,社会捐赠不足,服务形式有限。养老机构应加强专业照护人员队伍建设,医养结合服务形式有待丰富并完善,要加强与第三方社会组织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养老问题成为人口老龄化时代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医养结合是破解老年人健康养老问题的关键之举。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了要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力图从政策支持、引才育才、强化服务等方面助推医养结合。因此,本文在“大健康”背景下,通过梳理医养结合政策的发展历程以及整理医养结合政策的实践探索,来深入地阐述我国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应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围绕医养结合的组织架构、生活模式、服务方法、环境条件、服务力量、经费保障、支持模式和管理机制几方面,探讨了医养结合"结合什么"以及"如何结合",即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结合、养病与养生结合、医护和陪护结合、住院和住家结合、专业团队与老年人互助团队结合、医保与低保结合、公立与民营结合,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结合。通过多方面的结合推动医养结合的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