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的优秀传统音乐、舞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将这三个民族的居住场景——黑龙江流域和历史概貌作了简要介绍,提出地域和历史因素是产生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音乐、舞蹈艺术的基础。第二部分论述了三个民族传统音乐、舞蹈艺术的主要内容,概括了其特点、特色和历史的局限性。第三部分从辩证取舍、去伪存真、推陈出新、公共文化服务四个方面论述了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的优秀传统音乐、舞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熊幽 《民族论坛》2003,(6):24-25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曾经培养了宋祖英、杨曙光等一批演艺人才,如今,又一颗舞蹈新星在这里冉冉升起。她就是近年来多次在全国舞蹈大赛中获奖、两次受到江泽民同志接见的苗族女舞蹈演员麻晓玲。今年“五·四”青年节,她又获得了湖南省“五·四”青年奖章。  相似文献   

3.
10岁——12岁的年龄,来自西南边陲、图门江畔、青藏戈壁、内蒙古草原的崩龙、裕固、德昂、纳西、赫哲、蒙古、藏、维吾尔、瑶、白等17个民族的15名男孩,15名女孩。他们中有的是第一次走下高山,有的是第一次迈出草原。除个别同学有些舞蹈基础外,多数孩子不懂什么是舞蹈,有的连汉话还不会讲,甚至处于混沌未开的状态。“古丽亚,你父亲多大了?”“11岁。”很显然,没有听懂老师的话。“米尔,裤子怎么穿反了?”不假思索,脱下裤子就调换,旁若无人。可这些孩子是宝贝。他们是中央民族学院的老师们踏破铁鞋,大海捞针,像拾金子一样觅来的。走在少数民族居住区的街头,老师们一发现“目标”,打个招呼,掏出尺子就量,若孩子小腿格外长,就像发现了一  相似文献   

4.
张竞 《民族论坛》2001,(4):28-29
赵湘,瑶族,湖南人。1975年6月成为江华民族歌舞团一名舞蹈演员,同年9月考入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舞蹈专业,198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民族歌舞团工作,任主要演员至今。1980年,表演《追鱼》荣获首届全国舞蹈比赛少年组表演一等奖,之后,她的作品又先后获得二十世纪华人经典作品二等奖、1997年第七届全国孔雀杯舞蹈比赛表演二等奖等诸多奖项。作为当代少数民族舞蹈的优秀表演人才,赵湘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艺术活动,并多次随团赴美国等地访问演出。2001年5月,在北京举办个人专场独舞晚会“我从瑶山来”获得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5.
严格来说,民族舞蹈创编有程式性、规范性,亦有其艺术构思与独特语言特征。以本民族地语言元素融入舞蹈作品,从而塑造本民族舞蹈作品形态,是民族舞蹈编创的发展必然。故,为将多常见于舞蹈教材的民族舞蹈语言,切实应用于具体的民族舞蹈编创,笔者在本文以闽南族舞蹈为例,详细分析其舞蹈语言创作特点,提取科学合理的民族舞蹈编创“舞素”,为民族舞蹈编创提供参考,促使民族舞蹈编创可持续发展,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效弘扬传承。  相似文献   

6.
安代舞蒙古族舞蹈的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的父辈那一代开始,在科尔沁,无论是什么民族,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可以说找不出一个不知道安代舞的人,机关、学校甚至找不出一个没有跳过安代舞的人。这一切,充分说明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蒙古族传统舞蹈“安代舞”在科尔沁地区的传播就已经远远超出蒙古民族了——被称为蒙古族舞蹈活化石的安代舞,是流传内蒙古通辽市周边地区的一种原生态舞蹈。在蒙古语中“安达”是“朋友”,或双方结为“盟友”之意。《蒙古秘史》在描写铁木真与札木哈二人以互赠拐骨、互换腰带的形式结成“安达”的记载时说:他们在结为“安达”之后,其部下随即“绕蓬…  相似文献   

7.
“绕三灵”是大理白族独有的民族节日,更是白族传统民间文化的大合集。“绕三灵”仪式活动中的白族舞蹈作为白族文化符号载体和民族表征,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本文以舞蹈人类学为理论基础,以“绕三灵”仪式活动中的”舞蹈”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产生、发展的历史面貌,望对今后“绕三灵”的发展与传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西藏歌舞团不久前向首都观众奉献了一束民族艺术之花——大型民族舞剧《热巴情》。(见本期彩二照片)通过欣赏一部舞剧,基本上领略了西藏主要民族舞蹈的风采和绚丽夺目的民族服饰,使观众强烈地感受到浓郁的西藏民俗风情。舞剧体现了藏族舞蹈的独特风韵,展示了在封建农奴制度下热巴艺人浪迹天涯,过着凄风苦雨的悲惨生活画卷。特别是用民族舞蹈和音乐形式,来创作这样一部大型舞剧以表现现代生活,这不能不说是藏族艺术家们较成功的一次尝试。“热巴”,藏语,意为“布衣之人”。“热巴”艺术是一种流传在西藏昌都和云南、四川等  相似文献   

9.
马锡珍 《中国民族》2007,(10):32-33
回族舞蹈是伴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在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的双向交流、渗透过程中新的文化创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宗教观念和民族生活的特定性,回族舞蹈无论是流散于民间的娱乐活动还是舞台表演的作品创作,都是在以表现民族精神气质、反映民族思想感情、展示民族生活风貌过程中形成自己艺术审美独特风范的“这一个”。回族舞蹈的发展也必将是在当代精神的发展创新中,不断完善着自己“这一个”的形式美创造。  相似文献   

10.
说起《民族团结》,与我还真的十分有缘。每与人提起她,总有一种熟识感和亲切感溢于言表。她的强烈的向心力,有时甚至让我自以为是其中一员,归属意识竟那么的浓烈。这大概是另一种“熟人效应”吧。我是1985年走出校门的一个青年民族工作者。初识《民族团结》,却是在1982年。作为民族院校的一名大学生,班主任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几种刊物,其中之一便是《民族团结》。老师说,由于她的政策性、资料性、知识性和生动性,是我们民族工作者的“日用必需品”,也是做民族工作的向导。于是我便欣然自费订阅了《民  相似文献   

11.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各具特色。但仍可以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种: 歌舞式即通过对歌、舞蹈和既歌又舞等方式,男女青年进行谈情说爱。它流行于壮、白、土家、苗、畲、佤、傣、侗、京、拉祜、哈尼等等民族,是一种普遍盛行的恋爱方式。对歌式又可分为直接口头和间接奏乐对歌式。前者如壮族“三月三”和“赶风流”、苗族“香炉山上爬坡节”、侗族“行歌坐月”等;后者如土家族“吹咚咚奎”、白族“吹叶唤情人”、苗族“芦笙节”、傣族“吹金竹笛”等。青年男女通过舞蹈和载歌载舞谈情说爱,是我国许多少数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并且有些还接近现代交谊方式。譬如布依族传统节日“跳花会”期间,男女青年身肴盛装,欢聚于跳花场,吹“嘞友”,  相似文献   

12.
民族舞蹈又称为"土风舞""民俗舞蹈""国际民俗舞蹈"等,主要起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肢体动作语言进行表现的一种形式,主要包含传统舞、现代土风舞等诸多类型。但是,目前,学生在进行民族舞蹈学习过程中还缺乏对民族舞蹈的理解,导致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因此,加强民族舞蹈教学理念的创新工作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提高民族舞蹈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刊推荐我们用歌舞展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我们用激情演绎这属于中华文明的另一半我们在舞台上翻开中华各民族原生态文化的精彩目录地方:云南曲目:《舞彩云》:打造者:云南省民委、省文化厅表演评介:这是一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舞台艺术精品”。一群守望精神家园者的歌舞。它蕴涵着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彰显了民族文化的个性,维护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可以称为是一座云南民族舞蹈的“基因库”。此台节目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歌舞表现得既传统又现代,既民族又世界,具有民族的个性,又有世界的共性。让观众深受震撼!…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源源流长的发展历史,文化积累非常丰富。各民族文化特色不尽相同,都有自己的音乐形式和舞蹈风格。各民族舞蹈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依靠人体动作来表演,表达、传递思想感情信息,把人物的心理、生活活动与人体动作密切联系。人体动作借助音乐的节奏、旋律表现,通过“肢体语言”来抒发人们的思想情感,感召观众,使其领会主题思想,并从舞蹈节律中感受娱悦。在观赏舞蹈,欣赏舞姿、舞步律动的同时,亦欣赏它的艺术美、造型美、情感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民族舞蹈人才培养中找准实践定位,是当下新时代民族舞蹈教育所需要探索和创新的地方。从“四位”中的“平台、舞台、擂台、讲台”出发,“一体”化的联结,促成成效,是课堂到社会的转化,是文化继承到文化传播的转化,是从输入到输出的培养媒介,是学生到教师再到服务社会应用型人才的转化,为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培养提出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相和歌》是中国民族舞剧经典作品《铜雀伎》中的舞蹈片段,编导孙颖老师在作品中复现了汉代时期盛行的女乐舞蹈——《盘鼓舞》。《盘鼓舞》因舞者敏捷踏盘踏鼓而舞的形式得名,既具有如飞似行的高超舞技又展现出独特的柔婉韵律,代表着汉代舞蹈的最高水平。本文通过对舞蹈作品《相和歌》的舞蹈语言、舞蹈构图等要素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探索汉代艺术文化的审美取向与美学意蕴,以汉代舞蹈的形象与意象展望汉代社会的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17.
古代柯尔克孜人的文化生态是指柯尔克孜民族及其游牧先民们更多的是依赖对生活的模仿,包括再现狩猎、游牧、采集、劳动、战争、婚嫁等生活场景与自然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独有的文化生态和舞蹈艺术,柯尔克孜族舞蹈既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有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柯尔克孜族舞蹈体现了柯尔克孜民族的民俗文化、风情习俗、思想观念和审美心理,本文主要在柯尔克孜族舞蹈文化与生态环境、柯尔克孜族舞蹈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播、柯尔克孜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民族风,’95大上海──’95上海中国民族风音乐舞蹈展演花絮彭高成1995年新年伊始,全国56个民族的文艺工作者汇聚黄埔江边,成功地举办了“上海’95中国民族风──全国56个民族音乐舞蹈邀请展演”。这不仅是一次优秀民族歌舞的会演,也是显示56个民族大...  相似文献   

19.
傣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一个较为庞大且历史悠久并拥有灿烂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省,集居在我国的"歌舞之乡"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傣族有着丰富的艺术形式,其中,傣族舞蹈在众多的少数民族舞蹈中显得非常独特,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研究兴趣。所以,查询了很多资料,结合自身的研究,对傣族舞蹈做一个初步的研究和梳理。本文分别从地域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图腾文化三个层面对傣族最为典型的孔雀舞、象脚鼓舞、鱼舞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探索了傣族舞蹈在当代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从精美舞蹈盆说到民族发祥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1997年7月中旬在西宁举办了“海峡两岸‘中国江河之源与中华民族发展’学术研讨会”,芈一之教授代表青海民院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并宣读了《从精美舞蹈盆说到民族发祥地》一文,受到与会各位代表的称赞。本刊现予刊登,以飨读者。伟哉壮哉我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包括56个兄弟民族。有12亿以上人口,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澎湖等在内的中华大地上。华侨人数众多,数以千万计,足迹遍全球。她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具有从未间断的几千年文明史的既古老又年轻的民族。她目前正昂首阔步地以崭新的面貌,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