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亚 《探求》2013,(Z1):141-144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它是司法工作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2012年1月10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2.
翟进 《社会工作》2010,(17):21-23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3.
刘庆 《探求》2013,(Z1):44-47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检察机关履行检察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展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是刑罚执行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切人点和结合点。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根据修改后的刑事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华  袁克勍  高芸 《社会》2004,(10):13-14
社区矫正,也叫社区处遇、社区矫治或 社会内处遇。矫正在刑法中有两种含义,狭 义的矫正,作为一种刑罚的根据,是与报应、威慑、隔离等相对应的概念,刑罚的目的不在于惩罚或威慑,而在于将其"治"好。随着"目的刑"主义和"教育刑"主义在全球取得显赫地位,矫正成为所有刑罚执行的代名词,因此出现了广义的矫正,即一切刑罚的执行(死刑除外)都被称为矫正。社区矫正中的"矫正"主要是指广义的矫正--刑罚的执行,当然,从它的发展趋  相似文献   

5.
张昱 《学习与探索》2005,(5):113-116
社区矫正并不仅仅是刑罚执行活动,在更大的程度上,它是以社区为基础矫正犯罪人员的偏差行为和思想观念,促使犯罪人员融入社会的活动过程,而这种活动由政府以公共财政的方式支出,因而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福利活动。社区矫正的这种复合性质决定社区矫正制度只能是一种复合型制度。  相似文献   

6.
对未成年犯进行社区矫正,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刑罚执行制度的一个发展趋势。目前。在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罪人被确定为社区矫正的重点对象之一。对未成年犯进行社区矫正,有利于对未成年犯的再社会化,能够有效地克服对未成年犯监禁刑罚的弊端,有利于合理配置未成年犯行刑资源.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实践刚刚开始,推进试点工作首先应当着力于相关法律的完善,其次,各地在试点工作中还应当选择适合未成年犯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  相似文献   

7.
社区矫正是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当前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2003年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北京、上海、天津等6省市展开以来,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探索社区矫正的理论,但尚没有形成适用的方法体系。本文在社区矫正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就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意义、程序、原则等做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是一项包括刑罚执行、社会工作和社区的综合过程,社区矫正过程与社会工作的过程具有一致性,分析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过程对服刑人员(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玉仁 《创新》2012,6(4):71-74,127
社区矫正反映了现代法治社会尊重人权的司法文明理念,是非监禁化的刑罚执行方式。加强我国的社区矫正建设,必须完善各项配套制度。一是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评估制度,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降低服刑人员再犯罪率。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分类管理制度,以提高监管和矫正的效率。三是完善检察监督制度,以防止社区矫正形式化、简单化、随意化,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四是建立信息的收集、利用与机构间合作的制度,以防止出现矫正对象的失控漏管现象。  相似文献   

10.
非监禁刑是在监狱之外对犯罪人适用的刑罚,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犯罪的原因既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刑罚不是对抗犯罪的唯一的有效的手段,社会的文明要求刑罚应由严酷到缓和,由以监禁刑为主向以非监禁刑为主发展,这与中国传统“慎刑恤狱”的法律文化思想是相符合的,它是人性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节约刑罚成本的需要,也是实现刑罚目的需要,也利于罪犯重新回归社会,我国现行的刑罚是以监禁刑为主的重刑结构,所以,必须完善立法、加强司法,逐步实现刑罚的非监禁化。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管理需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是社会管理创新在刑罚执行领域的重要体现,社区矫正需要社会力量参与的特点与社会管理创新不谋而合。应成立专门性质的民间组织进行社区矫正,发挥家庭的感化作用,用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社区矫正人员就业,建立高素质、多层次的志愿者队伍;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死刑替代措施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刑替代措施是指在立法上替代具体犯罪法定刑中的死刑的刑罚措施.其价值和意义体现为:在立法上废止具体犯罪死刑的情况下,使对该犯罪的刑事制裁仍维持在相当严厉的程度,以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内在要求,并在客观上适应削减死刑罪名乃至逐步废止死刑的实际需要.未来在立法上替代死刑的刑罚措施,主要是无期徒刑(终身监禁)和长期自由刑.应从立法上革新和完善现行刑法典所规定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以及数罪并罚、减刑、假释等制度,建构合理的死刑替代措施,以适应未来大幅度削减死刑罪名并逐步全面废止死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成为二战之后世界各国一种新的刑罚执行方式。社区矫正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其与监禁刑在效果和功能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新世纪,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但作为一种刑罚观念和刑罚制度的"社区矫正"始终没有在我国发育成熟。社区刑罚适用范围、适用比例以及社区刑罚的执行都存在不足,社区矫正措施并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针对此类问题,笔者认为运用社会工作的观念、理论和方法对矫正对象进行适度干预,采用社会工作价值观念和专业方法实施社区矫正可能是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论非监禁刑的人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监禁刑是指在监狱之外对犯罪人适用的刑罚,即不对犯罪人监禁、不剥夺其自由的刑罚。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非监禁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和管制。刑罚适用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正义与秩序,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长期以来刑罚以剥夺人身自由的监禁刑为主,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犯罪也随之增多,特别是累犯和惯犯的增多,使人们看到监禁刑并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而非监禁刑因为其符合人性的要求,在当今社会被广泛应用,成为实现刑罚目的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成为继环境污染、毒品泛滥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社区矫正逐渐成为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途径。未成年犯罪社区矫正工作既要注重从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关系、系统理论视角去分析其犯罪诱因,也要将众多社会工作理论模式寓于社区矫正过程中,增强未成年人与其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适应性。未成年犯罪社区矫正注重未成年人自身适应能力增强、家庭系统功能完善,更关注社区矫正的预防、治疗及矫正康复整体功能的实现。未成年犯罪社区矫正工作,不能单从处理未成年犯罪问题这个单一角度和层次去理解,而应该全面、多层次地去工作,建构一个令未成年人在各方面都可以得到支援的社会环境,最终能够有效地实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犯罪问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从2003年起试行在社区中改造罪犯的社区矫正制度。实践过程中作为刑罚执行的价值理念、以司法机构为主而民间力量弱小的运作方式及缺乏对矫正对象问题的系统改善的矫正效果制约了社区矫正的顺利发展。为此,文章梳理了矫治社会工作的工作理念与方法,提出社会工作应从操作层面、机构层面和社会领域介入社区矫正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略论责任事故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事故犯罪是指行为人在从事生产、作业、运输或管理的活动中,违反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或管理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因主观上的过失而导致了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危害结果,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责任事故犯罪具有过失性、复杂性、起伏性、严重性等几个基本特征.具体而言:(1)责任事故犯罪行为人对责任事故的发生主观上只能出于过失;(2)责任事故犯罪案件的案情以及因果关系比较复杂,此外区分这类案件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有时也相当复杂;(3)与责任事故有起有伏的发展态势相一致,责任事故犯罪的发展趋势也呈现出鲜明的起伏性;(4)责任事故犯罪造成的危害后果以及带来的社会危害性相对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王伟  闫鹏 《社科纵横》2012,27(12):93-95
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社区矫正作为与监禁刑相对应的行刑执行方式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它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社区矫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社区矫正作为预防和减少犯罪的重要举措,已经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并且在23个省市区试点.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立足我国的国情,更新刑罚理念,改革和完善社区矫正的立法,将执行权统一划归司法行政机关,实现社区矫正的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加强对社区矫正的投入支持和经费制度保障,适当扩大对未成年人适用社区矫正的比例等措施,以推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社区矫正是在行刑社会化思想的导向下诞生的新型刑罚执行方式和罪犯处遇模式,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在矫正罪犯以及罪犯再社会化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刑法修正案(八)>第一次从立法上确定了社区矫正的刑法性质.为使社区矫正活动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制定社区矫正法典成为必然,这是当前健全与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路径选择.具体为:设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扩大社区矫正的对象范围,建立矫正人员的考试和聘用制度.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社区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是我国正在探索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是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但目前这一制度往往过于强调社区矫正的刑罚性质,而容易忽视服刑人员继续社会化的需求。有必要将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本文拟从个案工作方法、个案工作过程、个案工作与矫正体系建立,以及个案工作对于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培养四个层面具体分析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功能,以验证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的科学性,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提升我国目前社区矫正工作模式和方法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